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让拖延症害了你的孩子
78411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很多父母每天都是这样跟孩子“作战”的——

“快点儿起床,为什么穿衣服这么慢?”

“快点儿刷牙,为什么挤牙膏要这么久?”

“快点儿出门,为什么穿鞋子这么慢?”

“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

面对孩子的磨蹭和拖拉,父母不停地催促:“穿快点儿!”“写快点儿!”然而,催得多了,孩子就产生了“免疫”心理。这时,常规性的催促就不管用了。孩子会想:大人刚开始催,看来时间还早,可以再玩一会儿。直到动用重量级的“催促+发怒”,孩子才知道:嗯,这回是来真的了,看来确实到时间了。慢慢地,大人和孩子在无意识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不动,小催——小动,吼着催——才动。

由此可见,父母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停止催促和唠叨。因为经常被催促的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他们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父母在为孩子的各种拖延行为烦恼时,真的应该先反省一下。其实,孩子的拖延是被家长惯出来的。有时父母嫌孩子吃饭慢,嫌孩子的书桌乱,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帮孩子穿衣服……父母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剥夺了孩子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

孩子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诱惑太多,容易分心。如电视、手机、电脑等,都会使孩子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当回过神来,才发现该做的事还没做。

此外,孩子磨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时间观念。比如,孩子睡前喜欢听一会儿故事,但你讲了一个又一个,告诉他早就过了该睡觉的时间,他还是不肯罢休。孩子通常不知道1分钟、10分钟有多久,能做什么事情。你对他说“快点儿,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他却以为还早着呢,依旧不慌不忙。

孩子之所以磨蹭,还因为有些事他压根儿不想去做,比如起床、写作业、睡觉、做家务……如果换成看动画片、吃零食、打游戏,他们一溜烟儿就跑去做了,拦都拦不住,更不用说催了。

孩子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追求完美。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有些小孩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认为要达成他们的目标不会有任何问题。一旦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他们通过拖延让自己从中退却。

本书不仅系统分析了造成孩子拖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给出了操作性强的纠正方法。比如,当孩子因为任务太难而拖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拆解目标,把任务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就画一个“√”,当孩子看到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成就感会油然而生,会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完成下一个目标。

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磨蹭是要付出代价的。假如孩子早上起床磨磨蹭蹭,你先忍着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只需要适度提醒一下“再不快点儿就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磨蹭,不妨任由他去。过于担心孩子迟到,会让孩子认为不迟到是家长的任务。不妨让孩子承受上学迟到的后果,被老师批评,或者感受在众目睽睽下走进教室的尴尬,他吃到了拖延的苦头,下次自然就会主动加快速度。

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拖延”现象,而你又不是一个打败“拖延症”的专家,那么强烈推荐你阅读本书,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帮助孩子高效按时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