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7673200000011

第11章 科学有效地施教与学习(教学法)(4)

(六)因材施教原则

这是一条大家所熟知的原则。刚入学的新生,程度有高有低,嗓音条件各不相同,理解能力、文化水平都不一样……。总之各有自己的长处、短处,也就是“材”有不同。在教学中只能依据每位学生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要求和施以不同的方法。古人云:“不教长者,才者以小,不教幼者、饨者以大。”只有从其原有的基础出发,教学才能有效。

对学生的原有条件,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也应使学生、甚至家长都能心中有数。要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并能实事求是地从自己的条件出发来学习。教师的因材施教应与学生自己的量材学习相结合方能有效。个别条件较差的学生,若本人毫无自知之明,非要与条件很好的人相媲美,要求教师能很快使他成为大歌唱家,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就难于因材施教。这一点是声乐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故此特别提出,引起大家重视。

(七)期待性与鼓励性原则

由于前面提到的声乐自身的特点:①发声器官多数为非随意肌,不能完全由个人的愿望所支配。②学生的自我听觉主要来自内耳道的声音,它与客观的音响不同,故很容易造成主观与客观的感受不一致,也就决定了声乐教学会经常出现不顺利的现象,总有曲折与反复。这时学生苦恼、教师着急。因此期待与鼓励在声乐教学中更显出其重要性。

学生的进步总是螺旋形的。有时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一个方法的掌握总是要经过许多的周折。某一技术总是得了又失,反反复复。这时教员应有充分的耐心,同时采取各种手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生进步不顺利,常常不是他的主观原因造成的,他们自己也非常苦恼,这时教师若加以指责,甚至嘲讽是十分有害的。特别是对待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困难更大,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鼓励其任何微小的进步,以极大的耐心期待着学生的进步,教师自己的耐心和信心,将带动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其困难也就容易克服。

期待与鼓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前面讲的情况是声乐特点本身所决定的,因而难免会出现问题。还有一种问题,是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粗心大意导致的。例如:①随意肌能够控制方面的歪头、晃身、嘴张得太大等。②不用功粗心大意造成的音准、节奏错误,特别是唱错歌词一类的毛病。对于这一类属于学生本应能立即克服的毛病,教师就应严格要求,甚至限期克服。在这方面没有耐心、期待可言,而且这方面的缺点在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身上也常会出现,教师对他们就应更加严格要求,以期使他们能有更快地进步。

总之,声乐教学始终应使学生在充满信心、充满喜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心情愉快就能更好掌握方法,并且能与舞台实际的要求相一致,假如使学生对学习感到痛苦和恐慌,将是十分危险的。

(八)表扬与谅解原则

每一位声乐教师,很自然地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毛病上,并全身心地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毛病。无疑这是非常好,非常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应发现学生的进步与优点,及时地、充分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这种肯定和表扬时,心情是十分愉快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信心增强,脑子也会开窍,当学生知道怎么学习才是对的,目标明确以后,学习将会进步更快。所以说表扬性原则对所有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中也常会有过失,甚至犯错误。例如:错误理解老师的要求,自己乱练,盲目听其他老师、同学的意见,而不能很好和自己的老师配合,或是提出一些无知的问题,甚至顶撞老师等等。总之每位学生都会有过失,有的甚至是接连不断的。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充分的谅解精神。教师应当耐心解释,教育学生解除疑问,克服缺点。特别是当你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之后,学生的思想问题将会更有效地解决。教师对学生要尽量说服,不能压服,不能只讲师道尊严,更不能采取一顿批评、臭骂的方法,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无知与过失对于学生是不可避免的,谅解与宽容对于教师是应该做到的。

谅解性原则是搞好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心情愉快、信心百倍地进行学习的重要一环。顺便声明:学生由于思想品质不好,犯了错误,甚至犯法等,不在此谅解之列。

三、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更密切,更应引起重视。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一人在台上讲,学生40—50人在台下听,这种师生关系是个人与学生班集体的关系。声乐教学则是一对一的上课,学生就站在面前,好似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搞得好,教学效果明显;搞不好,师生关系将极为紧张、尴尬,很难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声乐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师生关系主要应体现在:

(一)平等与协作的关系

师生是为完成共同的教学工作而结合起来的。教师担负起进行品德教育和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任务。学生担负起学习做人的品质和接受前人(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教学任务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师生只是位置的不同,其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双方应相互尊重和爱护。

(二)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学工作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方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由教师制定与执行。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并在上述的各个方面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受教师的制约与支配。

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意图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并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起作用,教学成果主要由学生来体现。同一位教师所指导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努力程度等都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教学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同样受学生的制约与影响。

主导与主体同等重要。它们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研究教学,评价教学都必须从师生双方来考虑,过多强调某一方都是片面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为重要标志。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是否能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意图为主要体现。作为主导者——教师,应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作为主体者——学生,则应有谦虚好学的态度。

(三)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这主要是从教师的授课中获取的。同样通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授课而获得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也必须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事实证明,通过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师、学生都会得到提高。而且教师提高得越多,学生进步得越快,这是成正比的关系。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付出。有这一种认识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意识地、认真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学记》中早就指出:“教学相长”这一真理。说明我们的祖先对这一重要教学原理早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提倡尊师爱生

一般说教师年长,学生年幼。在师生个人关系上是长、幼关系。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之一,是“敬老爱幼”。引伸到教学中是“尊师爱生”。

尊师,不能只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关心和尊敬。而主要是尊重教师的劳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在自己的学习中做出优异成绩,这才是尊师的主要表现。

爱生,不只体现在生活上、感情上的疼爱与关怀。更主要的是高标准、严要求,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帮助、培养学生,使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专业水平上得到更快的提高和发展。

应当指出:由于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非常亲密,爱生很容易变成“护生”。学生有缺点、错误,声乐主科教师出面讲情、袒护是常见的。这种做法绝不是爱生,而是“害生”,它将使学生的错误更加发展,走上危险的道路,作为声乐教师应当非常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