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244

第244章 张国焘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原名特立,曾用名特、凯音、天师、国涛。江西萍乡人。祖父和父亲都是读书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结识了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北大教授李大钊,思想日益激进。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被推为北京学生会干事、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参与了“火烧赵家楼”。在李大钊影响下张国焘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阅读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介绍德国社会主义运动和英国工人运动的书籍也有所涉猎。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正式决定成立北京共产党组织,取名为“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底,北京共产党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将北京党组织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1921年7月,张国焘代表北京党组织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并主持会议,被推举为中国共产党宣言和党纲起草人之一,与陈独秀、李达一同被选为中央局领导成员,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会后张国焘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职工运动。1922年1月,张国焘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克里姆林宫受到了列宁的接见。1922年7月,张国焘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23年,张国焘受命领导了“二七”大罢工。

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国焘与马林展开了激烈争论。他批评中共中央所实行的政策是国共“混合”,而不是国共“联合”,主张采取股东制的党外“联合”形式,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中共中央坚决抵制了这种错误,撤销了张国焘的领导职务。

张国焘在中共“三大”后,一直意志消沉。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他只参加了一次大会,就以筹办在“二七”一周年纪念日召开全国铁路工人代表大会为名,让李大钊、谭平山代为请假。孙中山原已知道张国焘对党内合作有意见,却并不计较,欣然同意,并派人送来2000银元,托张国焘捐给铁路总工会,预祝大会成功。张国焘返回北京后,仍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孙中山希望他能去武汉担任实际工作。负责主持武汉执行部工作的居正、覃振以张国焘难以驾驭为虑。张国焘意识到这条路上将铺满荆棘,便通过李大钊,婉言谢绝了孙中山的这一拟议。2月,张国焘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继续在北方领导铁路工人运动。

1924年4月20日,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正式成立。北京执行部负责领导北方15个省市的工作,由李大钊、丁惟汾、王法勤、于树德四位中央执行委员主持,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三位候补执委也经常去参加会议。张国焘同时负责铁路总工会的工作。国共两党在北平的活动引起了直系军阀政府的注意。5月20日下午,李大钊匆匆找到张国焘,告诉他,据获悉直系内情的王法勤通知,当局已拟订了一张即将逮捕一百多人的黑名单,第一名是李石曾,第二名是李大钊,第三名是张国焘。李大钊让张国焘赶紧躲避起来。

张国焘先到铁路总工会的秘密办公处通知工作人员,清理文件,然后回到达教胡同住所,当晚在住所被捕。先后经过侦缉处和军法处审讯,张国焘不仅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而且供出了一大批名单。6月11日,北洋军阀政府内务总长程克发出密令,命令京师警察总监“严速查拿”李大钊等人。所幸密令下发之前,北京党团负责人先后离京。张国焘被以“内乱罪”收监。后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下令释放了张国焘。张国焘出狱后隐瞒了叛变自首行为。

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国焘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工农部主任。5月,在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再次成为党内、国内的风云人物。

1926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张国焘坚持妥协退让政策。北伐军占领武昌后,张国焘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7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张国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大革命失败前几天,陈独秀停职,由张国焘等5人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张为负责人。1927年,张国焘赴南昌传达共产国际指示,阻止发动南昌起义,遭到周恩来、恽代英等人坚决反对。

1928年,张国焘赴苏联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1931年初张国焘回国,担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并主持开展错误的“大肃反”。同年12月,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9月,张国焘擅自率8万红军南下,公然分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自行成立党中央。1938年4月初,张国焘只身逃离延安,投身于国民党。1979年,张国焘客死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院。他所写《我的回忆》,自我吹嘘,歪曲事实,为自己所犯错误进行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