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配音艺术
7741400000035

第35章 影视配音创作基础(4)

例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个事件就可以分为如下的单位:

凯家两仆人到大街寻欢作乐——“找乐子”

蒙家两仆人与其相遇,凯家仆人嘲笑他们——“找茬”

开始争吵并升级——“斗殴”

班伏里奥出现,企图分开他们——“劝架”

提伯尔特用剑刺班——“寻衅”

两家多人参加斗殴——“混战”

喧闹中家长出现——“家长出场”

两家族长拔出长剑——“族长拔剑”

斗殴激烈,亲王出现制止——“亲王制止”

亲王以死刑威吓敢于继续斗殴的人——“威吓”

以上10个单位构成第一事件:两家族街上斗殴,亲王禁止剧本的戏剧冲突,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与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及动作发生关联时,就表现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纠葛与冲突、人与社会及环境的不和谐、人物自身性格及思想上的各种冲突与斗争。冲突是剧情的基础,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也是揭示生活本质、剧作思想、创造典型形象的重要途径。当代戏剧、电影中经常运用抵触来构成冲突。所为抵触,是矛盾未构成正面冲突的一种比较含蓄的表现形式。演员要善于挖掘出蕴含在生活深处的冲突——抵触,并善于从人物的心理情感深处寻找到独特的冲突形式。

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和意蕴。戏剧作品的事件、情节、冲突、人物语言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主题。一个演员自然必须理解剧本深含的创作意蕴,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出创作的灵魂。

主题思想和意蕴不是干巴巴的概念,也不是时代和思想的传声筒。它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来加以揭示的,是通过人物、情节结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形象表达的。演员必须用整个的心灵、全部的情感投入进去,感受剧作家的心灵和情感,找寻出隐藏在形象背后的主题。寻找主题不是用文字写出来就罢了,而是应该通过理解起到灵魂统率的作用,推动事件冲突的表现和人物的塑造。

主题常常不是直白和简单化的,演员要从自然的情节、场面、人物、冲突及人物关系中去寻找并通过表演自然地表达。

四、性格化和角色语言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时,要体现角色的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具体的个性色彩,即“化身”为角色,这个性格化的过程是:演员在深入理解剧本提供的足以揭示人物思想深度和性格特色的剧作基础上,探索人物精神气质、思想情感。

既把握住角色的性格基调,又注意到性格的复杂的多面色彩,从而找到人物特有的眼神、姿态、步伐、语气、语调,以至外貌服饰等,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

性格化首先要掌握角色的内在的性格气质,即所谓内部性格化,同时要善于抓住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部典型动作。

演员每次接受新的创作任务后如何进入陌生角色的创造呢?首先,必须寻找演员通向角色的桥梁,即找到角色与自我之间能够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这种体验和创作的过程又称作“双向融合”:在角色中感觉自己和在自己心中感觉角色。恰当地道出了双向体验双向融合的核心,正是在这种双向体验及靠拢中找到两相契合的交叉点,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的全面融合。优秀的演员在每次的创作中都不失去自我魅力,将自身的魅力同角色的魅力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这是比较好的性格化的创作途径。

角色的台词来自作者,而潜台词来自演员。表演艺术的重要点就在于善于创造性地再现和补充潜在的作者意思,善于挖掘潜台词。人物的真正意图形成语言的潜台词或内在含义。有时同样的句子却有着不同的潜台词,甚至相反的意思。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内心独白或者静默处理等,人物的性格、情感等都潜藏在台词和停顿的背后,只有根据人物心理和行为的逻辑才能确定台词的重音,念出它的潜台词。仅仅机械地背诵或者肤浅地理解只会导致台词的苍白和表演的简单化、一般化,更谈不上性格的塑造。

要处理好艺术语言,演员必须掌握语言及台词的基本功。如训练有素的声音、流利清晰的口齿,这包括正音、气息、声音和吐字等。表达方面,还要掌握好语言逻辑、节奏、重音等。这些我们将在下节中详述。

五、贯穿行动和最高任务

戏剧艺术的主要任务是在舞台上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我们将这个吸引着一切的任务,激发演员——角色的心理生活动力和自我感觉诸元素的创作意向的基本目标称作作家作品的最高任务。

前面提到的背景、情境、事件、任务、冲突、台词等,如果没有组合成一个整体,是不可能塑造出完整的形象的。如同一盘散珠,需要一根贯穿的绳子才能成为项链。这个贯穿的绳子就是贯穿的动作,完整的目标就是最高任务。

演员需要的是能激起整个创作天性、激起创作想象和自我感觉、激起演员本身心理活动的最高任务,不需要纯理性的最高任务。因此,最高任务不仅要在角色中去寻找,还要在演员本人的心灵中去找。

贯穿动作是演员——角色的心理生活动力奔向最高任务的积极的、内在的意向。它把一切表演元素调动起来,导向总的最高任务。

为了掌握好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演员还必须在创作中建立演员与角色的远景。它是指演员在创作中表达作品与人物各个部分时,对整个作品和角色的总体把握。所有的分体与瞬间的创作都建立在对总体和远景的深刻理解上,即把握剧作与人物的各个部分——包括动作、思想、情感、情绪、色彩、速度、节奏、力度等的对比和配置,做到合乎逻辑、有顺序、有系统,特别是重场戏和高潮戏。演出中要有动作的远景、感情的远景、思想的远景,既着眼于现在,又立足于未来;既着眼于舞台又立足于观众。

六、演出节奏

节奏一般是指事物运动的力度、速度、幅度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变化的节奏,而艺术的节奏则更加鲜明、集中,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节奏主要表现为情感、情绪的起伏变化及特定的意境及氛围。

在戏剧演出中它主要表现为舞台节奏:剧情的发展起伏、舞美创造的节奏、演出形式和风格构成的节奏以及表演的节奏变化。舞台节奏基本依赖于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调度。然而,电影不同于戏剧,它更多地依赖导演的蒙太奇手段和剪辑艺术。

节奏是舞台演出的生命。要掌握好节奏,演员必须树立角色的总谱,把握角色的节奏、每场戏的节奏、整个戏的基本节奏及其起伏变化,使自己的表演、角色的节奏都融入总体节奏中去。

节奏的掌握离不开最高任务、贯穿动作,离不开角色的远景,离不开剧场和观众。

七、演员的分析和创作过程的小结

(1)准备的过程:即意志的过程。激起自己的创作愿望。

(2)探索的过程:自身和以外的戏剧所需的精神材料。

(3)体验的过程:演员在内心里进行着创作的过程,进入一种陌生的生活。

(4)体现的过程:演员在别人能看见的状态下为自己创作,制造外壳。

(5)汇流的过程:体验和体现的过程结合起来,达到完全汇流的地步。

(6)影响的过程:即最后的演出,影响观众的过程。

第四节 台词基础

在生活中,人们的呼吸、发声等有声语言表达的状态基本上是无意识的,而戏剧和影视演员的特殊专业要求演员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呼吸、发声等,建立良好的习惯并逐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下面我们从声音的特性说起。

一、语音的生理与物理基础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都是语音,只有能传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研究。

1.语音的生理基础原理

人在发音过程中,肺、气管、隔肌、胸廓、腹肌等呼吸器官起到的是发声的动力作用。喉头声带则起到声源的作用。口腔、咽腔、鼻腔以及胸腔、头腔等器官,则起到扩大共鸣,使声音响亮和变化。唇、齿、舌、牙、颚是咬字器官,在语言的发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演员的呼吸、发声、吐字的基本技能以及声音的特殊技巧训练,都要根据发音器官的生理基础原理来研究,努力去控制和操纵这些器官为艺术创作服务。

2.语音的物理基础原理

语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物理属性。即声音是由音色、音高、音量、音长四个要素构成的。

(1)音色——声音的个性、特色

由于每个人声带质量的不同、共鸣腔体状态的差异很大,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音色。从语音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的音素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状态不同,因而各个因素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2)音高——声音的高低

从生理条件看,由于声带的长短、厚薄不同,分出高低不同的声部。同一个人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主要取决于声带的张力。声带紧张度增强,频率高,则声音高;反之,声音则低。从语音的角度看,汉语的普通话的四声调值就是每个字音高低的依据。有时音色相同,是靠音高来区别意义的。

(3)音量——声音的强弱

从生理方面看,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时肌肉和气流的力度。肌肉紧张用力,气流增强,声音强;反之,声音弱。普通话中词的轻重读音主要靠音量和音高的变化。有时,音色、音高相同,音量可以不同,以区别不同的词意。

(4)音长——声音的长短

它取决于声带颤动音波存在的时间的长短。语音的长短是指一个发音过程的总时间。在戏剧和影视表演过程中,演员往往用音长和音量、音高的协调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

以上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它影响着声音“质”的变化。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以普通话的声、韵、调为依据,结合个人发音器官的具体条件,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气息、声音、吐字的综合训练。打下一定基础以后,在艺术语言的处理上,还需要根据具体内容作特定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运用。

二、正确的呼吸方法

演员要使自己的音色纯正优美,音域扩展,音量加大,关键是要掌握用气和调节、控制共鸣腔活动的方法,使气息、声带、共鸣腔三者的活动配合协调,使声音悦耳动听、持久达远。

呼出的气流的速度、流量、密度与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变化影响着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度和情绪的饱满度。呼吸的控制是声音控制的基础。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同时还是情与声的桥梁。要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呼吸的控制与运用。

人的呼吸器官是由呼吸道、肺、胸廓和有关肌肉、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组成的。呼吸方法又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后者是艺术语言发声时惯常使用的呼吸方法。

胸式呼吸法又称为锁骨式呼吸法——吸气时肩头上耸,上胸部上抬,上胸部胸围有所增加,肋骨下缘胸廓周围径基本不变,膈肌基本不参加呼吸运动。吸入和呼出的气流量少,气流弱,因此气流由于强度变化小而难于控制。

采用这种方法呼吸发声,其声音常常较尖细、音强不大变化小,语句短,换气频繁,声音位置较高。

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明显凸起,腹围明显增大,主要靠膈肌升降完成呼吸运动,而胸廓周围径基本不变。吸入和呼出气流量较多,气流强度、流量有一定幅度的变化。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发声,其声音往往显得低、沉、深、重。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了胸廓周围径,而且扩大了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流,气息的容量大。另外,还由于能够稳定地保持住两肋及横膈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所形成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这种呼吸方法容易控制呼吸,使气息顺、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有助于对声音的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呼吸方式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是在膈肌下降阻力变大时作为腹式呼吸的补充出现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已经不是人们满足生理需要而必须使用的呼吸方式,它是人们为了满足发声需要,尽可能提高发声效率而调动所有呼吸器官协调运动,增大进气量,增加对呼出气流的控制能力的一种呼吸方式。这是需要训练才能够自如使用的。必须注意的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准确,有些声音的色彩表现也会需要运用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当然是可以作为补充和辅助手段的。一切都是为了准确传达台词语言的精神的需要,呼吸方式的灵活运用当然也是为了这个终极的目的。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总体要求是:

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控制住。呼气彻底结束时才能有这样的深吸气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腹肌的收缩不可过于主动,过强的腹肌收缩会阻碍膈肌下降,进而影响进气量。当吸气进行到比自然状态呼吸稍多而又不至于失去控制能力时,即可转入呼气状态。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到最后仍不失控制的感觉。膈肌和两肋在这种控制下逐渐回复自然状态。呼气的要求有三点,即稳劲(均匀、有控制)、持久(一般呼气发声可持续30~40秒)、掌握吸与呼之间的衔接和挂钩的技巧。

换气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句话间较大停顿时间,可以从容地正常换气。

另一种情况是思维和表达需要我们维持较长时间的控制,超出我们生理能力时,需要补充气流,这种换气技巧叫“补气”或“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