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年哈佛讲授的人生哲理
7859300000234

第234章 其他

哈佛大学创建300多年以来,为美国及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迄今为止,哈佛培育出了7位美国总统,他们分别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乔治·沃克·布什,其中不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另外,哈佛还培养出了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与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

我们耳熟能详的哈佛出身的著名人士中,有文学家亨利·亚当斯、约翰·帕索斯、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新闻记者沃特·李普曼和约瑟夫·艾尔索普;天文学家本杰明·皮尔斯;化学家西奥多·理查兹;地质学家纳萨尼尔·谢勒等。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内阁成员中,国防部长温伯格、财政部长里甘、交通部长刘易斯以及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基辛格等,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

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胡刚复、竺可桢、杨杏佛、赵元任、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江泽涵等。

哈佛几个主要的研究生院的著名系、部有:

文理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物科学部、应用科学部、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地质学系、化学系等;医学院的细胞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系、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药物学系、免疫学委员会与MIT合建的健康科学部等;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系;设计学院的建筑系和设计专业等;教育学院的管理、计划和社会政策专业,教学、课程和学术环境专业,人的发展、阅读和咨询心理专业等。

哈佛的杰出成就,还表现为在校史上和今天还在校任教的教师中,曾出过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依时间排序,他们是:

理查兹,因确定化学元素中原子重量的研究成果,于191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明诺特,因致力于对贫血病的肝治疗法并取得成功,于193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珀西·布里奇曼,因研究各种物质在极高强度的压力下其内部产生的变化,于194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德华·珀西尔,因发现测量原子核中磁场的核共振法,于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弗里兹·李普曼,因证实了一种蛋白质“辅酶A”以及发现认识蛋白质的基本方法,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约翰·恩德思,因应用组织培养法,培养出骨髓灰质疫苗,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弗雷得里克·罗宾斯、托马斯·韦勒,因将组织培养法用于研究病毒性疾病,于1954年与约翰·恩德思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乔格·贝克西,因在研究耳朵对声波的反应时发现了行波,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詹姆斯·华生,因写出了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于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康拉德·布洛奇,因研究有关胆固醇与脂肪酸的生化合成的反应模型的成果,于196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朱利安·斯温格,因研究量子电子学的贡献,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罗伯特·伍德华,因在实验室合成络合物的分子,于196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生物化学过程取得成果,于196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保罗·萨缪尔森,因开创了经济学的数量化时代,于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库兹内兹,因提出以GNP的概念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增长变化的一种测度,于197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肯尼思·阿罗,因对总体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于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瓦西利·列昂杰夫,因提出用于经济的计划和预测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范弗里克,因领先将量子力学的理论用于磁性的研究,于197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谢尔顿·格拉索、史蒂芬·温伯格,两人因用数字假说解释电磁场和弱力相互作用,自然界这两种基本的力具有相同的规律,于1979年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鲁·贝拉塞拉夫,因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免疫反应基因各不相同,但人的抗病能力可以通过遗传来传递,于198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沃尔特·吉尔伯特,因创造了制备DNA的方法,于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戴维·休贝尔、托森·韦塞韦,两人因研究视觉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于1981年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尼利里斯·布鲁伯根,发明了激光分光镜,使人们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下研究原子,于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纳德·洛恩,因与当时的苏联人叶夫根尼·卡卓夫共同创立“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联合会”,于198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杜德利·赫巴奇,因发明了使科学家能观察到分子碰撞及其生成物的技术,于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诺尔曼·拉姆西,因研究了分离振荡场,使人们能够精确测量原子和分子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于1989年与华盛顿大学的汉斯·德美尔特、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家沃夫冈·保罗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利阿斯·柯雷伊,因发明了一套可让科学家以普通的化学方法制备新的复杂分子的方法,而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和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陆晓飞、赵广娜、王非庶、张保文、杜莉萍、许庆元、王巧、杨婧、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杨英、李良婷、上官紫微、杨艳丽、于海英、宋桂花、姚小维、金望久、刘红强、付志宏、黄克琼、胡以贵、张乃奎、毛定娟、齐艳杰、李伟军、魏清素、陈志华、何瑞欣、叶光森、王艳坤、徐娜、付欣欣、王艳、杨巍、黄亚男、曹博、冉云、陈小婵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编辑这样一本书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希望把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传播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