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13

第13章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数度赴德、法留学、考察,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政学会为蔡举行欢迎会,蔡应邀出席并演说“欧洲战争所以持久之原因”。李大钊亲临斯会,听到了蔡的演说,认为其论“美”与“高”,“尤为精辟”,遂摘录刊于《言治》季刊。翌年4月,李大钊曾以神州学会名义,组织过一次讲演会,“地点在当时有名的湖南会馆,邀请的讲演者有蔡孑民(元培)、陈仲甫(独秀)、章行严(士钊)、李石曾、张继等人”,“蔡元培讲的最生动”,“博得了听众的好评”。李大钊于此时组织如此规模盛大的讲演会,邀请如此众多的名流到会讲演,目的就在于探求救国的良策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些活动中,他与蔡元培一见如故,很快建立了交往。

李大钊刚到北京不久,学历资历和社会影响力都不高,蔡元培能够不顾社会偏见,欣然接受章士钊的推荐,聘请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其中原因章士钊在后来的回忆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一九一八(七)年,吾入北京大学讲逻辑,以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其所以兼图书馆主任者,无非为著述参考之便,而以吾萦心于政治之故,虽拥有此好环境,实未能充分利用;以谓约守常来,当远较吾为优,于是有请守常代替吾职之动议。时校长为蔡孑民,学长陈独秀,两君皆推重守常,当然一说即行。”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5年,使北大图书馆工作加强了科学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在提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新思想和马列主义中,充分显示了巨大作用,基本上实现了由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因而受国内外瞩目,国外图书馆界称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

北大图书馆的深刻变化,令蔡元培喜出望外,因而他更加推崇李大钊。于是,在1920年7月北大评议会召开特别会上,全体通过李大钊改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10月,李大钊以教授资格被推为北大评议会评议员;1922年12月改任校长室秘书,参与校务管理的重大决策。李蔡两人真诚地合作共事,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于1919年在北京爆发,与北大新派人物中的骨干分子有着直接的关系。青年学生被捕后,李大钊与蔡元培一起参与营救。学生被释放后,蔡元培受军阀政府的胁迫于5月9日辞职出校。随后,李大钊作为北大教职员代表于5月10日同马叙伦、马寅初等人到教育部请愿,申明“如不能挽回蔡校长,决定总辞职”。

李大钊做教授时,经常帮助穷苦的学生。蔡元培看他一心想的是天下寒士,不顾自己,就告诉会计,发薪水时先把他的家庭日用扣下来,以免李夫人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