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大钊北京十年(交往篇)
7851300000072

第72章 侯外庐

侯外庐(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平遥人。1923年中学毕业,入北师大历史专业学习。

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以之作为毕生的信念。第一次见面,李大钊那和蔼的态度,深邃的思想,立刻使他感到亲近而又折服。后来,侯外庐在回忆这一情景时说:“他对我们几个年轻人很热情,既谈思想,又谈学术。我向他讨教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和对各种理论的见解,他都一一作答。与大钊同志的接触,使我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开始以更高的自觉性和更大的热情参加学生运动。从他那里感染到的对理论的浓郁兴趣,对我一生都有影响力。”

1926年,侯外庐和几位朋友计划独立办一个《下层》刊物,呼应南方革命形势,声讨军阀政府的反动。他们的刊物在付印时,由于实在凑不齐印刷费,侯外庐只好去向李大钊求援。当时,李大钊的生活很清苦,只好向李石曾借来一笔钱交给侯外庐,《下层》才得以问世。由于《下层》宣传了革命的思想,军阀政府立即下令取缔。侯外庐说:“《下层》的问世对于我个人可以说是青年时代第一个转折的标志。自此,我与无政府主义决裂了。自此,我迈出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自此,我已经向社会宣告了自己的立场。这一重大的进步,完全是李大钊同志教育和帮助的结果。”

侯外庐在1985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韧的追求》。在这本回忆录中,他详细记述了最后一次和李大钊见面时的情景。“那时《下层》被查禁以后,我是为了还那笔出版《下层》的借款而去的。与前次借款时一样,我们约定在东交民巷道升洋行见面。记得大钊同志是登梯子越过一堵矮墙过来的。我首先把钱还清,介绍了《下层》发行后的反映和被查禁的情况,大钊同志安慰我说,即使被查禁,也是一场胜利。谈到以后的方向,大钊同志认为我应该参加左派国民党组织,为他做一些工作。当时我虽是满腔热情要革命,觉悟却并不高。我对大钊同志说:‘我对政治没有经验,对理论却很有兴趣,很想在理论上追求真理。’大钊同志是赞成的。当时我的这个决心,决定了我一生的方向和道路。”在和李大钊同志的接触中,侯外庐以研究《资本论》为起点踏上征途,从而确立了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对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信念。

侯外庐在告别北师大之后,踏上了赴法国勤工俭学、追寻革命的道路,他用十年之功,翻译出了《资本论》,十年寒窗的苦斗,使他赢得了理论上的武装,才构成了他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真正支柱。他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本,更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总结几千年思想遗产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