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能转出去的职能转出去,做不了的就交给市场去做,政府购买服务。在乐从,政府引导是按照1:3或者1:4的资金比例配套的,实际上企业的投入资金是政府的数倍。商业模式可不可行,主要看能不能在不增加居民生活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盈利。业内人士认为,乐从镇作为第一个试点,研发投入会很大,但一旦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就可以向全国其他城镇输出,未来的市场前景会很好。
〔思考与启示〕
让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快治病”
佛山市乐从镇是中国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它将通过智慧城市(区、镇)的实践,从政府和市长角度,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惠民,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
试点城市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城镇化与农民基本权益的最大化——海南保亭“大区小镇模式”
〔问题〕
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中国未来10年扩内需保增长的一个重大战略,借着这股“东风”,不少地方把本地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增加乃至干部升迁的“宝”都押在新型城镇化上,致使城镇化异化成了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的一种非理性的造城运动,加上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清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难于形成等原因,致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城乡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同时,也造成农村消费始终在一个低水平徘徊,无法有效扩大内需。
〔案例〕
紧邻5A级景区的海南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从2010年开始依托大景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这一被称为“大区小镇”的开发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盘活资源的方式使得“乡不动,城入村”成为可能。
企业投资对民居和环境进行改造,原生态的农村风情成了旅游资源。村民可以自己种地,也可以为企业种地,林边地和坡地则租给企业建旅游设施。短短三年间,该镇最穷的村,年人均收入从2170元提高到9000多元。2013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关于海南保亭县城镇化的一组报道让我们看到,进一步明确住有所居的政府责任,稳定宅基地供给制度和农民建房的基本制度,防止大拆大建农房、强行集中农户的做法,维护了农民的基本权益,是城镇化应有之义。
不动农田,开发林边地和坡地
三年前,海南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靠传统的农耕业谋生,48户人家有12户住茅草屋。其实,什进村地理位置很好,1公里外就是国家5A 级景区呀喏达热带雨林,却只能抱着金山守穷。直至2010年,“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在此启动,将景区周边的村庄、小镇纳入规划,什进村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当时,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和村集体合作,开发布隆赛文化旅游区。整个项目涉及三道湾110平方公里、49个自然村,什进村是整个项目的起点。
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分红收益。开发企业出资为农户统一规划建造黎族风情别墅,还向村民发放助残金、助学金等,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商业街建成后,每户将获得12平方米的铺面和5间客房作为经营管理收入。2012年,村民从公司获得的收入达1180万元。
开发不动一分农田、不砍珍贵树木,用的多是村集体所有的林边地和坡地。铲掉的青苗、水井、猪圈等地上附着物,开发企业每样都列清楚赔给村民。
先民生后开发,村民享有实惠
大区小镇的核心理念,是企业与当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打破传统旅游开发景区一派繁荣,周边依旧贫穷的局面。
2013年1月7日开建的布隆赛二期工程,仍然是先建民居后建酒店,先民生后开发的方式。过去传统的旅游开发是将规划区内的居民迁到区外安置,导致他们“离土、离乡、失地、失收”。当一次性补偿款消磨殆尽时,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技能的农民,面对没有土地的未来和城市化的进程,生存成了最大问题。而大区小镇则是“没有围墙、不设门票”的旅游景区。它不再通过圈地造景、卖门票来实现盈利,而是依托大型旅游区的客源优势,通过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功能,延伸拓展大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获取比门票更庞大的旅游消费利润。布隆赛对外开放以来,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2013年布隆赛预期营业额700万元,旅游区全部建成后每年预期收入为5000万元。
〔思考与启示〕
城镇化不只是建镇造城
城镇化不只是建镇造城,更重要的是将城镇化和产业的培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海南省省长蒋定之认为,海南面积小、人口少,有省直管市县等优势,在全国最有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不仅要让农村的有效资源留下来,还要产生效益,支撑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土地为主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转化为以人为主。不能只是为了解决农村面貌问题而城镇化,而是要让城镇化促进城乡资源的统一配置,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城乡关系。
另外,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发展一个村镇,首先要考虑什么样的产业能和农民当下及未来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农民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一方面,不需要完全改变农民原先的生产模式,以第一产业做底子,引进旅游业,形成观光农业、农庄休闲度假等业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原本的农业也就有了附加值。另一方面,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在产业发展中提升农民的生存技能,使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农民不是重复原来的生活,而是在新的产业链中找到新生活。
城镇化要让老百姓有自己的造血机能,跟上社会发展。否则,只盖一堆房子,甚至有可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成本,让他们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政府做好规划是植入产业的前提。企业能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才能增加农业附加值。
城镇化如何缩小区域差距——江西“大九江”之路
〔问题〕
2013年1月8日,李克强会见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莫斯科维奇时指出,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最大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会激发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直面两大差距,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的基本途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在提高城镇化质量,并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生态、节能、集约的城镇化路子。
〔案例〕
在会见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莫斯科维奇前十天,李克强2012年12月28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开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强调,缩小城乡差距,要靠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就像下围棋,既要抢金角银边,又要在中间谋势布局。李克强此次的赣鄂行,被看成是为深化与细化新型城镇化战略思路进行重要考察,预示着新型城镇化实质举措在加紧酝酿中。
九江的特色在于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两力并举,互动发展。九江只是中部地区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但如何尊重客观规律匀速发展,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不破坏环境,如何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均等,都是对当地的一大挑战。
新老区同步推进
2012年12月30日,总投资30亿元,高达300多米的江西第一高楼——国际金融大厦在九江市八里湖正式开工。八里湖是九江开发的新城区,也是九江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区域。这里从四年前的沼泽、荒山变成了现在的现代化城区。
四年前,九江市政府决定开发八里湖地区,为城市发展打开新的出路。八里湖总体按照1/3的水面、1/3的森林和树木、1/3的建筑道路等来进行规划。通过四年努力,八里湖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近500亿元,成为一座全新的生态新城。
如何实现在开发新区的过程中保持房价稳定也考验着当地的智慧。
例如,九江现代综合大市场,其房价为12000元/平方米,远超当地居民收入。事实上,这也考验着城镇化的质量。李克强在九江市经济开发区的农民工宿舍调查时,一位农民工抢着提问:“房价不会再涨了吧?”
李克强笑了。他说:“建设保障房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抬高城镇化门槛,这样农民变市民才有希望。”
在新城区加速建设的同时,九江积极推进老城综合改造,让老城区也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掉队。庐山区实行“整区改造,整体提升”,“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经济强区”成为庐山区的发展思路。这样,不仅公共服务能让居民满意,还能引进项目让老城焕发活力。如今,八里湖新区的城镇化,使九江城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面积翻了一番。八里湖的经验,为九江市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提供了一个样本。
2012年,九江市正式确定以庐山为中心,将庐山周边的九江县、湖口县、瑞昌市、星子县,纳入“大九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中。九江市将按照“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原则建设“大九江”。
这就避免了城市小而全和重复建设。
根据规划,未来3-5年,九江中心城区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人。通过把周边县市纳入规划,最终形成1000平方公里的“大九江”格局。
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
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九江在建设八里湖新区基础设施时就遇到了这样的资金问题。钱从哪里来?九江市政府最初仍然依靠土地。但九江将闲置土地收储后,不急于卖地,而是做好土地周边的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做好了,地价自然大幅上涨。
事实上,卖地是很多城镇化地区维持高投入的一个主要方式,毕竟土地出让给政府带来的财政收入又称为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若仅仅如此,则或许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城镇化。产业的积聚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加速,没有工业做支撑,城市就是一座空城、鬼城。九江据此提出了“强工兴城”的战略。
庐山区在进行老城区改造以来,累计引进亿元工业项目113个,其中投产项目76个。仅2012年,就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个,合同资金达140亿元。到2012年,九江新增产业工人25万人,其中农民工17万人。
抓项目,搞产业,成为九江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仅2012年八里湖新区就有60个项目同时开工。
2012年,九江市财政收入在2008年66亿元的基础上,连跨100亿元、200亿元两个大台阶,达到220亿元。
产业化是城镇化得以可持续的基础,但问题也随之产生,由于中部地区在集中进行城镇化,招商引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九江、恩施等地区亦面临着招商引资“恶战”。
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
留住人,让进城的农民真正转化为城市居民,并产生出更多的生产力,才是城镇化的本质。为配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九江加大户籍、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力度,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城。
2011年,九江市为“聚人气”,留人才,安排125亿元,在九江老城区和八里湖新区,建设10万套公租房。2012年,其中2.7万套公租房已经建成。
九江同时出台政策:只要在九江市就业三年,不管有没有户籍,都可以申请获得公租房。
不过,对于城镇化而言,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均等都是未来的重要内容。
〔思考与启示〕
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出路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最大的结构调整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
中国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缩小区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
警惕“杀出一条血路”的冲动——河南济源城镇化反思
〔问题〕
新型城镇化之新,“新”在人是根本,即城镇化真正要以人为本,围绕城市的一切,都要以人的福利和权利为最大化。涉及农民的房屋、土地等财产权问题,真正要同农民协商,取得他们的同意才行。然而,在不少地方,地方政府通过廉价征收农民土地甚至通过行政和暴力手段“大拆大建”已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案例〕
河南济源,一个在2007年城镇化率还只有40.1%的城市,到2011年就跃升至51.4%,四年上升11个百分点,2012年再升至53%,并计划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