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7858400000023

第23章 华工赴古巴的缘起

道光年间,中国水旱灾害频繁,加上兵荒马乱,人民生计日益艰难,南方近海人民不少谋食海外,到旧金山、域多利、檀香山、秘鲁、古巴及南洋一带。华人到达古巴始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古巴学者写道:“1847年6月3日,‘奥肯多’号轮船运载着206名中国苦力,终于到达了哈瓦那港,十二天之后,另一艘英国帆船‘阿盖尔公爵’号也运载着365名中国苦力的幸存者,进入哈瓦那港口。这样,古巴历史上就开始了奴隶制的一种新形式。” [古巴]梅塞德斯·克雷斯波·比利亚特著:《华人在蔗糖之国——古巴》,刘真理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古巴盛产糖,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雇用华人做工。雇主与华人立契约,载明十年或十多年为满工之期,期满后华工有人身自由,可以回国,也可以在古巴另谋工作;期未满时,给工资每月十元或二十元不等。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雇主不守约,对华工多方虐待,还不管华工愿意不愿意,强迫华工一而再,再而三签订契约,使华工根本没有自由之日。

追溯早期古巴华人的历史,谭乾初所著的《古巴杂记》为我们提供珍贵的资料。谭乾初字子刚,清广东顺德人,光绪四年(1878),陈兰彬出使美、日(日斯巴尼亚,即西班牙)、秘(鲁)三国时,随同前往,任英文翻译。翌年任驻古巴总领事。他利用工作之便,搜集了各国驻古巴领事馆以及我国驻古巴领事馆的第一手材料,记载了十九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华人在古巴的真实情况。

古巴以种植业为主,多种植甘蔗、烟、咖啡豆、百果等物,贸易以糖、烟为大宗。华人到古巴岛后多被卖入糖寮,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雇主的虐待。他们“日未出而起,夜过半而眠。所食粗粟、大蕉,所穿短褐不完。稍有违命,轻则拳打足踢,重则收禁施刑。或私逃隐匿则致之死地,或交官工所边作苦工,或由官工所发售”。 谭乾初:《古巴杂记》,见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侨史资料选辑组:《晚清海外笔记选》,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页。

华工在古巴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当佣工,与雇主签订合同,合同期满,雇主往往强迫华工一再签订合同,获得“满身纸”的华工不多。“工满之后,通令重立合同,再行佣工。佣满复立,逼勒不已,往往至七八年之久,始肯发给满身纸者。” 黎庶昌:《西洋杂志》,第30-31页。华工经常要与雇主再立合同,名曰“帮工”,有的“帮”了多次也拿不到“满身纸”,没有“满身纸”的华工是找不到工作的。在古巴岛上自由出入者,必须要领到“行街纸”,古巴发给外国人“行街纸”,均由各国领事官代领,而中国以前未设领事馆,中国人无法拿到“行街纸”,不少华人冒领外国籍的“行街纸”。如由香港来的,则冒英国籍;由澳门来的,则冒葡萄牙籍;由美国来的,则冒美国籍。古巴岛上沿途设有巡差,各埠均设有官工所,没有“行街纸”的华人一经查出,即以逃工论,拘禁官工所,驱使去做修路等苦工,等待雇主认领,如无人认领,由官发卖,永无自由之日。

第三任驻美、日(日斯巴尼亚,即西班牙)、秘(鲁)公使的张荫桓,他在为谭乾初《古巴杂记》一书作序中写道:“古巴在南北阿墨利加州之交,而隶日斯巴弥亚国。其地肥饶,利耕种,尤宜甘蔗糖,次则烟叶,皆古巴致富之道也。奴禁未弛以前,田园富,人不仅千指,咸买自阿非利加洲,展转而流毒中土,闽粤黠者假招工为名潜相拐贩,自道光丁未至光绪戊寅,华人被诱作苦数至十二万六千余,拘役鞭捶,虐甚牛马。” 《张荫桓日记》,任青、马忠文整理,第191页。 被拐卖到古巴为牛为马的福建、广东的华工,成了古巴经济发展的主要劳动力。曾任驻古巴总领事的余思诒在其《古巴节略》一文中记述,华人散居古巴各大小埠,以佣工为主,多在糖寮、烟寮,或在公司矿场承工。富人极少,“昔为商贾者百之二三,有家室者百无一二,解书算者百之二三,通文义者千无一二”。 余思诒:《古巴节略》,见《晚清海外笔记选》,第257页。李东沅在《论交涉》一文中指出:“闻古巴、秘鲁、亚湾拿等处,岁中所陷华人以千万计,其残忍刻薄,既大伤天地之和,其暗骗明欺,复显背中西之约,惜路隔重洋,无人查办,莫为发其覆而斥其奸耳。” [清]葛士濬编:《清经世文续编》,第2205页。

据古巴英国总领事馆注册部资料统计,从1847年、1853年至1874年共二十三年,华人由中国到古巴共143040人,船上身故共17032人,最后抵达古巴共126368人。 谭乾初:《古巴杂记》,见《晚清海外笔记选》,第226页。这里说明华人到达古巴人数之多,但在船上死亡的数目也很多,从这一角度亦可看出古巴华人的辛酸。具体情况如下:

1847年至1874年华人前往古巴统计表 谭乾初:《古巴杂记》,见《晚清海外笔记选》,第224-226页。

年代来源地出发人数船上死亡人数到达古巴人数1847厦门612415711853厦门、澳门515084346671854汕头、澳门17503917111855汕头、厦门、澳门313014529851856汕头、厦门、澳门、香港6152118249701857汕头、厦门、澳门、香港1010115548547(续上表)年代来源地出发人数船上死亡人数到达古巴人数1858香港、澳门、汕头、厦门164113027133841859黄埔、澳门、厦门8539133272071860厦门、澳门、汕头、小吕宋7227100862191861广州、黄埔、澳门726352267411862澳门400563441863澳门1045949511864澳门266453221321865澳门、广州681040764031866香港、澳门、广州、黄埔、汕头141691126130431867澳门156591297143621868澳门840073276681869澳门7340147558651870澳门13126312491871澳门182717816491872澳门、广州891476681481873澳门548842750611874澳门26771862491合计14304017032126368

光绪五年(1879),中国在古巴设有领事馆,并宣布所有在古巴华人均可获得“行街纸”,于是,华人纷纷向中国领事馆注册登记。奇怪的是,据统计,光绪六年(1880)华民在中国总领事馆注册者共43292人。中国总领事馆亦咨询古巴地方当局,统计古巴华民的实数。光绪十年(1884),古巴当局通知中国总领事官,当时古巴共有六个省,合计华民共43298人。 谭乾初:《古巴杂记》,见《晚清海外笔记选》,第226页。两者相差仅数名。可见,当时华人在古巴尚有四万多人。过去到古巴去的华人十二万多人,如今只有四万多,余下三分之二的人到哪里去了?当然,有些人已回国,但“不过百中一二”,还有一些人以其他国家人的身份登记,也是非常少数。据谭乾初的估计,更多的是“陨身异域”,真是可悲之极。

一位名叫罗伯特·W·吉布斯的外国记者于1860年写了一篇题为《古巴,残疾人的聚居地》文章。文章说古巴残疾人多,死亡率高,尤以华工为最。他写道:“我们对附近的十个种植园做了一次调查。据估计,华工的死亡率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四百七十个在这里做苦力的华工,死亡率占48%:其中19%是自杀的;7%死于吸食鸦片;4%是死于逃跑,或是无缘无故的;余下的18%死于疾病。据可靠人士向我们提供的资料表明,在种植园内部统计的死亡率还要高一些。” [古巴]梅塞德斯·克雷斯波·比利亚特:《华人在蔗糖之国——古巴》,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