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31

第31章 重视提高你自身的绩效

在提高效率的过程中,仅仅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还不够,你得为你的员工找一个优秀的标准,而这一点,没有人能代替你自己!怎样去提高自己的业绩,让你的行为成为别人的标准呢?朱元璋用他的亲力亲为告诉了我们最重要的两点:时间观和效率观。看看朱元璋每天的日程安排,你就不难发现他业绩提高的高明之处了!

早上四更不到,就起床上早朝,到中午才退朝。

中午找一些著名的儒士名家,听他们讲授古今得失,讨论治理朝纲的措施。

三点左右,在议政厅跟大臣商讨政事,批阅奏章,黄昏时刻才回宫!

从上面你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效率之高,而且,这些安排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很少更改,也非常准时。

那又该怎样的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呢?这有几点建议。不妨去试着做下,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从此与众不同!

●有计划地工作

很多时候,绩效的低下往往跟工作缺乏计划,比如:没有考虑工作的可并行性,结果使并行的工作以串行的形式进行;没有考虑工作的后续性,结果工作做了一半,就发现有外部因素限制只能搁置;没有考虑对工作方法的选择,结果长期用低效率高耗时的方法工作。

计划的第一步,是设立目标目标,但并不是单单有个目标就行了,而且是要让目标有绩效地进行。

·具体。即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可产生行为导向的。比如,“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我要获得今年的最佳员工奖”就算得上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了。

·可衡量。这是指目标必须用指标量化表达。比如上面这个“我要获得今年的最佳员工奖”目标,它就对应着许多量化的指标——出勤、业务量等。

·可实现。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目标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二是目标应该有一定难度。一般人在这点上往往只注意前者,其实后者也相当重要。目标经常达不到的确会让人沮丧,但同时得注意:太容易达到的目标也会让人失去斗志。

·相关。这里的“相关”是指与现实生活相关,而不是简单的“白日梦”。

·基于时间的。它是指设立目标时必须确定完成的日期。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还要设立多个小时间段上的“时间里程碑”,以便进行工作进度的控制。

●区分轻重缓急好做事

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事件分成4类。

第一类是“重要且紧迫”的事件,例如:处理危机、完成有期限压力的工作等。

第二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件,例如:防患于未然的改善、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发展新机会、长期工作规划、有效的休闲。

第三类是“不重要但紧迫”的事件,例如:不速之客、某些电话、会议、信件。

第四类是“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件,更直接地来说是“浪费时间”的事件,例如: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小说、收看毫无价值的电视节目等。

聪明人一看就知道,如果将第三类“不重要但紧迫”的事件所花的时间加以收缩,舍弃第四类“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件,有利于节约时间,但在对重要事情(也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处理上,人们却往往不那么明智——很多人更关注重要且紧迫的事件,这将会使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经常忙于收拾残局和处理危机,很容易使人精疲力竭,长此以往既不利于个人的健康也不利于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加班,工作质量还是也不尽如人意。你把注意力转移一些,关注一下重要但不恨紧急的事,你就会发现情况大有改观。因为重要且紧急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本来就是互通的,其中的一类被处理得多了,另外一类就会相应减少,而且处理时由于时间比较充足,效果都会比较好。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日本专业的统计数据指出:“人们一般每8分钟会收到1次打扰,每小时大约7次,或者说每天50~60次。平均每次打扰大约是5分钟,总共每天大约4小时,也就是约50%。其中80%(约3小时)的打扰是没有意义或者极少有价值的。同时人被打扰后重拾原来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钟,总共每天大约就是2.5小时。”根据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每天因打扰而产生的时间损失约为5.5小时,按8小时工作制算,这占了工作时间的68.7%。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方面着手改观。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对于无意义的打扰电话要学会礼貌地挂断,要多用打扰性不强的沟通方式(如e-mail),要适当地与上司沟通减少来自上司的打扰等;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去打扰别人,具体的方法包括:不要唐突地拜访对方,了解对方的行为习惯等。

当接到别人的要求时,不要急于说“是”,而要分析一下自己能不能如期按质地完成工作。如果不能,那要具体与请托人协调,在必要的时刻,要敢于说“不”。不负责任地答应别人,不仅不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且也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敢于说不的人,才懂得时间的珍贵!朱元璋用自己的勤于政事证明了这一点!

[金言忠告]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是决定你能否快前人一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