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7851700000071

第71章 称丰富的藏书为“二酉”

成语有“书通二酉”,“二酉”指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太平御览》卷四十九引《荆州记》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学习,因留之。”是说,小酉山石穴中藏书有千卷,相传是秦朝时的人在此隐居学习而留下的。因此,后人就逐渐把“二酉”用来代指丰富的藏书。

在清朝陶怀贞所撰之《天雨花》第二回:“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唐朝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诗:“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这两处记载出现的“二酉”,都是用来代指丰富的藏书。

因“二酉”而衍生的成语有“书通二酉”,是说把二酉所藏的书,都读通了,也就成了知识渊博、学识丰富的人了。与“书通二酉”意义相同的成语还有“才贯二酉”,是说才识贯通了二酉山所有的藏书。如《喻世明言·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陈太尉爱惜真如掌上之珠,用自己姓,取名陈宗阮,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又如《镜花缘》第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胶庠”,胶庠周代学校名。周时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如《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再如清孔尚任《桃花扇》:“读诗书不愧胶庠,畏先圣洋洋灵显。”

此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倾八斗”等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很多,学问广博。如《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醒世恒言·黄秀才微灵玉马坠》:“(黄损)生得风姿韶秀,一表人才,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那么,为什么古人称丰富的藏书为“二酉”?

相传上古时黄帝曾在二酉山藏书。武陵人善卷是远古尧舜时代人,《庄子》、《吕氏春秋》记载了他的主要事迹。善卷因避舜帝禅让,隐于此山守护黄帝藏书,并教化当地百姓。周朝时,周穆王又在此山中收藏异书。秦始皇执政,焚书时,朝廷博士伏胜为拯救文化,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领着一个家将,偷偷将千卷书简运出咸阳,择地而藏,车载船运,历尽千辛万苦,船至二酉山下,选中了二酉山半二酉洞作藏书之处。直到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后才将全部藏书献给朝廷,此事震动朝野。

二酉藏书的记载与传说,成就了一座名山。二酉藏书,意义非同寻常,正是二酉藏书才使得秦前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二酉藏书洞是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最大的图书馆,二酉藏书所体现和反映的是古人对文化的追求和保护的精神,没有什么比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保护更难能可贵的了。

正因为如此,汉高祖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认为二酉山藏书功德厚重千秋,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后,二酉山二酉洞就成为天下圣迹,成为读书人向往和追求的地方。以后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天下名山而敬仰崇拜。宋真宗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游于此山,感慕追思善卷之德,上书真宗皇帝赵恒,请建祠庙祀善卷,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皇帝准奏,下旨在二酉山顶为善卷建立祠堂。明朝时,辰州卫人董汉策、王世隆,分别自费在山中建翠山、妙华书院。抗日战争期间,湘府迁沅陵,来此避难的专家、教授很多。二酉山中的乌宿小学校长龙盛恒借此机会,聘请其中深孚众望者执教小学生,为乌宿人才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卷有益”,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不读书就会落伍,成为“科技盲”。有时间、有机会就读书吧!书是精神食粮,书是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