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全史野史篇
7758400000052

第52章 侠士义女传奇

王著除奸

阿合马,花刺子模费纳客忒(前苏联塔什干西南)人。初隶弘吉刺部按陈那颜,后随按陈女儿察必(即顺圣皇后)入宫。中统二年(1262年)为二都同知。次年,拜为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专任财赋之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三年立制国用使司,阿合马兼领使职。七年罢制国用使司,立尚书省,阿合马为平章尚书省事。九年并尚书省人中书省,又以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他从中统三年到至元十九年二十年,以兴铁冶、铸农器、增盐课、理算钱谷等手段,大肆搜刮各行省财物,来增加财政收入。以此取信于忽必烈,忽必烈称道他“才任宰相”。多年官宦生涯。使阿合马骄横愈增。恃宠非为。

(1)“屡毁汉法”。忽必烈行汉法建元朝。所谓汉法,即中国传统的王朝治理以汉族农业为主体的中国的典章制度和基本政策。元初,阿合马与‘汉法派’官员斗争激烈,首先立尚书省,排挤和取代中书省的权力,至元九年两省合并,表面上是尚书省并人中书省,实际上阿合马以尚书省力量控制了中书省。至元五年成立的御史台,阿合马千方百计箝制它发挥监察作用。从至元七年(1270年)成立尚书省后,阿合马掌握人权,大肆排斥汉法派官员,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重要岗位。阿合马专管财政,农民生活困窘,他兴办铁冶,所铸农器高价官卖,妨碍农业生产。阿合马的作为使以皇太子真金为首的汉法派官员深感汉法推行有严重阻力,廉希宪要真金去“开圣意”,利用正常途径除掉阿合马。但忽必烈对阿合马宠信有加,这一点不可能做到。

(2)迫害异己。阿合马对汉法派成员大肆排斥,任用私人,将他的子侄安插在朝廷重要聚财处任官。忽必烈近侍崔斌对忽必烈说:“阿合马任用自己的儿子抹速忽处理要务,子侄悉处要津,有亏公道。”忽必烈认为言之有理,遂命阿合马罢免子侄职位以正视听,并调崔斌为江淮行省左丞。崔斌到任后,“凡前日蠹国渔民不法之政,悉厘正之,仍条具以闻”。阿合马恨他害己,伺机报复。至元十七年他上书忽必烈请清查江淮行省钱谷,诬陷崔斌等几名江淮行省官员盗用官粮四十万斤,派心腹张澍审问崔斌,崔斌拒不承诏,竟被打死。真金闻信,“方食,投箸侧然。遣使止之,已不及矣。”崔斌之死,“天下冤之”。汉法派与阿合马斗争白热化。

(3)横征暴敛,荼毒天下。阿合马权倾内外,利用身居要职,攫取金帛财物中饱私囊。无论官庶谁家有良田、谁家庭园奇美。必想方设法据为己有。至元十八年又增收江南税课,当时京兆等路岁课自一万九千锭增至五万四千锭,其他地区也普增税课,逼得各地百姓怨声载道。如清人赵翼所说:“逋赋不蠲(juān,音捐,免除)征敛愈急,内通货贿,外示刑威。天下之人,无不思食其肉”。

王著,字子明,南宋宝祜二年即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生于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幼年受儒家传统教育,但对历代义侠之士特别钦慕,生平为人性格刚毅,颇有胆气,常为贫弱之人仗义执言。又不屑小节轻财重义,在青州颇负盛名。元世祖灭南宋后推行汉法,设立国子学,启用汉臣。王著虽才智过人,却无意仕途。他立志效命疆场,曾说:“大丈夫当拼力杀场,岂能孜孜以事笔砚!”遂投笔从戎。元代“俗善骑射,因弓马之利取天下”,对加强军事训练非常重视。王著于军中操练骑马、弓箭、剑、刀、枪、棍、槌、斧等,尤其喜爱使用铜锤。他善于研读兵书,析决征战取胜之法,很快被升为千户,统领七百兵。

阿合马的横征暴敛残害忠良,使民怨极大,王著久已对此气愤填膺,决心除掉阿合马以利天下。他与好友高和尚商议计策,利用真金皇太子名义除掉阿合马。

真金是忽必烈的长子,他的政治生涯同元初汉法的推行和维护联系在一起。真金自幼濡染儒学,少时从汉儒姚枢、窦默学习,自南宋宝祜元年(1253年)起,王恂长期侍奉真金,他们“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性情”,王恂则“以辽金事近接耳目,即为区别善恶,而论著得失,深切世用”。在真金周围聚集了一批主张接受汉法的官员如安童、张文谦、廉希宪、王恽、张易等。真金对阿合马深为痛恨,宫中相遇“未尝少假颜色”,以致于“一日持弓击其头,裂其脸颊……彼并数次于忽必烈前拳击之。”几次奏请忽必烈除去阿合马,终未被忽必烈采纳。

王著、高和尚击杀阿合马案,史料对此记载颇不清晰,是王著假借真金之名,还是真金授意王著等人尚存疑问。最大疑点在于王著、高和尚与汉法派成员张易关系密切,至元十七年北边有兵事,张易荐“高和尚有秘术,能役鬼为兵,遥制敌人”,于是忽必烈命和礼霍孙带兵与高和尚同赴北边,王著同行。高和尚失利后,返归潜藏在王著军中。王著、高和尚进都杀阿合马,打开宫门者是张易。事后张易被处死。真金等汉法派成员对张易参与此事竭力掩盖。汉法派另一成员王恽则为王著作《义侠行》,旌记他的侠烈义行,以扬天下。此文仅以《元史》所载记王著杀阿合马的史实,不再追究史籍中的疑点。

至元十九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离开大都(今北京市),皇太子真金随父出京。大都由阿合马留守。王著急与高和尚商议,并在军中挑选八十余名心腹,利用世祖和皇太子外出之机,假言皇太子回京办佛事,伺机除掉阿合马。王著在随行者中选一与真金容貌相仿的人,假充太子,王著手提铜锤,扮成侍卫,与高和尚跟随假太子左右,飞马向大都急驰,于十六日夜入京师。拂晓,王著即派二僧去中书省传令,说:“皇太子还都做佛事,令准备斋物。”当时高膦、张九思均在,“诘之,仓皇失对”,引起怀疑。扣压二僧进行审问,二僧一言不发,中书省毫无所得。中午,王著派宫中崔总管传太子令,命枢密副使张易发兵,夜二更时在东宫门前会合。张易马上派指挥使颜义率所部前往东宫迎候,王著自己驰马去见阿合马。阿合马听侍从禀报皇太子派人到,忙披挂出迎,道:“太子现在何处,我即刻派人迎接。”王著坦然一笑:“大人不必忙碌,太子回京举办佛事命我先行一步面见大人,谕置办斋物。皇太子今夜到达,请大人东宫前侍候,有要务相商。”阿合马派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带几个人出关迎候。脱欢察儿等骑马出城,北行十余里,与高和尚所带人马相遇,脱欢察儿等人不及细观,忙下马行礼,假太子怒形于色:“我已等候多时,尔等为什么才到,竟敢仗势藐视我。”于是下令处死他们,夺得他们坐骑,向南驰人建德门,夜晚二更天,到达东宫门前。

阿合马等已到东宫门前,假太子一到,传阿合马进见,指责说:“皇上将朝中大权尽付于你,但你从中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绞杀大臣,我此次随皇上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体察民情,百姓对你怨恨入骨。皇上命我囚你候审,以平民愤。”遂令王著带下阿合马。王著迅速将他带下,从袖中取出所制铜锤击向他的头颅。阿合马未及申辩,命丧当场。同党左丞郝祯、右丞张惠跪地求饶。王著拉过郝祯愤愤地说:“你助纣为虐,民愤极大,还想活命?”手起锤落,处死郝祯。又命人囚禁张惠。

枢密院、御史台、留守司与东宫相隔不远,官员知皇太子带兵回京,均聚在各自衙前,议论纷纷。高觿问张易:“什么事?”张易附他耳朵上说:“太子来杀左相(指阿合马)。”高觿不以为然。有一官员说:“左相恃宠压百官,太子素很厌恶他,他哪能不倒霉!”

及见阿合马、郝祯均被处死,尚书张九思觉势头不对,急忙大呼:“此人非太子,快拿下!”留守司达鲁花赤博敦,兵围东宫,博敦持梃击向假太子,假太子命丧马下。高和尚劝王著一起逃走,王著慨然一笑,说:“我心愿已了,死而无憾,身为千户,无旨杀人,有罪于朝廷,理应伏法。”高和尚无奈,自带人杀出重围,王著“挺身请囚”。

变故突起,朝中大乱,中丞也先帖木儿骑马飞报世祖。忽必烈正与太子下棋,闻报大惊,急命枢密副使孛里、司徒和礼霍孙、参政阿里等人赶赴京师,捉拿作乱者归案。不久,逃于高梁河的高和尚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被俘。世祖非常气愤,宣旨处死王著、高和尚和张易。

王著义杀阿合马一事遍传京师大街小巷,百姓喜形于色。听说要处死王著,纷纷走向法场。王著面不改色,临刑前大声对百姓说:“自阿合马执政任用奸佞,陷害忠良,荼毒百姓,罪不容赎。我王著为天下百姓除害,今天就要被处死,我没有什么遗憾。我死后一定会有人将我记入史册的。”于是慷慨就义,年仅二十九岁。元世祖对此事十分不解,传孛里来问,在皇太子真金支持下,和礼霍礼、孛里等人向忽必烈揭发阿合马的苛政并贪污忽必烈本人珠宝的罪状,忽必烈派人查对属实,勃然大怒,“乃命发墓剖棺,戮尸于通玄门外,纵犬啗其肉”。随即穷治阿合马之党,其子忽辛、抹速忽、哈敦、忻都,其侄宰奴丁,其党羽阿里、耿仁等,均先后伏诛。没收阿合马一伙家财;查明阿合马党人七百一十四名,革黜殆尽。

元代翰林学士王恽,有感于王著的侠义行为,作《义侠行》。他说:“著激于义,捐一身为天下除害,事既露不去,自缚诣司败,以至临命,气不少挫,视死如归,诚杀身成名,死而不悔者也。律以春秋诛乱臣贼子之法,不以义与之乎?”并作诗以记此事:

君不见悲风萧萧易水寒,

荆轲西去不复还。

狂图祗与蟊(máo,音矛)蛛靡,

至今恨骨埋秦关。

又不见豫让义所激,

漆身吞炭人不识,

劘(mó,音模。切削)躯止酬一己恩,

三卮(fù,音服。斫)襄衣竟何益。

超今冠古无与俦,

堂堂义烈王青州,

午年辰月丁丑夜,

汉元策秘通神谋,

春坊伐作鲁两观,

卯魄己褫(chǐ,音尺。剥夺)鲁夷犹,

袖中金馘软禹剑,

谈笑馘(guó,音国。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耳朵)取佞臣头。

九重天子为动色,

万命拔出颠崖幽,

陂陀燕血济时雨,

一洗六合妖气收,

丈夫百年等一死,

死得其所鸿毛輶。

我知精诚耿不灭,

白虹贯日霜横秋。

砍头不作子胥怒,

地下当与龙逄游,

长歌落笔增慷慨,

觉我鬓发寒飕飕,

灯前山鬼忽悲啸,

铁面御史君其羞。

这首诗先将王著与行刺秦王的荆轲作了比较。荆轲西行人秦,由于计划不周,目的未达,自己反而送了性命,落得个“恨骨埋秦关”,他的所作所为,充其量不过与蝥蛛(一种有毒的虫)相类而已。其次又把王著与春秋末年的豫让相比。豫让曾仕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后来投奔智伯,智伯以国土待之,他便感恩图报。赵襄子灭智伯后,他为了替智伯报仇,漆身吞炭,改变声音容貌,以谋刺赵襄子。赵襄子发觉后,感其义气,脱下衣服,允许他敲打三下,豫让在敲打衣服后自杀。豫让舍弃生命,只不过是为了报智伯一己之恩,这种作法,自然也不值得称道。而青州的王著,却是堂堂的义烈男子,他在壬午年(1282年)三月的一个夜晚,经过秘密策划,打着太子的旗号(春坊是太子所住的宫殿,这里指太子)为国杀奸佞,正典刑(两观是宫廷外悬挂法令之处)。当阿合马见到假太子时,已吓得魂飞魄散,王著不动声色,在谈笑之间从袖中抽出铜锤,砸烂了佞臣之头,使万人免遭涂炭,天子也大为动容。这一义举像及时雨一样,一洗天下妖氛,使燕京为之震动(陂陀本意是倾斜,这里引伸为震动)。大丈夫活到百岁,终有一死,但死而不得其所,便轻如鸿毛(輶,轻也),王著的死却重如泰山。我(作者)知道他精诚长在,永不泯灭,犹如百虹贯日,千秋长存。即使砍了头,也不作伍子胥之怒(伍子胥被杀时说,要眼看着越国灭掉吴国),泉台之下倒是可以和因谏夏桀无道而被杀的关龙逄成为至交。慷慨激昂,长歌一曲,直觉鬓发生寒,王著的事迹使山河增气概,风云变颜色。我独居孤室,一灯如豆,昏暗不明,仿佛有山鬼悲啸。阿合马以奸邪立于朝纲,本应由御史弹劾,但他们却噤若寒蝉,而舍生取义的王著自然令人敬佩,也使号称铁面御史的人感到羞惭。

此诗热情地讴歌了王著的侠肝义胆、舍生除害的壮烈之举。后来,忽必烈在剖棺戮尸阿合马之后,又给王著等三人平反,并诏命树碑修墓,优抚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