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23

第23章 政治建设(7)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外力量和非公力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广西自治区要着眼于实施广西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造,鼓励他们致力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发挥他们在建设广西中的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范围涵盖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主要对象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重点是新的社会阶层中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大社会贡献、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所在联系阶层中有较大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要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支持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积极为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机制,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由统战部牵头,党政有关部门参加、社会有关团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形成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合力。要以社团为纽带,以网络为媒介,以社区为依托,以活动为抓手,拓宽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渠道。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纳入全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代表人士队伍。

(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与机制

制度不仅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重要一环,也渗透、贯穿到其他环节之中,具有基础性和统领性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党委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加强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防范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当前,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参与、事务公开、权力划分和配置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时,要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不断建立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铲除滥用权力、诱发腐败的根源。

当前,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强化党政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明确划分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职权范围,把权力限制在履行职务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限制,防止权力独揽、权力滥用,逃避权力制约和监督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副职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一是要公开党政部门的职责权限;二是要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对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职能范围内应该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事项,都应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开,同时要求把办事纪律、廉政规定、违纪违法处理规定以及举报投诉的途径和方法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公开;三是要公开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主要公务活动、个人财产和家庭重大事务等,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以外,凡是能公开的必须一律公开,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及时了解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了解“一把手”的情况,便于进行监督。另外,凡是研究确定公开的事项,公开后必须及时通过多种形式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能立即答复的应予以立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应交办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积极协助交有关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三,建立和完善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有关具体制度。在自上而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要建立并完善上级领导干部对下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权力制约和监督责任制,明确权力制约和监督责任及主要责任人,把权力制约和监督工作作为上级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党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确保权力制约和监督工作到位,防止出现权力制约和监督上的“空档”。在同级内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应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之间要敢于反对和抵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特别是“一把手”滥用职权的行为。在自下而上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要尽快建立党内举报制度、人民群众举报制度,切实保障每个党员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对反映的问题,原则上要报送上级有关部门认真核查。同时,要建立特派员制度,由上级党组织向下级党组织派驻特派员,协助下级党政部门对同级党政部门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另外,要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六)继续深入推进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从抓住机遇,加快广西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

广大干部应突出围绕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着力从四个方面实现作风的转变:一是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崇高的职责,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重视群众切实利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进入广西的投资者,要积极主动服务,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二是要增强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干部办事明确职责,落实到位,不拖拉、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学习钻研、评比竞争,转变干部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三是要讲大局、讲诚信。坚决克服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内耗现象,遇到问题要主动沟通、加强磋商,坚决克服本位主义,不能为了部门利益或一己私利而影响全局工作;干部要讲诚信,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克服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四是要提高个人修养,杜绝歪风邪气。要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杜绝享乐主义,摒弃不健康的情趣,主动与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把注意力集中到为人民服务、为广西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来。

广西的发展需要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以扎实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加快推进广西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准确定位

1.将民主政治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当中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关于民主、法制、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表述,历次政治报告的提法均有所不同,且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在民主政治、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表述中,民主政治是本源性的,而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都是为围绕或者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党的十七大正是将这些关系进行了梳理,在十二个部分当中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第六部分系统阐述。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五个方面中,我们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的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建设的民主性、社会主义属性就鲜明地表述出来,成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五个方面的有机构成部分。其中政治建设要与其他领域的建设相协调、相配合。

2.将扩大民主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当中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勾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等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新的更高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紧扣社会脉搏,顺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五项新要求之一,成为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党的十七大报告充满激情地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的情景:届时的中国,将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3.将民主法制纳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当中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政治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让民主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实现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五个方面的全面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就是要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的永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阐述了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当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和社会基础,为我们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指导,对我们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具有生命力

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通过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和相关体制,激活民主发展的动力,激发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来实现的。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确立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根本

一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问题。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同步伐。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的原则就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一表述的变化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二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邓小平同志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在另外一个场合,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提出,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认为,这个方向和道路就是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特别是三权分立权力结构和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模式,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调制度;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