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57

第57章 奋斗之光——访邱昆教授

“主持完成23个科研项目,7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73篇,出版著作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获授权2项)”。这一连串闪光的数字,凝结着通信学院邱昆老师十几年辛勤耕耘的历程,见证着他十几年科研事业的辉煌。从博士到博导,从年轻的学者到行业的专家,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就,他究竟是怎样奋斗的?怀揣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叩开了逸夫楼533的大门。

植根于成电翱翔在清华

1981年,17岁的邱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激光技术专业。谈起报考的时候为何会选择这个专业,邱昆说道:“说起来有点意思。之所以选择激光技术,很大程度来自于自己在高中时代曾看过的一部电影,名字叫《珊瑚岛上的死光》。从那时起,自己便迷恋上了激光。”

在成电读本科的四年时间里,邱昆没有过多地参与勤工俭学之类的课外活动,而是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生活作风促使他的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在这里,他不仅遇到了许多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而且结识了数不胜数的亲密兄弟。聊到这里,邱昆深有感触地说道:“那时候,大家的集体主义感很强,非常的团结。同学们的感情往往比较深,相处的氛围极其融洽。到现在,我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保持着联系。”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本科阶段一个又一个班级第一之后,邱昆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的入场券。

与成电的本科生活不同,清华大学把国内独有的师资力量和为人称道的学术氛围赐予邱昆的同时,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激烈的角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面对着来自不同地域的优秀同学,孤身一人、千里求学的邱昆没有被吓到,反而激起了继续奋斗的勇气。他一如既往的继续拼搏着、奋斗着,忙碌在图书馆,奔波于实验室。

这种永不低头的求学态度、知难而进的科研作风,伴随着他走完了五年的清华生活,也成为他今后在科研事业上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协作铸奇迹交流达共赢

1990年,刚刚完成博士学业的邱昆,怀揣着探索科研最前沿领域的梦想回到了母校成电,进入了当时的宽带光纤传输和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片故土上开始了为之奋斗近二十年的科研事业。他说,当时考虑回成电,一方面是因为成都比较好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是成电既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又能够提供相对自由的科研空间,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回忆起曾参与过的诸多科研项目,邱昆老师真可谓如数家珍。这其中,他对2003年开始的,由通信学院王晟老师牵头,他自己及其科研团队鼎立加盟的“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印象尤为深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该项目先后吸引了来自国家“863”计划的250万元和学校的200万元的经费支持,汇集了宽带光纤传输和通信网技术实验室将近80%的教师队伍。在那段一起攻关、并肩作战的岁月里,来自不同科研小组随时进行着密切的技术交流,不同团队依据各自所长实行联合攻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享受着融洽的合作氛围和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同时,邱昆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系统的控制、交换、汇聚等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几乎成为天然壁垒的技术障碍。这些难以逾越的技术挑战,激起了参与其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逆水行舟的斗志。他们刻苦钻研国内外最新成果,彻夜奋战、忘我工作,一次次的向研究中的盲点发起攻击,向自己能力的极限进行挑战。正是在这样常人难以相见的巨大付出下,邱昆老师和他的战友们不仅最终促成该项目在“863”计划项目组的验收中顺利通过,而且使得该研究成了国内“光突发交换技术”的代表性成果。

在收获科研道路中巨大喜悦的时候,邱昆老师并没有止步,而是将眼光瞄向了世界。近几年,他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在尝试与光纤通信领域的世界知名研究小组的合作。在“光分组交换和光OCDMA”方面,他们与日本的NICT研究所的同行们密切交流;为了寻求“光OFDM”领域的进步,邱昆老师亲自到英国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研究,还选派数名研究生与威尔士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协会的资助;此外,为探究“光纤非线性处理器件”的前沿成果,他正积极地联系来自美国的资深专家G.P.Agrawal先生。对于国际交流,邱昆老师相当推崇,他说:“为了促进国际交流,我本人每年至少出境两次。我们要和全球最强的研究单位,倡导和国外同行的沟通、交流,从而把自己的研究水平放到世界的前沿,随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追求不断进步的精神和刻苦钻研国内外最新成果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也促成了他们科研事业的基业长青。

创新无停滞奋斗无止境

回首十几年的科研经历,邱昆老师感慨良多,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更是显得弥足珍贵。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自身的人格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方式非常重要。现在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以课题组为小组,专攻不同方向、研究不同领域,进而结合为团队,彼此交叉、合作攻关,只有良好的人格素养才能换来整个团队的融洽氛围和良好交流,继而换来科研项目的成功。与此同时,他还着力强调前瞻性研究的作用。“我们现在进行的研究,都是依据学科发展进行预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再向国家申请资助。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光纤非线性器件’的研究就是自己根据学科发展而开展的研究,准备申请国家‘973’计划立项支持”。

在科研上高歌猛进的同时,邱昆老师并没有放松对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校对普通研究生的要求相比,他对自己的20余名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校期间发表三篇论文外,他还积极强调科研能力的全面锻炼和科研方法的培养,倡导大家以积极的心态来从事研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出优秀的科研成果。

在光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邱昆老师在光纤通信领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也赢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笔者相信,依托不断的创新和严格的要求,邱昆老师和他的团队必将在未来的第五代光纤通信中再创佳绩、永逐潮头。

(邵道炯 叶嘉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