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113

第113章 切勿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总结了元朝败亡的教训,认为纲纪废弛,官吏放纵,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这是元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为此,建国之初,对于如何整顿朝纲,他撇开一切问题,极力主张以“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为主,用重典惩治“奸顽”。

基于这样的认识,明初治吏的重点在于惩治贪官污吏。“重典治吏”成为明代特别是明初为政、立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这样,朱元璋抓住了朝纲混乱的主要原因,也取得很大的成效,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了民愤,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做事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结果。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这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许多人都不幸被这句话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把自己身边的工作按重要性排列。总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这其实是大谬不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从做一个九夫长开始,朱元璋就善于分析部下的才、德状况,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决定何人重用,何人不能重用,从而在选人时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分寸。

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情之后,你必须按他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是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能这样,而是按优先顺序开展工作。以下是两个建议:

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向他讨教公司效率不高的原因。艾维·利在分析了此公司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实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制订一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事情安排好,这对于你成就大事情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会自动办得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费很大的劲,但就因为如此,你才不会在繁忙的“大事”中迷失了方向,才会充分合理地运用你宝贵的时间。

朱元璋懂得切勿本末倒置的道理,把整顿吏治放到明初朝廷的重点工作来抓,为稳定政权扫平了最大障碍。

[金言忠告]

要记住:干任何一件事,都得分清主次,哪项先做,哪项不成熟稍后再作,要明确规划,认真执行。部分轻重,留给你的必然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