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谁说白手不能起家:朱元璋的成大事之道
7753600000098

第98章 “度”存在于实际情况中

朱元璋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决定了度的取向。他清楚地认识到蒙古人的剽悍和血气,认为既怀柔政策必不可行,但又发现蒙古族里也有很多不愿打仗的部落,而且居住特别分散。也就是这些实际情况的把握,让朱元璋下定了攻守结合的方针,也实行了又理由度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魏征,他是直言敢谏,而一代君主,很认真地接受建议,并改正过错,使唐朝达到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哩!”

幸亏有长孙皇后的英明劝阻,幸亏魏征面对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别的皇帝,才免遭一劫。老板终究是老板,面子和威信对他们很重要。你以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做错了吗?只是他们不愿在下属面前承认。你如果当着大家的面,不给老板面子,不帮他承担责任,事后可能会被炒鱿鱼,到时丢了工作自己吃亏。但是如果坚持自己的观点,倔着性子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所面对的人与自己的关系,那你被炒鱿鱼的可能性会更大。

过度的现象在服务上同样也能感受到。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有一座十多层的宾馆。不知是上级的要求,还是电梯小姐的意思,只要有人一进电梯,她就会不厌其烦地说,欢迎您入住我们宾馆,谢谢乘坐电梯。一次觉得亲切,两次就感麻木,三次开始厌烦,四次无法接受。小小的电梯间,往往有十来个人,对此大家都感到不自然。由于受不了这样的“热情欢迎”,旅客索性从二楼餐厅爬到住的七楼,有人甚至感觉一看到电梯里的小姐反而紧张得不行。过度的热情带来了如此的效果,不知她们自己做何想。

用“过犹不及”这句成语来说明过度的现象是十分恰当的。事情做过了头,如同与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恰当的。它带来的效果与行为者的初衷是相悖的。从哲学上讲,度是反映一个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度,在这个限度以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超过了,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破坏原来的度而成为新的度。鸡肋让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过度热情的服务吓跑了顾客,谁还愿意进商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反思我们的工作,也有类似的问题。

把握好事情的度,对我们做好工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快与慢,多与少,增与减,需要把握好它们的关系。度的两端的数量极限称为关节点,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掌握质和量的相互制约关系,把握事物的度,在实践中是有重要意义的。不足达不到要求和标准,而过度则超出了事物允许的范围,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2005年的超级女生冠军李宇春为什么获得如此多人的青睐?就是因为在她的性格中,奇特地把柔情和帅气中找到了最好的一个结合点。而她,也将这个“度”发挥到了极致。朱元璋在用人上,都能拉捏好一个松和紧的度,松时拉近关心,紧时予以纪律约束,一松一紧,朱元璋做到了部将的人尽其才!就像你尽心做一件事一样,做过了,你得到的是同事的冷眼,你做少了,明天也许就参加了就业大军!

[金言忠告]

过度的投入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浪费,也得不到预想的回报,反而产生失败的效应,它的代价应引起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