书城文学菲律宾民间文学
7603400000008

第8章 菲律宾神话(4)

嚼槟榔是东南亚广泛流传的习俗。马拉瑙人神话中,有兄弟三人都爱上了自己的妹妹,父母羞愧难当便杀了他们,并分开埋葬。在他们的坟上分别长出了蚌壳、槟榔树和槟榔藤,妹妹的坟上长出的是烟草。父母每一样各取一些,把制成的石灰、槟榔果、槟榔叶和烟草放在一起咀嚼,吐巴拉望地区出土的马农古瓮葬罐(Manunggul),罐盖上人偶乘舟的造型体现了菲律宾先民关于人死后灵魂升天的信仰,引自Virgilio Almario ed,Sapanish Legacy in Filipinas出来的是像血一样的红色汁液。从此以后,人们就有了把这几样东西放在一起来嚼的嚼槟榔习俗。

印度中部、东南亚和大洋洲的一些原住民有关于纹身起源的神话,并且把纹身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地区广泛流行着纹身是通往冥界的通行证的信念。菲律宾山地民族中也有这种类型的神话,比如在伊斯奈格族的神话中,纹身可以帮助死者的灵魂到达天堂,当人死后,只有他身体合适的位置有纹身,冥河的渡船才会把他带到天堂的彼岸,于是伊斯奈格人从此开始了纹身。

(九)动物起源神话

动物神话是对“动物某些属性的诠释”,这类神话和植物起源神话一样属于“说明神话”,是针对世界上非本质或次要的东西加以“说明”,并非极具神圣性,只是给出一个可有可无、甚至只是使人轻松愉快的解释;就这一点而言,就与传说较为接近,有些还具有地方性传说的特征,不过因为它们仍然是解释起源的,所以归入了神话的范畴。

菲律宾有许多神话都说到动物是由人变来的,最常见的是猴子是由人变来的。人类因为过失和不良品格而受到了惩罚。这些神话都包含了惩罚导致人变成动物的母题,在山地民族的神话中,典型母题是孩子拒绝吃母亲或继母拿来的食物,于是人变成了猴子。比如吕宋岛北部山地民族的一则神话中,继母送来了煮熟的饭,烧得有些焦,男孩就不肯吃,而是吃了生的甘薯,然后男孩就变成了猴子。在另一则山地民族神话中,两个男孩抱怨母亲只给他们米饭,没有肉吃,很快他们浑身长满毛变成了猴子。其他一些民族的神话中,人变成猴子通常是由于人懒惰、失礼等道德方面的问题。在他加禄神话中,儿子非常懒惰,父亲向他扔了一块木头,男孩就变成了猴子,木头块粘在他背上变成了尾巴。在布基农神话中,孩子们帮祖母染衣服,祖母烫了手疼痛难忍,孩子却在一旁大笑,这些不尊敬老人的孩子就变成了猴子。马拉瑙神话中,一个老头很自私,不肯把自己果园里的水果分给孩子和乞丐,结果来了位智慧的老者把他变成了猴子。在结构主义神话学看来,无论是吃生食物、不敬老、自私,这些过失都是对人的属性的否定,人与动物构成了二元对立的两端,与人性相反的就是动物属性。所以在这些神话中,对人性的彻底否定使神话中的人类变身成为了动物。

菲律宾的一些民族也有关于鸟的起源神话。这些神话通常讲的是具体的某种鸟类的起源,而关于一般意义上的鸟的起源神话非常之少。在这些神话中,要么是因为触犯了禁忌,要么是为了摆脱困境,总之是化身成鸟以便逃脱。比如在一则摩洛民族的神话中,一个母亲的儿子失踪了,为了能找到自己失踪的儿子,母亲在向神祈祷后从悬崖上跳了下来,但神奇的是她并没有摔死,而是长出了翅膀在空中飞翔,成了世界上第一只鸟,鸟儿不断地鸣叫就是母亲在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儿子。一些山地民族关于鸟的起源神话中,常见的母题是孩子受父母或继父母虐待,希望能离家逃走,后来通过祈祷等方式,变成了一只鸟,飞离了残忍的父母。比如班多克神话中,继母对兄弟俩非常恶毒,兄弟俩砍柴回来后,继母横加挑剔随意惩罚,不给他们饭吃,让他们吃狗食、猪食。哥哥受不了了,爬上一棵树,砍下两条腿给弟弟拿回去当做木柴。突然,哥哥的双臂变成了翅膀,他就变成鸟飞走了。伊戈洛人神话中,母亲不给女儿吃米,而女儿趁着母亲去打水的时候,钻进米缸中偷吃起来,母亲回来后掀起了米缸的盖子,只见一只鸟飞了出来,这只鸟说了一句“以后你再也不用给我米吃了”之后,由女儿变成的这只鸟就飞走了。

(十)植物起源神话

菲律宾各民族也有大量关于各种植物、花卉和水果起源的神话。稻米是菲律宾人最主要的食物,关于稻米神话流传非常广泛,常常还被赋予最为神圣化的起源。最典型的母题是,稻米最初是神灵们唯一的食物,后来由于某种机会才被带给了人类。在马拉瑙族神话中,天神派遣天使把稻米赐给人间,天使就让一个孩子降生,孩子死后,坟头上就长出了稻子。纳波里人神话中,天神把一位老人带到了天堂,并用米饭招待他,老人觉得很好吃,但神并不打算给他,于是临走时他偷偷拿了一把稻谷,藏在口中带回了人间。另一则纳波里神话说,女神阿米翰得知地上的人类遭遇了大饥荒,为了拯救他们,她把自己的乳汁洒向大地,乳汁落地就变成稻米,从此人类就有了大米。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菲律宾植物神话都说到新的植物从坟墓中生长出来,新生长出的植物是死者的某种延续,这种想法体现了原住民关于生死循环的观念。他加禄族的神话中,椰子是由死者的头变成的。一则他家禄神话中,有个叫“Ireneo”的年轻人被情敌杀害后埋在心爱女孩的花园中,后来坟上长出了一棵从未见过的椰子树,女孩把树的果实剥开后,发现里面长得很像被杀的年轻人的脑袋,就用一个相近的名字“niyog”来称呼这种新植物,作为对“Ireneo”永远的怀念。另一则他加禄神话中,一对老夫妇终于有了一个孩子,但孩子的头又大又圆,且只有一只眼睛。有一天,孩子从窗台上摔到地上,从此就不见了。后来在他摔倒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椰子树,树的果实就像孩子那又大又圆的头。还有一则他加禄神话说,曾经有位叫做马卡布诺的公主,她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悲痛欲绝,病死埋葬之后坟上长出了一棵椰子树,果实肉厚味甜,人们便把它叫做马卡布诺椰子。

和动物起源神话类似,关于植物起源的口承叙事有时也会被划入民间传说的范畴。不过这些叙事通常是解释某种植物的起源、其所具有的某种特性或者某个植物名称的由来,在功能上主要是解释和说明,虽然不算是神圣叙事,但也不同于民间传说维系传统、强化群体的教育功能,所以更适合归入“说明神话”的范畴。在情节上,这些“说明神话”要比世界创造、人类起源之类的神话更为丰富多彩。比如,莱特(Leyte)南部地区关于桑巴吉达花(sampaguita)的神话:国王有个美丽的女儿爱上了邻近王国的年轻国王,年轻国王出去征战的时候两人发誓永远相爱,但是年轻国王战死了,公主也抑郁而亡,人们把他们俩葬在一起,坟上长出了一种白色而芬芳的花,后人就用他们当初宣誓时的誓言“Sumpa kita”(我向你起誓),把花命名为“sampaguita”。在希里盖农人(Hiligaynon)关于菠萝的神话中,一个女孩名叫皮娜伊(Pinay)老是粗心找不到东西,她的母亲就向神祈祷,让神给她多长几双眼睛,然后皮娜伊忽然失踪了,母亲发现院子中长出了一种奇特的植物,它的果实上好像有很多只眼睛。这时植物说话了,说它就是皮娜伊,是天神把她变成了长了很多眼睛的菠萝,后人就用女孩的名字“Pinya”来称呼这种水果。

本章所讨论的菲律宾神话,首先包括了在菲律宾民族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狭义神话,这些神话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创造和各种基本事物最初的起源,同时也包括了其他在后来社会发展中逐渐产生的广义神话,这些神话侧重的则是其他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事物的起源,及对于其各种细节特征的解释。菲律宾神话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化、人格化的语言提供了一系列原住民族关于世界构成的种种解释,直接体现了菲律宾各民族的宇宙观。

在现代人眼中,它的内容及其承载的信仰可能显得荒唐而幼稚,但这些神奇的幻想正是这些民族先民们用于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同今天现代人用“科学”来理解世界一样,土著民族使用的是“神话”作为他们解释和思考世界的方式,神话总是与神话流传民族的原始宗教、仪式巫术、价值观、宇宙观紧密相连,被视为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讲述世界创造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历史事实,所以说这些神话绝非人类先民们的无知、荒诞和谬见,而是文化史上左右了菲律宾各族人民精神生活成千上万年之久的至关重要的文化现象,是菲律宾各民族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律宾神话是由多民族、部族的神话共同组成的,各种神话都异常丰富,但无论是菲律宾本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对于这个庞大的神话体系的系统研究和理论解释都还很不够,依然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后来者利用现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