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海洋上的卫兵:航空母舰
7723300000014

第14章 航母上的生活

海员的生活是枯燥的,长期的航行使得不少海员产生了厌倦。

那么,航空母舰上的战士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以“里根”号为例,来看看住在“海上霸王”航母上的军人的生活。

第一节用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航母在海外部署时,经常在海上连续航行数月,如果遇有作战行动,每个作战单位都会高度紧张。

因此,舰员们都非常渴望拥有一个休息时间,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慢节奏、放松身心。

毫无疑问,用餐也是一种较好的休息。

航空母舰上的人员动辄几千人,有的上万人,给养无疑是个大问题。海上生活要吃到蔬菜是很困难的。如今,有的航空母舰专门设计了可加工处理新鲜蔬菜的储藏室,每天可以将半吨的马铃薯去皮。别看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航空母舰上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可并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做到食品箱拆封处每小时可打开500只箱子,同时在那里要有一台为非塑料包装纸袋而准备的垃圾压缩机。经过处理后这些包装纸袋须迅速被送到垃圾处理室,保证中间环节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空间的侵占。目前,舰上最大的储藏室能够放置3000个单位重量为3千克的箱子以及4000个单位重量为5千克的箱子,用于贮藏货物。平时,航母上的啤酒库存量为30升装的100桶、15升装的1000箱。

航母的膳食供应体系主要分为两个厨房,分别为士兵、士官和军官提供膳食。还有一个附属的厨房是负责给海军将军及其参谋部人员和宾客提供膳食的。这些厨房必须保证每天提供给高级军官、下级军官、高级士官、低级士官及士兵不同标准的三餐供给。

航母上有一个食品专送路线,当食品送达舰上以后,被暂时储存在冷藏室里,然后在低温区进行加工处理。有专人将肉与蔬菜分类,生食与熟食分开,最后进行烹煮,并将这些做好的热菜送到不同餐厅前暂时放置在恒温箱里,等待就餐人员。

厨房工作人员包括厨师、面包师和糕点师。

他们分别具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高级技术员合格证书或者职业高中文凭,并且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以适应舰上生活的特殊要求。厨师们分班工作,每天早上5点45分就开始为早餐忙碌,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餐厅几乎全天营业,因此很难计算餐点数目。但据官方统计,“里根”号满员时,每天要供应18000余份餐点。他们实际上是舰上持续忙碌的特殊舰员。这里的餐厅一天营业23小时,只关闭1小时用来打扫卫生。

第二节洗碗

用餐时间一过,接下来就该洗碗了,而此时最忙碌的地方恐怕就要数洗碗间了。舰上的洗碗间被分在3个地方,分别是用过的餐具存放间、清洗间及干净餐具存放间。两个相同的士兵洗碗间分别设置在靠近舰员咖啡厅的两舷侧边,每个洗碗间都能够保证数百人的碗碟及餐盘的清洗。军官洗碗间的自动洗碗机每小时能够清洗150层格子的餐具,以保证每餐成千上万人的餐具清洗。

第三节洗衣

船上的多数人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里根”号如果载满6000人,自然会有大量被汗水湿透的制服,再加上28000张床单、14000个枕头套,每天就会有堆积如山的待洗衣物。而这里的机器一天大约可以清洗近5吨的衣物。只有高层军官的衣服才能送去熨烫。洗衣房有时会很热,值班人员还要忍受大堆脏的臭味袜子。

但洗衣部门周日放假,也就是说,他们一周只工作6天,这在舰上应该算是很轻松的差事了。

第四节日常生活

作为船员的第二家乡,“里根”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里根”号航空母舰就像一座城市,它能住下6000多人,且设计建造时就做好了服役50年的准备。

“里根”号甚至有自己的邮政编码。

船上储备的食物和供给可以维持3个月的生活。另外,船上有3万盏灯,1400部电话。走廊里铺设有加在一起足有2100千米长的缆线。

航空母舰在设计时考虑到人员生活的现实需要,设计得尽量使船员感到舒适。“里根”号上有理发店。有3座小教堂,周末可供船员去做礼拜。若是需要生活用品,舰上有两家便利商店。要想释放热量或锻炼身体,舰上有健身房。如果偏爱传递速度极慢的传统信件通信,舰上还设有邮局。要是没有邮票了,别忘了带上海军储值卡,因为船上是严禁使用现金的。船员在出海前,必须先购买一张类似自动提款卡的储值卡。

舰上还配备了多个自动售货机,可以随时获得啤酒、果汁以及矿泉水等食物和饮料。该系统是由一家地方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公司就设在基地,当航母停靠母港时补充货物,或是由补给舰船供应。

当然,在“里根”号上也能看到休假的船员,热热闹闹地忙着日常该做的事情。毕竟,要让这么多人步调一致,照常过日子,那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