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7837800000044

第44章 “天”究竟是个啥玩意?——《论衡》第一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天道当然,人事不能却也。”

在品味《春秋繁露》的时候,我们说到了老百姓心目之中的“老天爷”,也知道这种把“天”看成是一个全知全能、法力无边和控制人世万物的神的观念实际是来自于董仲舒。正是在董仲舒那里,本来是自然现象的“天”才变成了一个超乎自然之上的神。不仅如此,董仲舒还把这个惹不起的“老天爷”用在了政治上,希望他能够制约君主的言行。然而,这只是作为思想家的董仲舒的一厢情愿。他或许没有想到,他关于“天”的学说以及著名的“天谴论”后来竟然发展成了一种欺世盗名的学问,这就是所谓的汉代流行甚广的“谶纬神学”。

我们知道,董仲舒之所以把作为自然现象的“天”解释成全知全能的神,其目的是为了制约君主,以实现良好的政治,他并不是想弄出一个什么神来供世人顶礼膜拜。可是,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董仲舒的上述做法,在实际上却造成了一种关于“天”的神学以及人民对“天”的信仰和崇拜。这种神学发展到极端,就出现了所谓的“谶纬神学”。什么是“谶纬神学”?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关于“天”的学说来解释各种一时无法弄清楚的自然以及社会现象。举个例子来说,某个人做了皇帝,那么后人在记述这个人的出生情况时,就一定会写上一些看似吉瑞的现象,比如梦见龙等。可是,我们凭常识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然而,在汉朝时,类似这样的学说可以说遍地都是。就是在这种迷信思想泛滥的时候,有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出现了,他力陈“谶纬神学”的荒谬之处,猛烈地抨击了社会中的神秘和迷信思潮,这位思想家就是东汉时期的王充。

正是为了批判“谶纬神学”荒谬的思想学说,王充写作了哲学经典《论衡》。在神秘和迷信思想泛滥的东汉时期,这本书的问世,可以说是一个异数。当时的人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迷醉于用“谶纬神学”来解释各种社会和自然现象。只要一遇到弄不清楚的现象,他们的思维很自然地就会这样想:“是不是老天爷在降下什么灾祸来惩罚统治者,或者降下什么吉兆来奖赏统治者?”除此之外,他们还相信,那些圣人和统治者都是受到“老天爷”特殊照顾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是“老天爷”授予的。这样的一些思想,其实就是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和“天谴论”的影响而产生的。既然如此,如果王充要批判“谶纬神学”,那么他肯定就要集中批判“天人感应”和“天谴论”这两种学说。换句话说,王充要弄明白的问题就是:“天究竟是个啥玩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王充以及他的传世名著《论衡》是东汉时代思想界的一个异数。那么,王充又是怎样来批判“谶纬神学”的?下面我们就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品读。

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最集中关注的是这种迷信思想对“天”的神学解释。我们已经知道,在“谶纬神学”那里,“天”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他控制着人世间的一切。然而,在王充眼中,“天”并不是什么神。那么,它是什么?用王充自己的话说就是:“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见《论衡·谈天》)也就是说,王充把“天”只看成是自然现象,跟自然界的其他事物没有什么分别。既然如此,“天”也就不可能存在什么意识和感情,也谈不上什么喜怒哀乐。不仅如此,这个没有什么感情和意志的“天”也不会干涉或者影响人世间的事物,因为天道是自然无为的:“夫天地,自然也,无为。”(见《论衡·谴告》)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也不能够干涉或者影响“天”:“天道当然,人事不能却也。”(见《论衡·变虚》)这就是说,天道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人的活动是很难阻却的。即使有的时候,人间的事务似乎在天象那里得到了反映,那也只是巧合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天人感应”。通过这样的分析,王充就首先否定了“天”是神的荒谬学说,也否定了“天人感应”现象。

接下来,王充将他的批判视角转向了“天谴论”。我们知道,要批判“谶纬神学”,就需要既批判“天人感应”,也需要批判“天谴论”。这不仅是因为在“谶纬神学”那里,“天谴论”跟“天人感应”学说是两大思想支柱之一。而且,还因为“天谴论”跟“天人感应”之间有着内在的思想联系。这里所谓的联系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天跟人之间的各种感应,事实上是通过“天谴”下来的各种现象来表现的。由于这个原因,在批判完“天人感应”学说之后,王充就开始了对“天谴论”的批判。在他眼中,之所以会产生“天谴论”,是因为政治和社会的动乱和衰败:“谴告之言,衰乱之语也。”(见《论衡·自然》)这种学说实际上跟“天”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社会动乱时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言论。不仅如此,“天谴论”还是统治者用来愚昧民众的思想武器:“上天之心,在圣人之胸;及其谴告,在圣人之口。”(见《论衡·谴告》)因而,“天谴论”就成了统治者手中的招牌,因为怎么解释“天谴”下来的现象,完全操纵在统治者手中。

通过如上两个方面的批判,王充猛烈抨击了东汉时期盛行的“谶纬神学”思想。实际上,他的这种批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在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君主都是天子,他的王位是上天授予的,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而这些人经常拿出来支持如此说法的证据就是一些所谓的“祥瑞”现象,比如皇帝是龙的后代等等。针对这个观点,王充反驳道:“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见《论衡·道虚》)既然君王也是自然之物,那么所谓尧的母亲遇见一条红色的龙然后就生了尧这样的说法就是十分荒谬的了。不仅如此,所谓的“祥瑞”之物,比如说凤凰和麒麟,实际上也是很笨的动物,哪里又是什么祥瑞?正是经过这些批判和揭露,王充成功地反驳了“谶纬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