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工夫在诗外。我从电子工程学院龚耀寰教授身上深深体会到这一点。龚耀寰教授在多次拒绝了我的采访后,无奈地对我说,其实他很平常,只不过选对了方向,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一直走下去。我知道龚耀寰教授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孜孜以求,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已40余载,犹如露珠的凝然和滴落,是日月精华,在荷之上,在芝草之间,寂静暗香悠远。正值采访进行之时,敲门声响起,一本聘书送到龚耀寰教授手中。我翻开聘书一看,原来是前天签发的(2003年5月16日)。上面写道:兹聘请龚耀寰同志为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领域专家组专家,聘期三年。紧接着又有人敲门,送来一包特快专递。龚耀寰教授告诉我,这包快件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寄来的,是他撰写的《自适应滤波——时域自适应滤波和智能天线》一书的清样稿件,待他校好后,将于2003年秋出版。
被广袤的星空与未知的前途吸引着,目标总在前面,促使着孩提时代的龚耀寰一往直前。出生寒微家庭的他,懂得了什么叫追求,什么是奋斗,他知道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信念决定一切。当1956年奏响出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时,他考入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系,从此他把自己交给了他所钟情的电子事业。那时,他经常是晚上挑灯夜战,力争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1960年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自学英语。是英语给了他一把通向世界的钥匙。他渴望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世界科技前沿。1979年,他考上公派留学,到英国拉夫巴勒技术大学做访问学者,英语在龚耀寰教授的生活中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个公民对国家的责任。在英国,大学的学术气氛相当浓厚,定期举办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科技情报资料丰富,仪器设备先进。他非常珍惜在这里学习的一分一秒,他选择了与英国人住在一起的环境,更利于外语的学习和西方文化的融入。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无论你在世界什么地方,都面临着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进入这个社会,不但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还要懂得理解和尊重与你不同身份、角色的各种人群。他选准了智能天线、自适应信号处理和自适应抗干扰、编码加密技术的研究方向。他的老师J.E哈德逊博士非常欣赏这位勤奋的中国学生,曾经评价道:龚先生在英国拉夫布若期间,完成了一些非常先进的工作,在我的指导下,研究了雷达自适应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可变频率零点并诸杂波功率最小的特点。他最后做成了一个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实时的二阶自适应滤波器并使之在实验室内实际工作。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信服的成就。他在英国拉夫布若大学电子及电气工程系所作的研究报告“自适应二阶功显对消器”、“微处理机雷达自适应动显滤波器”和在英国伦敦国际雷达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美国著名的雷达专家R.S勃柯维茨教授评价道:该工作是对于应用自适应滤波技术于雷达动显系统的一个杰出贡献,是作者具有这一先进领域的全面知识,并提供了对这个领域的重要贡献。文章的理论推导是完美的,系统和电路设计是一流的,系统性能的分析和说明是清楚和明确的。再有,结果陈述得很好,并且容易理解。龚耀寰教授明白,电子技术是一种蓬勃向上发展的新型专业,它的发展态势非常迅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很大,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站在世界技术的前沿,因而他一直在教学科研中不懈追求。
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补,才能发挥它的全部能量。龚耀寰教授先后出访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4次,1991年、1992年为该校客座教授,他还3次到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访问。他说,出国访问参观,开阔了视野,对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近年来,龚耀寰教授先后完成了自适应阵列处理技术、数字波束形成在双多基地雷达中的应用、自适应射频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敌我识别密码技术、接力通信抗干扰技术等多项预研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定位技术、相分多址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在阵列处理中的应用、扩频通信系统多窄带干扰抑制技术、激光全息图形处理及加密技术、微机密码技术等多项基金项目。70年代合作主持研制完成我国第一套靶场火箭遥测系统,90年代初主持完成大型三坐标雷达自适应信号处理机。研究成果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十多项。他编著有《自适应滤波》、《微计算机在实时控制和处理中的应用》等著作五本,并有译著一本,其中,《自适应滤波》一书获得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在国内外杂志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成果令人瞩目。
在教学成果方面,龚耀寰教授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雷达原理》、《雷达系统》、《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编码加密技术》、《专业英语》、《高等数学》、《通信技术与系统》等课程,作为博士生导师的龚耀寰教授,先后为国家培养硕士生、博士生50余人。
1991年他被评为电子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奖。同年他担任16系系主任职务,狠抓教育改革,精简学时,重新调整教学计划。他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他强调在学习必修课的同时,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有空余时间接受新技术,新思想。他认为学生学习专业面不应太窄,调整专业结构,教授宽口径的专业技术,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面对21世纪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龚耀寰教授走在了前面。
龚耀寰教授是学校建立抗干扰与通信国际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申请人之一,是学校“211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他为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申请世界银行贷款报告总文件的翻译,为20位外国专家来我校讲学的翻译,为四川电视台第一部英文电视系列剧《紧急出动》译制片的翻译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知道像他这样,既懂技术,又精通专业英语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我试探地问他,在你4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难道没有想到跳槽吗?他笑着回答,20世纪80年代,曾为加拿大兰宝公司在中国展销时当过翻译,作过外贸方面的翻译工作。有多家公司请他去工作,就连近期都有公司聘请他作技术总裁。物质世界里,人们常常面临很多诱惑,于是有了选择。诱惑与选择就像是世间永远解不完的方程式,每一种解都标示着一种鲜明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我们这代人有一种习惯性思维,在学校干得好好的,干吗要跳槽?或许就是这种保守的思想,让人在一处一呆就是一辈子。但他认为,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把一朵花变成一座花园,也可以把一滴水变成一股清泉。他希望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接班人,把智能天线这一研究领域发扬光大,作出更大的成就。龚耀寰教授的选择及他的人生之路,告诉我们这样的真理: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是最好的生活。
(柳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