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语禅心
7841200000067

第67章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刻苦学习,联系实际

“佛语”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已,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译文”

从前,有一位权贵的儿子和一帮商人到大海中去采珍珠。

这个权贵的儿子擅长背诵在大海中驾船的方法。比如在海水漩涡倒流、礁石激荡的地方,应当像这样掌舵,像这样拨正方向,像这样把稳。他告诉大家:“航海的方法我全知道。”

众人听了,都很相信他的话。船行到大海里以后,没有多久,船老大就得了急病,突然死了。这时权贵之子便代替船老大掌船。

船行到洄旋倒流之处,他嘴里念着应该这样掌船这样把正方向,结果船仍在漩涡里回旋,不能前进。等船被冲到采珍珠场的时候,全船的商人都被淹死了。

“禅心”

纸上谈兵,只能葬送掉所有士兵的性命,最后还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搭进去。而这一切,皆来源于自己不切实际的空想。

故事中的愚人因为自己夸下的海口而埋葬了整条船上商人们的性命,古代将军赵括却出于同样的起因葬送了40万赵军的性命,相比之下,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往往都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当你上下嘴唇一打架就可以冒出几句驾船“经验”的时候,自己却没有一点真枪实弹的现实经历,那么再多的话语也只能类似于祥林嫂的啰嗦,永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最坏的结果,便如故事中的愚人和将军赵括一样,祸害了别人,还祸害了自己。

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真理。少却了实际操作的链条,你所学到的知识或者经验,永远都是教条主义的代名词。只有真正经过血雨腥风的现实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样的解决方法适合自己,怎样才是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则,你一辈子都是在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子,你所创下的功绩只不过是让这条路上面多两个脚印罢了。最可怕的却是,当你走上一条不归路的时候,却依旧没有认识到自我的错误,还在向后来人宣讲沿途的美景,此时唯一结果就是毁灭。如此恐怖之结果,为什么不及早去验证自己思想的正确性呢?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社会生活中去,才会清楚自己到底缺乏哪一方面的知识以及所学内容的正确与否。而只有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有益作用的知识,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法师为弟子讲解经文时,有个小沙弥就是听不明白,想不通,参不透。法师告诉他要开动脑筋。

小沙弥问法师:“怎么开动脑筋呢?”

法师说:“多思考呗。”

小沙弥更加困惑地说:“怎么思考呢?”

于是,法师就与小沙弥约好时间,单独与他沟通,为他释疑解惑。

法师首先递给小沙弥两个同样大小的栗子,问他这两个栗子有什么区别。

小沙弥说:“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

法师问:“何以见得?”

小沙弥说:“凉的肯定是生的,热的肯定是熟的。”

法师说:“那可不一定,凉的也许是熟的,煮熟以后又放凉了;而热的可能是生的,只是在热水里稍微烫了烫。”

小沙弥又说:“两个栗子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凉的。”

法师说:“这回说对了,但你怎么知道的?”

小沙弥说:“感觉的呗。”

法师问:“你是怎么感觉的?”

小沙弥说:“用手感的,用心觉的。”

法师说:“太笼统了,越听越糊涂。”

小沙弥就说:“这有什么糊涂的,就像你说的思考一样,心觉就是思,手感就是考呗。”

他怕法师不明白,又解释说:“思就是用心、动脑筋,考就是用手去触摸或用眼去观察、去考察呗。”

法师终于舒心地笑了,对小沙弥说:“多谢你的指教和点化!”

小沙弥也回过味来,惊喜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在法师的点化下,小沙弥终于走出了只思不考的误区,避免了以后可能会犯下的更大错误。只有多思,才不会教条地去学习新知识;只有多考,才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之中。不断学习,同时不断去实践中检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你所学到的知识才会永驻心间,再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遗忘。

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发挥它的最大能量,打造出属于你的五彩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