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7605800000033

第33章 文化建设(7)

要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因兼收并蓄而丰富多彩,因博采众长而永葆活力。在日益开放的当今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同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要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学习借鉴不是盲目模仿、照抄照搬。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要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亿万人民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要深入研究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的新变化,使文化发展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敏锐发现社会变革的风气之先,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使中华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广西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传需要挖掘、保护和传承。比如铜鼓山歌艺术节,自1999年举办以来,不断取得新进步,品位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区内外享有良好的盛誉,成为与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旅游齐名的广西三大文化节庆之一。

再如闻名中外的刘三姐。刘三姐是民间传说中的“歌仙”、“歌圣”,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和毛南族人民有口皆碑的智慧女神。刘三姐的影响力是久远的,她在千百年流传中能适应不同时代人民的要求,成为人们理想中智慧、勇敢的歌仙,并成为经久不衰、生命常青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广西各族人民都因自己本土出现这样风流倜傥的歌仙而感到自豪。可以说“刘三姐”已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而是成了广涵八桂大地民俗文化的典型意象,它的存在,对广西人民的现代社会生活有着深层的渗透与重大的影响。刘三姐文化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符号或代码,而是灵变不冻的活体,在发展过程中,它自身的调节机能在起着除旧布新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她以一种灵动不滞、生命常青、与时代同步的民俗文化形象,展示出她独有的文化风采和文化力量,置身于其氛围中的人们常常情不自禁地依恋她,受制于她,也从她那里获得激励、创新、前进。刘三姐是真善美的化身,集中体现了广西各族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可谓是广西的民族魂。刘三姐文化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今天,我们要树立广西民族文化品牌,重塑广西新形象,以民俗文化作为现代化的助力和手段,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就不能忽略了刘三姐文化。我们应该用现代意识重新审视刘三姐民俗文化,把握她的生命因子,认识她的审美价值和功用,乘北部湾大开发的东风,加大民俗文化宣传力度,让刘三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广西、投资广西、建设广西,刘三姐的故乡——广西的经济全面腾飞指日可待!

三、推进文化创新,增强广西文化发展活力

(一)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要紧紧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好地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要紧紧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难点问题。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要注意增强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学习十七大的精神,根据广西的实际,广西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探索出一条积极稳妥地推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

1.党委政府出台系列文件,以政策的规范确保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006年底至2007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五个系列文件,2007年1月,自治区两办下发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桂办发[2007]4号),五个系列政策文件分别是:《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桂办发[2007]4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广西决定》(桂发[2007]8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桂发[2007]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文化广西建设若干政策的规定》(桂政发[2006]60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桂办发[2006]4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7]6号),为广西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政策规范。

关于我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撑体系,在《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文化广西建设若干政策的规定》中作了明确的政策确定;在具体操作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桂发[2007]9号)文作了明确的规定:“确定广西杂技团为自治区本级转企改制的艺术院团试点单位;确定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演出公司作为自治区本级经营性文化事业改革试点单位,转企改制;确定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自治区本级经营性文化企业改革试点单位,进一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确定以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广西日报》为核心,其他子报、子刊及所属企业为成员单位,组建广西日报报业集团;接力出版社转企改制,组建国有独资公司;广西出版总社及其所属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组建广西出版集团;确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全国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试点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推进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2.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2004年11月1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郭声琨同志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发展问题,会后形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发展方案汇报会的会议纪要》(桂政阅[2004]90号),并根据会议纪要,组织了由政府办公厅牵头,五个厅局部门的联合考察调研组,赴四省市区进行调研。由于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广西电影制片厂成为首批验收的试点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党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试点单位的上级党委(党组)加强了对改革试点单位的具体领导,由人事处牵头组成联合考察组,方案修改进程中,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确保了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3.自治区本级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区内外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向区内外同行的改革试点单位学习取经

作为自治区本级经营性文化事业改革试点单位的广西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发展方案汇报会的会议纪要》(桂政阅[2004]90号)的精神,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一秘、七秘、自治区人事厅、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播电影电视局、广西电影制片厂等部门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考察调研组,于2005年7月前往广东、上海、新疆、山西等四省市区考察调研学习,深入考察了这四省市区党委政府如何扶持当地电影制片厂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深入学习了四省市区不同体制电影制片厂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结合广西实际,就如何支持和扶持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和发展,做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该厂成立了由厂长挂帅的“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及实施细则”课题组,邀请广西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加盟,制定了长达数十万字广西电影制片厂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的实施细则(主件和21个附件),经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郭声琨和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同志批示后进入改革程序,该厂成为广西首批验收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列入自治区本级经营性文化事业改革试点单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演出公司,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广西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组成了由该公司和文化厅人教处、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财经学院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赴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专题考察调研,考察了江苏演艺集团、苏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无锡市影剧公司、绍兴市演出公司、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演出公司、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桑达股份有限公司等转企改制有关单位,学习这些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在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历时数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演出公司转企改制方案及实施细则》,经公司全体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讨论通过,经文化厅党组多次研究和课题组反复修改后定稿,报自治区党委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