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弄潮(1905—1988),原名作宾,又名旷达。四川渠县人。1918年入成都第一师范。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受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0年在吴玉章的支持下,与李硕勋等人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21年和李硕勋、阳翰笙等一起在成都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成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1925年1月,刘弄潮在北京转入中国共 产 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担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5月,受中 共北京区委派遣,到长春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员的身份,开展学生运动,组织领导长春人民声援“五卅”斗争。根据中 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北满地委的指示,以国民党员身份参加了国民党长春党部的筹建活动。1926年10月10日,被选为国民党长春市临时党部常委,参与创办临时市党部机关刊物——《关外》月刊。1927年初,刘弄潮从北方来到广州,住在国民革命军后方留守政治部主任孙炳文家中,曾经邀请鲁迅到黄埔军校本部作了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著名讲演。同年奉调前往武汉,任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
刘弄潮有着在监狱中进进出出的传奇生涯,联系中断失去组织关系的苦痛。
1931年秋赴山东曲阜师范学校执教,因宣传进步思想而被捕入狱,1936年因病保释出狱。1937年后,刘弄潮在叶剑英等领导下做川军统战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央陆军大学任职,向党提供重要情报,在党组织帮助下转赴解放区,到达石家庄,任华北财经学院研究员。1951年重新入党。1952年奉调清华大学,任中国革命史教研组主任。所著《领导五四运动的主将——李大钊同志》、《中国共 产 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烈士传记》、《李大钊和鲁迅的战斗友谊》、《李大钊同志年谱简编》等,在学术界很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