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33

第33章 楚图南

楚图南(1899—1994),字高寒。云南文山人。6岁丧母,14岁离开文山,辗转到昆明。15岁时,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楚图南就在校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楚图南有机会读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章,并直接接触了李大钊。以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办起了《劳动文化》小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熏陶。1923年秋,他带着李大钊先生“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多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二要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的嘱托,回到昆明,在省立一中任教。以其博学多识,使许多学生后来成了名人、大家,其中有哲学家艾思奇。

1925年,楚图南从云南回到北京,向李大钊汇报云南方面工作情况。李大钊根据东北工作需要,决定派楚图南到哈尔滨从事革命工作。10月,楚图南被转为中 共党员。1929年,楚图南受党组织的指派,先后到山东、吉林任教,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鲁迅诗文和柯仲平诗歌,给学生以革命的启蒙,培养同学们努力思考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930年,因为震惊东北的“吉林五中 共 产 党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楚图南并没有失去生活和斗争的勇气,而是“扪着铁的严肃,在死的战栗,也是在死的大宁静中”给青年朋友们讲历史、讲文学,并译完了长达20万字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接着又翻译了尼采的《看哪,这人》,1932年还写完了小说集《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1934年6月,伪满溥仪“执政”大赦,楚图南提前结束了原判为9年零11个月的监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