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舆情(2013-2014)
7716300000014

第14章 案例报告(4)

50年前,毛泽东同志对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做出重要批示,从那时起,“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历经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浙江省委又做出了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决策,坚持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为今后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说:“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着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对平安浙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平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再树率先之志、再谋平安之策、再强和谐之基,努力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浙江,以平安浙江成效为平安中国建设做贡献”。

早在2004年5月平安浙江建设之初,浙江省委即成立了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5名相关省委常委担任成员。市、县两级也都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副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10年来,虽然历经党政换届、人员变动,但建设平安浙江决策一经确定,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始终如一把抓平安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摆上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用实干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

科学机制回应群众对平安建设新需求

“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浙江省省长李强担任过温州市委书记,担任过省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工作的省委副书记。

他指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浙江省要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变,坚持平安浙江建设的做法不变,坚持科学合理的城乡协调发展不变。建设平安浙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必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

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从事政法工作多年,担任过市委书记,也担任过省公安厅厅长、省委政法委书记。他介绍,2004年省委做出建设平安浙江决策之初,就确定了“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平安浙江所要建设的是浙江“大平安”。

王辉忠介绍,近几年来,浙江省着力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哪里,平安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人民群众对平安有什么新的需要,平安建设就拓展什么内容,努力开创平安浙江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房屋改造拆迁、重点工程建设等,往往牵涉到群众切实利益,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建立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一些地方还举行听证会,扩大公众参与,自觉接受监督。仅2012年,全省就对3683件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缓实施145件,停止实施16件,有效地避免和消除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把平安浙江建设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是关键。从2010年开始,温州市率先探索建立领导约谈机制。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时任温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他介绍说,“约谈分为警示约谈、日常约谈、任职约谈,比如,当某个领域安全问题集中多发,或者出现重大安全事件苗头时,市委会对这个地方、单位的领导进行约谈。我们的约谈不仅指出问题,同时也及时提醒和指导如何解决问题。”

继温州之后,嘉兴、湖州、台州、衢州、舟山、杭州等地也相继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平安建设约谈机制,目前,这项制度已在全省普遍推开。

务实措施激发群众对平安建设新热情

自2005年开始,每年一二月份,浙江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省长、政协副主席等省领导分别带队,分赴全省11个市对平安建设情况进行考核抽查。平安市、县考核内容共涉及6大类、100多个指标。

每年3月底,浙江都要召开全省平安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对获得平安称号的市、县(市、区)授予“平安牌”“平安鼎”,并对创建先进职能部门进行表彰。

在浙江省平安状况月报表上,共有15个“一票否决”项目,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也就是说,如果某地发生有重大影响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将被“一票否决”,不能参加当年平安市、县(市、区)的评比。

目前,浙江省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平安考核体系。除了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办法》外,全省还相应制定了平安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考核办法,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工作体系,开发了平安考核信息管理软件,形成了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平安建设考核体系。

“平安浙江”建设状况的考核涉及六大模块的100条考核评审内容,包含15项一票否决事项。六大模块包括了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经济运行、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安居乐业六大内容。但是,具体到评审条件,却每年都有变化。据介绍,浙江省每年都要修改、调整平安考核评审条件,为的是让指标设置更科学、考核评价更合理、操作方法更简便、解决问题更有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考什么;党委政府主抓什么,百姓最关心什么,就重点考什么。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在主动适应平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基层平安建设创建的“风向标。”

另外,2003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目前,全省已有576个村获得这一称号,此举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法治化水平、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等方面成效明显。在“民主法治村(社区)”的示范引领下,浙江省90%以上的村庄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了民主理财、村务管理等制度;95%的村已达到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全省半数以上的社区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普遍推行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成效评议会等民主管理制度,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成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

近10年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保平安就是促发展的理念,把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加快发展保平安、在平安中实现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平安是协调经济关系润滑剂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5%的经济总量、76%的出口总额、60%的税收总额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决定着全省的发展和稳定。

2005年以来,浙江省抓住健全企业治安法人责任制这一关键,以规模企业和问题较多企业为重点,充分调动基层党政组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三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浙江的网络、机制引入民营企业,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

例如,平湖市在1800多家民营企业中落实“谁经营、谁负责”的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普遍建立综治室,与企业所在社区、村和乡镇综治机构联动,负责企业的治安保卫、安全生产、权益保障、矛盾化解,真正做到了内部矛盾内部化解。

平安是规范经济秩序保护神

经济犯罪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蚀企业合法权益,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多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零容忍,对查办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案件坚持零懈怠。

2012年3月至8月底,浙江省各级经侦、治安、刑侦等警种全警出动,银行、审计、税务、质检、工商、卫生等各级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对经济犯罪活动展开全领域、跨区域、全流程围剿,半年间,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万多起,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2.5万多名,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126次,“破案会战”战绩居全国前列。

通过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非法集资、银行卡诈骗、制售假发票、合同诈骗、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得到遏制,有效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民生促规范是公安机关的主业,浙江公安始终力度不减。2013年第一季度,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9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98名,挽回经济损失5.2亿元。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从2011年开始出现的金融风波,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间借贷、金融类纠纷案件呈持续高发态势。2012年,温州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2052件,收案标的额113.434亿元,为2007年的4倍多。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中院闻风而动,迅速出台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30条意见,依法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保护合法民间借贷和企业融资行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遏制民间融资的高利贷化和投机化倾向,支持金融改革创新。目前,温州中院和全市11个县、市、区法院都已设立金融审判庭,以专业化审判强化司法保障。

平安是营造发展环境助推器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介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那一年(2012年),浙江法院共对飞跃集团等25家资金链断裂的行业龙头企业重大债务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涉及案件2502件。19家企业经资产重组重整起死回生,其他企业重组、调整也取得重大进展,迄今无一家关门倒闭。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浙江省政府出台实施8811亿元政府主导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省人民检察院立即主动把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职务犯罪预防列为检察机关重要工作任务,科学制订实施方案,把29个百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的预防任务逐一落实到三级检察院。

夯实平安建设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10年来,浙江省在深化平安浙江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性任务来抓,创造了综治工作中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特色做法,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着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

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辉忠表示,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就是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平安和谐。

诸暨市是“枫桥经验”发源地。该市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衔接互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3年来,全市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9598件,调处成功18896件,调处成功率96.4%。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贤良介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发源自舟山市,其做法是把基层划分为若干个管理服务网格,以网格为单位,组建管理服务团队,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最末端延伸。目前,浙江已在全省推广这一做法,在村、社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覆盖。

针对群众上访增多的问题,浙江省委认为,消极堵塞不是彻底解决上访问题的办法,正确疏导才能事半功倍。从2003年9月起,浙江省委变被动为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普遍建立起领导干部下访制度,省委书记率先垂范,坚持每年深入基层接待群众来访,请律师随行接访,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广泛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及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就地化解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

着力构筑立体化防控体系

按照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要求,浙江省全面整合各种社会防控资源,正着力建设专群结合、点线面覆盖、人防物防技防联控、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从2012年5月开始,温州市在全市城乡交通要道建立起2235个联防岗亭,每天夜幕降临后,警察上岗,警灯闪亮,社会治安防控网高速运转。“警灯工程”运行一年来,全市抢劫、抢夺案件下降41%,命案下降40%。群众评价说,警灯亮起来,警察上街来,治安好起来,安全感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