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九江人。幼年聪颖,6岁随长兄德琛在家馆启蒙。后入私塾,深得塾师刘畅春赞许。1909年考入九江中学堂,参加同盟会,剪去了长辫子,立志改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江光复。许德珩以许础的名字,投笔从戎。1913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国民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许德珩参加湖口讨袁之役。
1915年初,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结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经李大钊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和邓中夏等人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以扩大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的影响。当时,许德珩是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国民》杂志负责人之一。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许德珩是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他受北京学生联合会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5月4日上街游行,许德珩因起带头作用,在北京大学的被捕名单中居首位。许德珩在狱中口占五言古诗一首以自励: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救国自千秋。
1920年,许德珩为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赴法勤工俭学。许德珩自1915年丧偶,便立志求学与学生运动,改字“楚僧”,以示无意续婚。一次,在与劳君展通信中,她把许德珩署名“楚僧”的“僧”字圈掉,写上“生”,改为“楚生”,表露了姑娘的爱慕之情。从此,他们进入恋爱阶段。1924年夏,劳君展在法国里昂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入巴黎大学理科,并师从居里夫人学习镭学,他们才经常会面。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互相了解,他们在蔡元培的极力撮合之下,于1925年在巴黎中国饭店举行婚礼。蔡元培赠十六字红缎题词:“爱结同心,互助互励。学术事业,勤奋无已。”1927年春,许德珩夫妇受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的鼓舞,酝酿回国,后因劳君展正师从居里夫人研究镭学,于是决定许德珩一人先行回国。回国后,他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教官,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史。继而应恽代英之邀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政治教官,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又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周恩来的建议,许德珩回原籍江西任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保卫家乡。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举行成立大会,许德珩当选为九三学社理事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德珩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