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触过的众多的译制片影迷朋友中,施玲应该是很特别的一位。她不仅是翻译片的酷爱者,更因为痴迷这门艺术而做起了想成为配音演员的梦,并为此奋斗了多年。这个过程跟我当初很像。可惜,她最终没有如愿踏入上海电影译制厂。大学毕业后,她凭借自己的声音条件和表达能力考入电台工作,做了多年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为广大听众熟悉和喜爱。再之后,又进入大学当了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我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青春梦想。
突然,确实很突然,原先只是知道她在搞语言艺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的事,未曾料到她居然把她的痴迷化为了一本书,很系统、很全面、很有见地地表述了她关于译制、配音方面的见解。面对这本书稿,我感触良多。因为系统地阐述配音艺术的专着实在是少之又少,以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译制精英都因为去世过早未来得及好好用文字总结和记录一下自己的丰富经验。坦白地说,若是我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大概也不会有这份勇气、激情和耐心。施玲完成了这样一份难得的教材式的书稿,真是值得祝贺,同时也要由衷地感谢她的执着和忠诚。
施玲在这本书稿的形成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显而易见的。由电影与声音入手,有历史纵深感;关于配音艺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乃至细枝末节,该涉及都涉及了;配音艺术的特性、环节、审美特征的分析表述清晰;赏析部分图文结合,翔实生动,很有可看性;另外,还非常体贴地为配音艺术爱好者们附碟录入了多段的精彩的配音片段视频和台词供他们欣赏和练习,这也成为这本书的又一亮点。
书中提到了上译长的创始人和掌门人陈叙一老厂长,关于他我很想再补充一点意思。上译长的诞生、上译厂的辉煌、上译厂的魅力都和一个人有关,这就是我们的恩师陈叙一先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上译厂的一切!我曾在公开场合情不自禁地说过,老厂长懂戏,又精通一门外语,文采又好,这是他在译制领域建功立业的诀窍。拥有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译制奇才是上译厂的幸运。而在懂戏和精通外语两者中,又以懂戏为关键。所以,他能做出那么有味道、那么琅琅上口的本子,他能把戏分析得那么透彻、独到而深刻,他又能组织一个又一个最为理想的演员班子……说实在的,他是我们大家的靠山,我们演员常常是需要老厂长这样可信赖的权威来点拨和引导的。可惜,他做的是幕后又幕后的工作,通常不为人所了解。从老厂长身上,实际上可以看到导演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容易遭到忽视。如同电影艺术是导演艺术一样,译制艺术也是导演艺术。配音作品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导演。而老厂长在上译厂担纲的角色不仅是行政上的掌门人,更是业务上的总指挥、总监制、总导演。如果我们能就此在认识上取得一致,那么我们在今后发现和物色人才的时候,努力去寻觅几个懂戏的导演。自然,组织配音更是要把注意力首先放在挑选出色的导演身上。
在关于表演这一部分,我很赞成施玲把它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事实上,配音演员就是在做一份演员的工作,就是在录音棚里演戏。我是谁,我和其他角色是什么样的关系,我说的词儿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每一个角色都要遇到的问题。因此,以为搞配音只是需要普通话好、声音好,这无疑是个误解。事情很清楚了,配音演员应具备做演员的条件,应有激情、想象力、适应力、悟性和应变能力。你是在塑造角色,这些内在的素质不可或缺。训练配音演员则应该首先打好表演的扎实基础。在这里,我个人还要特别强调表演过程中的那份松弛。其实,无论是演戏,或是配音,或是朗诵、演讲等等,身心之放松都是一个前提。你紧张、怯场、注意力不集中,你就无法在创作过程中真听、真看、真行动,无法对台词句句都有真切感受,你怎么可能活龙活现地完成塑造角色的任务呢?我们看邱岳峰老师配音之精彩,他圆熟地运用低语气,他表达上惟妙惟肖,都源于他在棚内极其松弛的创作状态。松弛能引发出极佳的嗓音竞技状态和充沛的激情。关于这些我特别有体会。至于如何做到松弛,应当有许多方法,或者是各人有各人的高招,不妨就此展开一番讨论和探索,我相信一定有益。
是啊,译制片曾有过它的辉煌,但那辉煌已成为过去。在今天的情况下,要重振译制片雄风,真是谈何容易!但是,前辈所遗留下来的宝贵事业,后人是一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施玲为本书付梓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件事情。并且我很欣慰地听到她近几年在所供职的浙江工业大学成功地开设了《影视配音艺术》专业课以及面向全校的《配音艺术赏析》公选课,每学期都有几百名大学生沉浸在配音艺术美好的艺术氛围中,而这种充满美感的艺术曾经是他们的父母亲,甚至祖父母亲青春时期的主要的精神食粮。这是一种传承,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让我们译制事业的从业人员和忠实的影迷朋友,一如既往地来关注和扶持译制事业,我们要努力,要百折不挠地奋斗,要重建一支极有特色的配音演员队伍,要奉献高质量的作品来吸引当今的年轻人。那么,我们的前途应当是极其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