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业安全防范
7746700000005

第5章 安防基础理论常识(3)

3.密切联系群众

从维护社会安全秩序的成功经验可以充分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体系的基本前提。同理,在物业安防工作中,若能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可以为辖区的安全防范增加无数双眼睛,并由此建立安全防范整体覆盖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防范的死角,堵塞安全防范的漏洞。如在物业安防管理过程中,有不少违法违规行为是辖区群众自发举报而得以制止和纠正的;也有不少刑事案件,是通过群众提供的线索和信息而得以迅速侦破的。故物业安防工作应努力做到:一是建立和谐互惠关系。物业安防与辖区群众的关系,不应仅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应该是类似于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亲情关系,故物业安防人员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还应注重关心和爱护辖区群众,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尽其所能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保证辖区群众感情上的认同,并由此转化成为行动上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物业安防职能部门应及时与辖区群众交流和通报辖区安全防范的各类信息和情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或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行动,以提高安防管理的侧重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灵敏的反应机制。对辖区群众反映的情况,应及时、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认真加以防范,避免出现思想麻痹、反应迟钝、工作粗心、玩忽职守等现象,以致影响安防管理的整体形象,丧失辖区群众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侦查过程中,有着一套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开展侦破工作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值得在物业安防管理中予以借鉴、学习和推广。

四、诚信原则

诚实与守信是中国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人们在交往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做人与处世的基本原则。诚实就是坦诚真实,主要体现了个人内在的品德与品行;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主要体现了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诚实是守信的心理品行基础,守信则是诚实品行必然导致的行为,也是评判诚实与否的依据和标准。在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中,诚实与守信都是安防各项工作展开和实施的重要道德保障,也是每一个安防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的个人素质之一。它的具有必须通过安防从业人员思想上的自觉认同、行为上的自觉约束,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完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把握如下要点:

1.信守合同

物业安防管理与服务是根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关于物业委托区域内安防工作责任和义务的具体条款实施和展开的。凡是在合同契约中明确约定的内容和要求,每一个安防从业人员都必须清楚地领会和牢记,并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地认真贯彻和落实,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和马虎,一旦出现工作失误,违反了合同契约的事先约定,安防从业人员和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为此主动地承担责任,诚恳地做出自我批评和赔偿当事人相应的经济损失,切不可有错不纠、有错不改或是寻找借口、推诿扯皮,置合同契约的严肃性于不顾,置企业信誉、形象于不顾。这样,极容易失去辖区公众的认可和信任,在潜移默化的积累中孕育和滋生企业的生存危机。在物业管理实践中,就曾出现物业安防人员未尽合同契约规定的责任义务,安防管理与服务十分的不尽如人意,从而被物业委托人拒绝续签合同契约,使物业企业失去了一份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市场份额的案例。对此,应引起物业管理企业和每一位安防人员足够的重视。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在物业安防管理实践中,有不少物业管理企业在与物业委托人签订物业委托合同时,在安防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上,存在着不规范、不严谨的疏漏或遗忘现象,致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纠纷和冲突。如在物业安防车辆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停车费是仅为停车场地的使用费还是包含了车辆的保管费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撇开诸多客观因素不谈,这类纠纷冲突都与在委托合同契约中,未做明确的事先约定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

2.恪守承诺

恪尽职守,确保物业管辖区一方平安,是物业安防职能所系,也是对辖区群众的基本承诺,做不到这一点,物业安防工作从整体上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意义。虽然,从现时的物业安防管理实际看,受诸多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影响、制约,实现这一目标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但物业安防人员仍要尽职尽责,不懈地努力,追求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不能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推卸这一承诺责任,否则就是一种失职行为。如某住宅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盗贼入室时,被周边群众发现,并立即报告了安防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虽然迅速赶到现场,但工作粗心、检查马虎,未发现异常的情况,就简单推断为误报,未采取进一步的检查防范措施,结果造成该住户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事后,该住户以物业企业未履行安全防范承诺为由,将物业企业告上了法庭。虽然,物业企业寻找了种种理由和托词,为自己开脱责任、作出解释,但仍在法庭辩论中败诉,并承担了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这是物业安防人员未兑现安全防范承诺,使企业声誉和经济利益受损的典型事例。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物业安防管理保一方平安,不能仅限于口头上的泛泛一说,而必须用扎实、细致的工作予以兑现,否则,将直接导致辖区群众在丧失工作和生活安全感的同时,丧失对物业企业在辖区安全防范上的信任。

3.遵守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行为的准绳和指导,没有规则,物业安防管理将出现无序和混乱的局面。物业安防管理的各类规则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系统性的特征,主要包括管理与服务两大类别,两者间因性质、属性的不同,在具体执行的内容和标准上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安防人员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两者间的衔接和平衡,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执,也不可只重其一而忽略其他。从物业安防管理实践看,不少安防人员在履行职能时,常常出现单一化倾向,即只注重管理职能的履行,而忽略了服务职能的履行。

如维持物业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秩序,认真执行车辆行驶及停放规则,是安防人员应尽的管理职能,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自身还承担着以热情周到、排忧解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职能,致使时常出现方法简单、态度生硬等服务形象和服务态度不佳的情况。如某物业企业管辖的住宅小区经常因车辆停放秩序问题而引发纠纷和冲突,造成辖区不少群众对该物业企业能否高标准、高质量履行安防职能的诚信度产生质疑。

五、法制原则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道德规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其目的是促进人的道德品质的完美和高尚,保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与有序。而法律规范则是当人们道德品质出现严重问题,并由此引发人的反社会的异常行为,造成社会秩序、工作秩序以及生活秩序的混乱,甚至诱发或滋生不同程度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使用的强制规则,当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就必须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强制性的制裁和惩罚,故法律规范是保障社会正常关系和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在物业安防管辖区域内,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同时并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鉴于道德规范将在本书后面章节中还将具体涉及,故本节重点介绍法律规范在物业安防中的地位及应把握的要点:

1.规范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各种法律规范数目繁多,已涵盖了社会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已逐渐成为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一致共识,这就对物业安防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在物业管辖区内推动法制化建设,是物业安防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根据物业安防管理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安防人员素质提升的角度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全体安防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物业安防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并通过学习,能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安防工作实践,提高安防人员在物业安防管辖区域内制止各类违纪违规行为的说服力,增强与辖区内出现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斗争的有效性,促进辖区法制化氛围的形成与发展(法律知识普及的具体内容将在本书第七章详细阐述)。二是运用法律规范指导安防管理工作实践。做好物业管辖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避免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物业安防人员的职责所系,但物业安防毕竟不是公安机关或其他执法部门,不具备法律赋予的执法权限,这虽然在无形中,增大了物业安防人员维持辖区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但尽管如此,物业安防从业人员仍要在法律规范的范畴内,展开安全防范的各项工作,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和空间。在物业安防管理实践中,有些安防人员对此的认知和理解,十分的模糊和片面,常常做出一些超越安防职能权限的事情,如殴打他人,正当防卫过度和偏激,私自处罚违法犯罪嫌疑人,参与安防职责之外的民事纠纷与民事冲突等,给物业安防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了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而要有效解决上述违规、越权的现象和问题,强化法律规范知识的输入,是预防和防止安防人员越权行为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三是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安防管理质量全面提升。安防人员掌握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与法律常识,可以从一个侧面克服安防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在处理辖区内一般违纪、违规行为时,能使安防人员做到劝之有理、言之有道,起到事半功倍的劝阻效果,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则可以用法律规范为武器,采取法律允许的各种正当防卫措施与方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

2.公平性

中国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公正、平等基础之上的,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管其身居何职,富贵如何,都没有超越或无视法律的特权,无论是蓄意破坏社会安全与稳定的违法违规行为,还是严重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后果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视情节的轻重,受到法律的惩戒和制裁。在物业安防管辖区内,由于人员成分构成复杂,道德品行修养优劣不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这就要求物业安防人员在履行安全防范职责时,要正确运用法律或合同契约赋予的正当权利,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坚决劝阻和制止上述行为的发生,不能徇私情、分亲疏,人为划分劝阻与制止的双重标准,以免给辖区的安全防范留下难以消除的对立隐患和冲突危机。从物业安防管理实践看,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有必要在此提及和预警。

3.自律性

物业安防管理中的自律是指无须外力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这是物业安防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的心理素质之一。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思想上的自律。物业安防管理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和认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分配不公以及腐败现象,都会给物业安防人员的思想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为此,物业安防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启动和发挥安防从业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功能作用,帮助安防从业人员从思想上建立抵御诱惑误导、防范心理失衡的壁垒与堤坝,为安防从业人员行为质量的提升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行为上的自律。在物业安防管理过程中,安防人员违纪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监守自盗、集众械斗等,在福建省福州市甚至还发生安防人员入室强奸未遂事件,这些反社会的现象和行为直接影响了物业安防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为此,必须通过法律意识的强制导入,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促进安防人员思想认识和思想境界的逐渐提高,明确安防人员的任何不良行为都会给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有效提高安防人员行为的自律性。三是语言上的自律。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不少纠纷与冲突都是安防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语言或词汇使用不当而引发的。对此,在物业安防管理上,应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明确规定各种场合和环境下的用语规范,特别是经常使用的劝阻语、解释语和制止语应力求统一,并要求掌握用语时的情绪、时机和尺度,以免安防人员因用语不当,被对方抓住把柄、发现漏洞,进行攻其一点的反击,给安防人员职责的正常履行带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