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利尔讲世界史
7818300000063

第63章 新大陆的暴风雨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新大陆,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先来讲讲美国的国王。美国也曾经有国王,他与美国国父的名字一样,也叫乔治。不过,他是个德国人,后来当了英国的国王。这跟美国又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听我慢慢告诉你。

英国的斯图亚特家族在1600年到1700年间一直是英国的统治者,然而到了1700左右,英国再找不到斯图亚特家的后裔。国家不能没有主人,英国必须找个人来做国王。于是,他们便千里迢迢从德国找到了一个皇室的远亲来统治英国。

这个新的英国国王叫做乔治,英国人称他为“乔治一世”。想想看,乔治是个德国人,他一点儿都不了解英国,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这样的人要怎么管理英国呢?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也一样,对英国毫无贡献。

不过,老乔治的孙子乔治三世可不一样。乔治三世在英国出生,又在这里长大。自小受英国文化的熏陶的他,俨然成了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美国人要记住这位英国的乔治三世,因为美国就是在他统治英国的时候成立的。

当时,英国在美洲有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也被称作居留地。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是那里最早的两块殖民地。后来,随着来到新大陆的人越来越多,美洲大西洋沿岸殖民地范围也越来越大。当时,居住在那里的大都是英国人。除了英国人外,还有德国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也在那里居住。另外,由于殖民者从非洲贩卖人口,把黑人运送到美洲当奴隶来使唤,所以美洲也有了不少黑人。

回过头来,我们要说一说英国对美洲的统治情况。

大西洋沿岸的这些人都由英国国王统治,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在开头说美国曾经有个国王了吧?既然这些人受到英国国王的统治,那么,英国的国王便要这些人交税给他。这其实是个过分的要求。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款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修建道路、桥梁、房屋,或者用来建设学校。可是,他们所交的税款都进了英国国王自己的腰包。生活在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殖民者总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辛苦钱被别人白白拿走。不仅如此,这些远离故土、身在美洲的人非常不满,他们辛辛苦苦地劳动,如期交税,就连选举权和投票权都没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受英王的统治呢?为什么要给英王交税呢?

于是,他们找了一个人出面到英国去和国王乔治三世谈判。人们选出来谈判的人叫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就是你在100元面额的美元上见到的那个富林克林。或许你小时候已经听过很多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但是我愿意再给你们讲一次这个人,因为他对美国人而言,意义非凡。

富兰克林是一个蜡烛工人的儿子,身世贫苦。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却使作出了很多伟大的成就,成为美国人最尊敬的人。富兰克林是个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外交家,他还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发明家。当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称谓出现在同一个人的名字后面,我们便能知道,富兰克林的一生有多丰富。富兰克林曾经创办了美国第一份报纸,发明了新式火炉、油灯等,在暴风雨中放风筝捕捉闪电。在美国人心中,甚至世界人民心里,他都是一位伟大的智者。

富兰克林与英国国王谈判时,希望能与国王在美洲人民缴纳税金一事上达成一项公平公正的协议。但是,富兰克林没有完成这项任务,乔治三世坚定地拒绝了他。谈判破裂。既然和平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美洲人民决定用武力反抗。那么,谁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呢?

这个人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他必须诚实勇敢,有领导能力。于是,一个人走进了大家视野。他就是后来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曾经是测量土地的土地测量员。在他16岁的时候,由于他聪明能干,受到雇主的赏识,被派去给勋爵的农场测量。后来,华盛顿参军,参加了法国和印度之间的“七年战争”,期间他表现英勇出色。不久,华盛顿就成为了殖民军军官。作为一名出色的军队领导者,乔治·华盛顿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作战能力。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乔治·华盛顿被选为美军的统帅,指挥军队对抗英国。

本来,在美洲的英国殖民者只是想和在本土的英国人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后来他们发现,除非摆脱英国国王的统治,独立建国,否则他们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

美洲人一再商量,最后让一个叫托马斯·杰斐逊的人起草了一份名叫《独立宣言》的文件。在这份文件里,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不再服从英国的统治。当时,有56个人作为美洲人民的代表,在这份宣言上签了名。

这简直就是一场生命的赌博。如果美洲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这56个人就会被当成叛国者,死在英国国王的铡刀下。但是,就与所有追求自由的人们一样,他们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在宣言上签了字。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776年7月4日。当然,乔治三世不可能让美洲这样容易地就独立,他派了军队来到了美洲。

双方实力悬殊。英国的军队都是正规军,又有充足的弹药和粮草储备,但华盛顿的兵力很少,粮食备品十分短缺,军费也少得可怜,作战时连子弹枪药都不够。有一年冬天,华盛顿的士兵只有胡萝卜可吃,他们的衣物也很少,几乎就要被冻死了。虽然华盛顿一直在鼓舞士兵的斗志,可要是没有援助,这支队伍迟早会失败。看来,是时候去请救兵了。

于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再次被委以重任,前往海外寻求帮助。这次他去了法国。

富兰克林选择法国,是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法国与英国一向不和。还记得那场与普奥七年战争时,发生的美洲之战吗?英国与法国在美洲开战,法国战败,并因此失去了在美洲的殖民地——加拿大。法国人一直记着这笔账。不过,在富兰克林找到法国人时,乔治·华盛顿在战场上的形势不被看好。法国人考虑了很久,认为如果帮错的人,结果又一次被英国打败那可就糟了。所以,法国人并没有立刻答应富兰克林的要求。不过,后来法国人改变了主意,因为1777年,华盛顿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法国国王一见,觉得华盛顿似乎有胜利的希望,就同意给华盛顿提供一些援助物资。同时,法国还派出贵族拉法叶协助华盛顿。

法国出手帮助美洲人以后,英国人觉得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他们就开始考虑和美洲人议和,承诺给美洲的殖民者和英国人一样的权利。但是,太晚了,美洲殖民者现在想要的是独立,英国国王所谓的权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只能以战争来解决问题。

在萨拉托加吃了大败战后,英国政府派来了康华利勋爵去同美洲的格林将军作战。本来康华利勋爵想速战速决,但是格林将军却带着自己的队伍跟他打起了“游击”。终于,康华利勋爵被耗得筋疲力尽,士气衰退。最后,康华利的部队在约克镇被格林将军所带的队伍和法国援军包围了。自知抵挡不过的康华利部队只好投降。这下,乔治三世只能提出议和。1783年,战争开始后的第八年,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战争正式结束。终于,美洲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美国。这场战争就是“美国独立革命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至今,他在美国人民心中都拥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国旗上有13条横条纹,你知道这些条纹代表什么吗?这13条横纹代表美国建立之前的13个殖民地。最初,美国就是由它们组成的。我们都知道,13在西方人眼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但是,建国之后的美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旗上的13条横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幸。

“藏宝箱里的日记”——美国国旗

美国国旗被称为星条旗。旗上有13道条纹,七红六白,并在旗帜蓝色的一角分别用一颗白色的星来代表一个州。由于每增加一个州,就会在国旗左上角上增加一颗星星,因此今天美国国旗上共有50颗星,代表了50个州。但最开始,美国的国旗并不是这样。

美国第一面非正式的国旗是在1776年1月1日,查理斯敦的普罗斯佩克特丘陵升起的。当时,这面旗上也有13条红白横条,代表着北美最初的13个殖民地。在靠近旗杆的一侧画有英联邦旗。有人把这面旗称为大陆彩色旗。1777年6月14日,大陆议会召开后,美国的第一面正式国旗才宣告诞生。这面正式国旗在靠近旗杆的一侧上方,有13颗星。

1791年和1792年,佛蒙特和肯塔基两个州先后加入了联邦政府。于是在1795年5月1日,美国在国旗上增加了两颗星和两道横条,表示接纳这两位新成员。从1818年以后,美国每接纳一个州,下一年的7月4日,他们就会在国旗上增加一颗星。

从1777年美国第一面正式国旗诞生后到1960年,美国国旗进行了许多次修改,产生了27个版本。其中有25次是因为有新的联邦成员加入,人们要在国旗上增加星星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