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22

第22章 陈启修

陈启修(1886—1960),又名豹隐。四川中江人。其父陈品全是清朝翰林,曾任广西桂林书院院长。幼年就读中江县私塾,12岁就读于桂林法国人办的五年制初中。初中毕业后,1907年赴日留学。1913年升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科。1916年12月,陈启修和留日同学王兆荣、周昌寿正式发起组织了有名的丙辰学社(即中华学艺社的前身)。

丙辰学社最早是李大钊筹划的,后来,因李大钊于1916年4月回国,所以到这年年底才正式成立。通过筹建丙辰学社,陈启修和李大钊建立了深厚友谊。这个学社当时是以“研究真理,昌明学术,交换智识,促进文化”为宗旨的学术团体,团结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留日爱国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名的学者、专家,如郭沫若、夏丏尊、郑贞文、周昌寿都是这个学社的成员。陈启修被推举为学社的首届执行部理事。丙辰学社于1917年创办《学艺》杂志。这个杂志对各种思想兼收并蓄,刊载各种思潮的文章,参加了五四运动前后的“百家争鸣”。

1919年,陈启修受聘北大法学院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论”课程,担任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资本论》导师,与李大钊一起形成了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早期学术派别。1923年12月,受北京大学派遣,前往欧洲及苏联进修。1924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一面进修,一面为该校的中国学员授课。在此期间,先后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 产 党。

1925年,陈启修进修期满,回到北京大学。同年,应聘入北平法商学院,并在中 共北方区党委主办的党、团员积极分子训练班讲授苏俄经济,在这期训练班上课的教师还有陈乔年、赵世炎、陈为人等。1926年4月,陈启修去了广州,任广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并先后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任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启修遭南京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易名为陈豹隐,与中国共 产 党失去联系。

陈启修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他是《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同时又翻译了日本河上肇所著《经济学大纲》,与马寅初合称经济学界的“南陈北马”。许多革命者正是受其影响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著有《经济现象的体系》、《新政治学》、《科学的社会观》等。

抗日战争期间,陈启修到过南京、武汉,在《大公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为“如何搞好战时经济”出谋划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与马哲民在重庆创办西南学院。1952年秋,调入四川财经学院。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