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7746000000009

第9章 我国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现状调查(4)

(三)景区饭店的规模和经营种类

从回收的调查表可以看出,27%的饭店为二星级饭店,37%的饭店为三星级饭店,36%为四星级饭店,所有的饭店均为庭院式建筑度假型饭店。被调查饭店的平均客房数为112间,平均占地面积9687平方米,平均建筑面积8421平方米。规模较大的饭店的建筑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上,属于建筑体量较大的饭店。在运营方式上,14%的饭店为连锁经营的饭店,其余均为单体饭店,饭店的投资方也是多样的。

研究表明,娱乐设施的运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环境的负荷。因此,本次调研专门对娱乐设施的设置进行了调查。由于是星级度假型饭店,只有2家饭店没有娱乐设施,占总调查量的7%,其余饭店都至少有1项娱乐设施。饭店设置的娱乐设施主要有:健身房、游泳池、桑拿、足浴、棋牌、KTV、夜总会、美容SPA、台球、茶室等,一些饭店还设有网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以及会议室、多功能厅等会议设施。

餐饮是饭店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尤其是景区内的饭店,因为景区内其他的配套设施相对较少。调查数据显示饭店的餐厅面积平均在769平方米,厨房面积平均在267平方米,餐厅和厨房的平均总面积在1000多平方米。

在上述设施中,棋牌可能是最受欢迎的娱乐设施,有80%的饭店都设置有棋牌。按此排序,70%的饭店有足浴,63%的饭店有美容SPA,60%的饭店有桑拿,47%的饭店有KTV。

(四)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的区别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景区饭店制定相应的标准或规范,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在管理、要求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的区别是明显的,这种区别主要由地理位置引起,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客源以及消费结构的不同

景区饭店入住的客人一般以游客为主,游客入住的周期性明显,高峰期和低谷期入住率的差距比较大。非景区饭店则可以通过面向多个细分市场以缓解入住率方面明显的波动。

2.饭店运营获取资源的便利性不同

景区饭店在获取运营所需资源的便利性方面比较差,员工、日常消耗品、食品、能源、水等都需要通过长距离输送解决,便利性较差。同时,对产生的废弃物的输出也比较困难。非景区饭店则可以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市场较为方便的服务满足饭店的运营需求。

3.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不同

在景区的饭店受到景区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例如,在水边的饭店,相对湿度较大,因此,在工程维护的工作量和能源消耗的数量方面都比非景区饭店大,相应的运营成本也增加。

(五)景区饭店发展趋势

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课题组认为,景区内部和周边的饭店有以下两方面的发展趋势。

1.住宿设施的数量在增加,并与房产开发相结合

从数量上看,住宿设施的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资源等级高的景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住宿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的建设有新建,也有是利用原有建筑进行的改造。由于住宿业退出成本较高,因此,住宿设施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景区住宿设施的建设还引发了“旅游房产”的概念。“旅游房产是在房产开发过程中以旅游为卖点的房产建筑,多随旅游区的开发而出现”(胡千慧,2009)。旅游房产对环境的依托型非常强(巨鹏,2002),它利用环境优势提升房产的价值。旅游房产依托的环境可以是自然形成的环境资源,也可以是房产开发商先投资建设的环境。显然,利用自然形成的环境资源开发房产项目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旅游房产”项目在很多景区出现。“旅游房产”概念提出,主要从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出发打造了房产项目,从本质上,它是房地产项目。当然,为了“旅游房产”项目的顺利实施,很多“旅游房产”

项目是兼有酒店项目的。“旅游房产”项目的开发对环境保护是不利的,它的用能、用地、排污等与大多数景区饭店一样,不能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因此,采用直排的方式,使周边环境迅速恶化。“旅游房产”项目出售后,由多个业主分别拥有,统一管理难度很大,对未来景区环境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2.住宿设施的等级在提高,提升景区的品质

本次调查显示,景区住宿设施的等级在不断提高。豪华、精品高档饭店不断出现。豪华、精品高档饭店的出现是景区发展和饭店发展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档饭店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对景区是有利的。而高档饭店依托环境资源,提升了饭店品牌形象。

住宿设施等级提高,收入增加对景区的环境保护是有利的,它提高了景区的生态环境效益。但是,大规模的饭店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实质性的影响仍然存在,需要在景区饭店建设的监管组织上进行探索。

二、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评估

景区饭店的环境影响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和排污情况间接进行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内容

1.调查方法

景区饭店的调查与景区的调查是同步进行的,课题组通过向景区管委会和饭店分别发放调查表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饭店经营对景区环境的影响。饭店运营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景区的饭店具有特殊性。在景区的饭店直接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调查要解决以下问题:(1)饭店在景区的环境影响是什么?与非景区饭店是否有不同?(2)环境影响因子是什么?以此为基础分析景区饭店对环境影响的路径。

2.调查内容

针对景区内运营的旅游企业调查重点在收集企业污染物排放的信息,包括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垃圾、土地利用、管理水平等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21个景区,55家饭店,均为2星级以上等级,这次在回收的调查表中,有多份调查表信息不完整,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饭店不愿提供有关的信息,认为这些信息为商业机密,二是一些饭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饭店,即没有住宿设施。因此,回收的调查表反映的都是星级饭店的状况。

(二)景区饭店的能源消耗

景区饭店消耗的能源类型主要是电、油、原煤、天然气以及太阳能,在调查中有45%的饭店以电和油作为主要的能源,是饭店使用的主要能源类型。根据以往研究,电力主要用于夏季的制冷,这部分电耗占总电耗的一半以上。被调查饭店的年用电规模在107万kWh,折合标准煤为131503吨标准煤。油主要用在锅炉上,用于饭店冬季的采暖和日常的热水供应。饭店用油主要是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因此都换算成标准煤进行统计,被调查饭店平均的用能水平为每年133088吨标准煤。通过对被调查饭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总的用能量进行平均,得到被调查饭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的能耗为0.146吨标准煤。

(三)景区饭店的用水现状

景区中饭店的用水主要是两种来源:天然水源以及城市水网供水,所有的调查表都反映了这一信息。统计表明,有65%的景区饭店使用城市水网供水,33%的景区饭店使用天然水源供水,2%的景区饭店使用城市水网与天然水源混合的方式供水。

景区饭店的用水量为平均每间客房每天的用水量为0.97吨。

根据景区与饭店之间的测算,景区用水量与景区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198,用水量与床位数的相关系数为0.491,与从业人员的相关系数为0.206,可见,用水量与床位数的相关性最高,这就说明饭店用水对景区用水的影响是最大的,而景区的水资源变化对景区环境会产生较大的生态问题。

(四)景区饭店主要设施的配置

景区饭店在设施的配置方面与非景区饭店是比较一致的。因为饭店规模较大,一般都采用自备锅炉形式供热,在空调的选择上,有55%的饭店采用中央控制系统,其余的饭店采用的是分散式空调系统。几乎所有被调查饭店的空调都使用压缩制冷的方式。

(五)土地利用

景区饭店土地利用主要表现在景区饭店的占地面积上。在被调查的21个景区55家景区饭店中有48家提供了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指标。

数据显示,这48家饭店总占地面积1.18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0.89平方千米,经过平均测算,平均占地面积0.025平方千米,平均建筑面积0.019平方千米,根据容积率= 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得出平均容积率0.76。

超过平均占地面积0.025平方千米以及平均建筑面积0.019平方千米的饭店数量并不多,大多数饭店的土地利用较低。

三、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环境影响比较

景区饭店与非景区饭店比较主要从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以及排污等方面开展。

(一)能源消耗比较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景区饭店的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高于非景区饭店近50%。景区饭店和非景区饭店的主要用能设备的配置和能源消耗较大的娱乐项目的设置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可以推论,入住率的波动、自然环境因素、能源的长距离输送以及饭店员工在饭店内的能源消耗等四方面因素是引起能源消耗较大差距的原因。

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能源使用后排放大气污染物和废渣。景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由饭店的锅炉和餐厅厨房燃料燃烧后废气排放引起的。另外,能源本身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源。本次调查表明,已有16%的景区饭店开始引入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系统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是景区及景区饭店用能的发展方向。

(二)水资源消耗及水污染物排放比较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景区饭店的水资源消耗水平与非景区饭店的基本一致。这说明景区饭店的用水方式和节水的管理水平与非景区饭店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部分景区的用水来自天然水源,这对景区区域内水的自然循环造成影响。通常,水集中流向饭店后,参与循环的水量就大幅度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污水的排放在一些远离城市的景区是一个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缺乏管理和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一般饭店都选择直排,污染了景区的环境。因此,一些偏远景区的饭店,污水直排的情况较为严重。

(三)饭店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比较

饭店建设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可能是饭店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建设施工中地基开挖、建材的运输、房屋建造、道路建设等在现阶段的施工管理水平下,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饭店的建设使地面硬化,这种影响更是永久性的。由于景区本身就有生态较好的环境,因此,景区中饭店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比非景区饭店环境影响要大得多。

第四节 基于旅游产业特征的景区环境污染分析

景区环境污染的产生只是一个表象,环境污染产生有其客观原因:环境资源的特征和旅游产业组织的特征。这两方面特征的客观存在,使景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变得更为复杂。本节尝试在这两方面对景区的环境污染原因进行分析,以探寻景区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原因。

一、基于环境经济学的景区环境污染分析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认为正是因为环境资源没有进入经济循环系统,被无偿使用,导致了环境质量的下降和资源的稀缺。因此,将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合理定价,进入经济循环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环境资源被直接使用构成旅游产品出售,但是环境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补偿,环境质量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一)景区旅游经济活动特征分析

1.旅游景区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

景区旅游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部门一样,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展开。旅游企业提供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服务产品。旅游者支付费用获得服务产品,如图2‐6中和所示。但是,这一交易过程的实现隐含一个基础条件——旅游景区的存在。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的交易就失去了基础,不能实现。

根据第一章中对旅游景区的类型划分,旅游景区有两种类型:有明确界限和管理机构的景区和无明确界限和管理机构的景区,如国家森林公园是有明确管理机构的景区,而一处古村落是无管理机构的景区。通常有明确界限和管理机构的景区的资源等级要高于无明确界限和管理机构的景区。

在旅游经济的循环中,旅游企业依托景区资源,利用景区的环境、资源及客源市场等优势进行运营,获得收益,显然,旅游企业利用了景区的环境资源价值,但旅游企业并没有为此付费。同理,旅游景区的环境给旅游者提供了各种经历和体验,但旅游者也没有为此付费。尽管,旅游者、旅游企业向有管理机构的景区支付了门票或者一定的管理费,但这一费用没有包含或没有完全包含环境使用费。因此,景区的环境问题就产生了。而对没有管理机构的景区,则是纯粹的对公共资源物品的使用。

2.旅游景区资源使用特征

经济学的研究认为,通常,商品具有两个本质特征:排他性和竞争性,而环境物品往往不完全具有这两个特征。旅游景区针对旅游者的游览和旅游企业的运营表现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