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96

第96章 知己知彼,信息化建设不可少

知天时地利,知对手实力,你才能做出最为客观的判断!朱元璋打仗有个特点,在开打之前,总以弱示之,推拒三里以赢得时间,干什么呢?就是去获得信息,就是能知己知彼。要就不打,打就打有把握之仗,把握从哪来?信息!这个社会啥最值钱?不是《天下无贼》里黎叔说的人才,也不是史学家们大喊的时势造英雄,而是信息!信息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占主导的社会!

对于一家企业或公司来说,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

有句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处处留信息。

人们通常把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的人叫做“聪明人”。一个聪明的员工,他的头脑灵、反应快、主意多,所以他有迅速而又正确的理解能力。但是“聪明”这个词本来的含义却是指“耳聪目明”,“聪”是指耳朵听得清,“明”是指眼睛看得见。虽然“聪明”现在几乎已经转义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但它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转义,说明聪明的根源在于见广识多,即一个聪明的员工在于耳朵听到的信息多,眼睛见到的信息多。闭目塞听的人,他就不可能是个聪明的人,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这是因为,信息是预测和决策的“原材料”。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分析、预测和方案的拟订、评价和选择,都是以有关信息为依据,预测和决策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

在社会发展到如此复杂而且多变的今天,信息量已经爆炸性地剧增,信息对于预测和决策的意义就更加显得重要。今天的员工所面临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牵涉的因素很多,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给老板当好军师。

如何在纷纷繁繁的各种喧嚣声中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是每个员工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天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缺少慧眼识真金的人才。作为员工的你只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听、看、读、问,电视、电台、书报和周围的人那里就有信息的金矿等待你去发掘,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有重点、有目标的搜索。

现代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正确选择利用信息无疑是做个好员工的一项基本功。学会选择利用信息更是搞好生产或从事经营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要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信息,就要求做到:摸得准,吃得透,来得快!

(1)归类整理

就是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分一下大类,然后按大类分辩真假。将那些明显虚假的信息剔除出来,把认为是真实的或基本真实的信息留下来,然后细分。对那些办起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项目作为首先应该处理的;对那些办起来既有利益、又有风险的项目,进行一番分析对比,看是利益大还是风险大;对那些危险太大、收益又没把握的项目,归为最差、无价值的一类。把类别分清了,真假、好坏、优劣信息自然也就甄别出来了。

(2)分析对比

在了解到各种行情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大家都认为是只有好处、效益又高的经营项目,反而难办或难以办成。因为大家看的都是有利的条件,没看到不利的方面,都在往这个经营项目上挤。而这一挤,就可能使形势起变化,有利条件有可能变成不利因素,增大了困难。真正有潜力能发展的是那些既有前途又有风险、既有效益又把握不准获利空间的项目。为了把项目选择好,就得对信息和行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对比。办法是把经营项目中关于好处、坏处、效益、风险的信息,都一条一条列举出来,然后逐条对比,分析各类信息的主次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3)投入试验

如果你认为某个项目不错,但在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后,仍没有确切把握,未能把最真实、最有效的项目选出来,还无法下决心大干,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做小型试验,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生产经营,根据结果再下决心。这样,既摸清了行情,又获取了经验,给大范围经营打下基础。

(4)准确预测

俗话说:“做生意要有三只眼,看天看地看久远”。任何行情、信息,都不是静止不动、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只有站高一点、看远一点,预先有所准备和打算,才不至于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不少公司是看别人干啥、听说啥时兴就也去干啥。结果往往是产品时下很俏、很抢手,但等到它费钱、费工、费时干成了,市场行情也开始变化,原来的时兴变成了背时,俏货变成了废货,成为麻烦事情。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时间,估量形势,把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先加以测算,加以准备。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定位在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做生意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你没有在第一时间掌握好有利的信息,也许你失去的便是上级的器重,失去的就是一次晋升的机会。在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为了及时地掌握信息,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虽然有些措施有些极端,但就是这样高度灵敏化,快捷化的信息来源渠道,使朱元璋才在短时间内利用有效的信息,巩固了统治!

[金言忠告]

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你提前一步掌握了信息,你也就比别人快一步得到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