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7677900000029

第29章 该做的事做,不该做的事别做(2)

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你帮他(她)改掉那些习惯,那就是你必须学会对心爱的人说“不”。相爱是应该互相迁就,互相体谅,但不是无条件的顺从。无论是谁,只要他(她)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你都有权力拒绝。

当然,对心爱的人说“不”也要适时适量。尤其是如果你的那个他(她)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如果你一下子改变态度,他(她)会无法承受的,很容易怀疑你对他(她)的感情。因此,你应该由弱至强,各个击破,逐步纠正他(她)的“习惯”。

先选择你认为比较小的、不合理要求给予拒绝,选择较晚形成的习惯进行消退。

具体做法:当他(她)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你表现不如原来上心,然后逐步拒绝其要求;根据“习惯”形成时间先后,由晚到早,逐一消退。

当你感觉到这样的做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他(她)的不合理要求已经减少了一些时,你就应该向他(她)摊牌了,告诉他(她)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合理要求,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你,以及近一段时间为什么总是拒绝和拒绝所收到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摊牌”会有些伤人。因此,你必须根据你自己长期以来对他(她)的了解,选择最适宜的方式方法,向他(她)细说事情的前因后果。做人不必太精明

在商场上没有糊涂人,连那些失败者,也是相当精明的。做生意,有极强的功利目的,的确需要精明能干。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精明者。他们处处要显得比别人更加神机妙算,更加讨巧投机。他们总在算计着别人,以为别人都不如他们聪明,可以从中揩点油,讨点便宜。这种人功利心太重,把功利当作人际关系的首要。他们日子过得很累,很紧张,过得很缺乏乐趣。

太精明的人会过得很累。他们算计别人,占别人便宜,以为别人也可能在算计他,也可能要侵占他的利益,因此,他必须处处提防,时时警惕。别人很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也许与他根本不相关,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也要细细琢磨,生怕别人有什么谋划会使他吃亏。我们碰到的许多生活中的精明者,性情都不开朗,心理都相当虚假,神经都相当过敏,为人都相当委琐。这恐怕和他们过日子那种紧张感有直接的关系。

其实,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做人不必太精明。这是指一般生活以及平常的人际关系。生活毕竟不全如商场那样明争暗斗,杀机四伏,总需要些温情、和睦、非功利的关系,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过于斤斤计较,反倒是随遇而安的好。

的确,过日子有时需要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安排得既合理,又过得舒服。同样的收入,糊涂人过得就和精明人过得不一样。但是,过于精明,处处显得精明,甚至在人际关系中也玩这一套,就显得失当了。这样的人,很难和人搞好关系,很难讨人喜欢。所以,即使能在物质上比人多享受点,但精神上付出的代价则更大,要是真精明,就得算算这笔账。

一个人要把日子过得舒服,单靠东捞一点、西占一点,靠算计别人是徒劳的。我们日子过得轻松愉快,很大程度上要靠真诚、信赖、友谊,碰到难处互相帮助,有了好处大家享受。大家相互谦让,互相贡献,相互让利,关系融洽和睦了,比什么都好。不太精明的人容易和大家成为朋友,就因为大家可以正常相处,少有功利,多有温情,有安全感。太精明的同事或朋友,总让人觉得不可靠。

我们可以不太精明,但应有智慧。在生活中,许多人并非真的糊里糊涂过日子,而是不想为过于精明所累。其间是因为有智慧。一个聪明人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囿于世俗中的鸡毛蒜皮之事而无法自拔。这样的人心胸开阔,为人豁达,日子过得有意思,有价值。不要使自己犯“想当然”的错误

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展并不当然,更没想到,世界上的事物发展可能是一因多果,也可能一果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

现实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在思想观念的修炼上,要注意培养“不想当然”的品质。

造成想当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势。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思维框架,是以前经验的沉淀。它常常使我们认识事物时有了一定的参照。它是有用的,但是,它又可能使我们陷入想当然的错误。

要减少想当然的错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率下结论。从一个印象,二三句交谈中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想当然的。我们要时时问自己,我的判断的根据充分吗?我的结论符合事实吗?

如果根据想当然的推理,得出了某种结论,也要对该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注意对情况进行反复的分析,并尽量搜集新的事实加以检验。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思考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你还是应该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你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如果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是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要是我早点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难免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看书和与人交往。生意场上要时刻提高警惕

系山英太郎是日本有名的富翁。他想办一座高尔夫球场作为他事业的开端。几经努力,他终于选中了一块场地,这块场地按市价值2亿日元,可是竞争者很多。如果相互加价,价格就会相应抬高。怎样才能得到这块场地,而且使价格不至于提高呢?

于是,他找到了地主的经纪人,表明了自己想购:买这块场地的意愿。

经纪人知道系山是个有钱的主儿,便想敲他一笔,说:“这块场地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建造高尔夫球场保证赚钱,要买的人很多。如果系山先生肯出5亿元的话,我将优先给予考虑。”

“5亿元吗?”系山表现出对地价行情一无所知的样子,“不贵,不贵,我愿意购买。”

经纪人喜滋滋地将这个情况向地主做了报告,地主也大喜过望,他们都觉得5亿日元的价格已高得过头了,所以回绝了其他的竞争者。所有想购买这块场地的人听说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大富翁系山,也就纷纷退出了竞争。

可是系山再也没有来找经纪人,经纪人多次上门找他。他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推三托四,说买地之事尚需斟酌斟酌,这可难坏了经纪人,不得不磨破嘴皮,希望系山将买地之事赶快定夺。

系山还是不理不睬,最后才说:“场地我当然要买的,不过价钱怎么样呢?”

“你不是答应过出价5亿元吗?”经纪人赶紧提醒道。

“这是你开的价钱,事实上地价最多只值2亿,你难道没听出我说‘不贵,不贵’的讥讽意味吗?你怎么把一句笑话当真了呢?”

经纪人这才发现已经中了系山的圈套,就照实说:“地价确实只值2亿元,系山先生就按这个数目付款如何?”

系山回答说:“真是笑话,如果按这个价格付款,我就不需要犹豫了!”

经纪人进退维谷,由于其他人已退出竞争,如果系山不买就无人来购买了,最后只好以1.5亿元成交。

在商场,我们不可忘记“冷静”两个字。在任何时候,即使你所得到的高于你的期望值,你也不必欣喜若狂。无奸不商,我们何不冷静一下,丰厚的回报是否有潜在的不利因素。

系山是个精明的商人。利用经纪人的好胜而贪心的心理大做文章。

对于一块只值2亿元的土地,对方出了5亿元,这当然可以说是天价了,经纪人和地主也因这意外的收入而狂喜。然而此时,他们却忘了重要的一点,这5亿元的生意仅仅是口头上答应的,没有形成文字;因而这笔5亿元的口头承诺对于系山来说毫无约束力。而经纪人却因为有人能出5亿元,而拒绝了其他的竞争者。这样,形势对系山是极为有利的,购买者只有系山一人,他尽可“压价”。

经纪人此时才明白一句话后面隐藏着的一个巨大的阴谋,等他醒悟时,已经太迟了。这块地连应值的2亿元都未得到,反而跌了5千万元。正所谓:偷鸡不着,反蚀把米。

和人交往的时候,尤其是在生意场上,要时刻提高警惕。

警惕别人冯下的陷阱

兵以诈立,商场中无处不陷阱,如何避开陷阱,如何设计陷阱,是竞争者不能不上的一课。

梅里特兄弟从德国移民到美国,定居在密沙比。他们辛勤地工作,兄弟俩积攒了一笔钱。后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密沙比有丰富的铁矿。兄弟俩决定秘密行动,成立铁矿公司。他们不动声色地收购地产,顺利成立了铁矿公司。

洛克菲勒早就对这个铁矿垂涎三尺,而当他准备动手时,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已经开始经营运转。他等待时机,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经济危机笼罩美国商业,市面银根告紧,同许多公司一样,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的旋涡之中。兄弟愁眉不展,本地的一个牧师来到他家。兄弟俩恭恭敬敬地将牧师请到家中,当作上宾。在闲聊中,梅里特兄弟不自觉地谈到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并对牧师说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这位“热心”的牧师说:“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是可以助你们一把的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对牧师说:

“您有何高见?”

牧师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可以支援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

兄弟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拿什么感谢您呢!”

牧师问:“你们要多少钱?”

梅里特说:“42万元。”

牧师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元的介绍信。

兄弟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牧师大方地说:“我怎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

兄弟俩简直不能相信,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头上。

牧师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遗漏便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

半年之后,这位牧师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他十分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此刻哪来的42万元偿还昵,只好被逼上法庭。

原告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立即还清所借款,或者宣布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梅里特兄弟在创办铁矿公司之前知道严守秘密,恐有人捷足先登。这一步走得对。然而,当铁矿公司办起来之后,他们却放松了警惕:铁矿依旧为许多人艳羡。

在困境中,谁都希望有个人能拉自己一把,而步入商场,人人为利而来。久不来往的牧师突然来了,且如此慷慨地提出予以帮助,在这个时候,梅里特兄弟已经为资金的短缺而弄得焦头烂额,有人相帮的惊喜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失去了作商人应有的警惕,这一点是十分可悲的。

当提出贷款后,那利息是如此之低仍旧未能提醒兄弟,这不能不说是可悲的。借据中也未写明借款期限,兄弟就在这种不应粗心的地方粗心,终于拱手出让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铁矿公司。

“占小便宜吃大亏。”当别人主动向你提供好处的时候,千万要警惕其中可能埋设的圈套。“害入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生意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