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47

第47章 得人才者得天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里讲道朱元璋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时说:“他有知人之明。他能够把天下贤才吸引到他的身边为他所用,你看,不论家乡的同伴,汤和还是徐达,还是常遇春,这些人,能征善战;也不论是刘基、朱升这些饱学之士,都为他服务!”

朱元璋是有着雄才伟略,是有着过人的胆识,但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打下天下,就能握天下于手掌之中吗?答案远非如此!可以说,朱元璋文不如刘伯温,武不如常遇春,在综合能力的体现中,也不一定比他的那些幕僚们强到哪去,可为啥就偏偏是他,在各路英雄并起时先声夺人,赢得大明江山呢?关键是在于他的用人之道,他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如何去招募人才,他更知道怎样去合理利用人才,也就是因为此,他才在征战,在登基,治理江山时显得如鱼得水,万事顺通!

同样,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的最大症结所在。当然,你对用人之道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你的研究无得,必将会直接面临企业的穷途末路。要治理好企业,你就必须网懂得网罗人才!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管理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借用一角,筑起“招贤台”,招聘贤才么?

[金言忠告]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