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的逻辑
7923100000064

第64章 美国房子值得投资吗?

近几年,中国公民远赴海外投资买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开始降温,投资回报率有限。而美国房地产经历了衰退之后,现在是抄底的最好时机,也是以钱生钱的最佳理财方式。

纽约的房地产中介菲尔德女士,一直从事豪华公寓销售,自2008年起便定期飞往中国,在中国本土会见潜在的买家。与此同时,她还非常认真地学习普通话,并在大学兼修中国商业文化的课程。现在中国富人越来越多,她承认对中国人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纽约当地的媒体报道,26岁的刘小姐最近卖掉北京的房产,在曼哈顿购买了一套高端公寓,推开窗户,外面是纽约著名的天际线,她搬进新家的兴奋溢于言表,因为这座现代化公寓配有网球场和游泳池,房子的附属设施令人惊叹!

刘小姐只是成千上万来美国买房投资的中国人之一。对于涌入的中国富人,纽约市房产评估机构Miller Samuel Inc的高管米勒表示:“我愿意将这个趋势描述为,我们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昂贵的银行保险箱。”

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不妨看一看,美国房奴是怎样炼成的?英国17世纪诗人罗伯特说过:人的财富是靠辛勤耕耘得来的,不劳则无获。

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美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来,美国民众却恰恰忘记了这句话的精髓——收获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

由于华尔街提倡以钱生钱、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经济模式,也就是以不劳而获为诱饵,使广大民众放弃储蓄,去追求所谓的高额利润——不惜大幅举债投入房市,以实现“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可以说是指家家拥有房,人人有车开。电视广告中表现的美国家庭无一例外,都是前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后院配备游泳池、遮阳伞、大躺椅,宠物追着孩子嘻嘻哈哈满院子跑。多么诱人的画面!华尔街从不吝啬利用媒体向人们描绘美国梦,御用文人所著的《为何房地产繁荣将永不崩溃》,蛊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使他们举债去追逐电视画面展现的美国梦。

尽管美国金融体系极其复杂,但它的基本功能却很简单:将储户的存款借贷给其他人,银行从借款人那里收取贷款利息,除了支付给储户相应的利息之外,留下部分作为提供服务的手续费。因此,银行拥有贷款,直到借款人按时归还为止;除非发生不愉快的状况,譬如借款人违约无法归还所欠的款子,这时银行就有损失了。又因为美国政府为银行存款作了担保,监管机构便要求银行留下一定比例的现金——准备金资本,以防借款人违约。而监管机构还会监视银行以确保其谨慎贷款,一旦银行因坏帐太多而倒闭,政府就倒霉了,必须代替银行还钱给储户。

既然瞄准了高利润的房市,虽然媒体和舆论的宣传煽起了人们购房的欲望,却缺乏购房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点,即低利率、宽松信贷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房市泡沫才可能被吹大。此三点缺一不可,不然泡沫立刻被刺破,巧取高额利润也就无从谈起。

房屋贷款的金字塔泡沫是从1995年7月2日这天开始酝酿的。这一天,全美房屋市场30年的固定利率调至8%以下,浮动利率在6%以下。这一年美国中位数的房价(假设首付20%)按固定利率支付房贷,每个月只需675美元。

此时,美国的就业市场前景一片光明,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来得好,家庭年收入加倍增长,失业率从80年代的7.5%下降到1995的5.5%,到了90年代末,失业率更是降到了二战后的最低点。

此时适逢克林顿政府执政,克林顿政府积极推动监管机构,促使贷款机构把过去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族裔,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家庭优先列入贷款范围。那个时期全球被美国的经济和工作机会所吸引,南亚、拉丁美洲和东欧的新移民,包括全世界合法、非法的移民,以每年50万的人数加入到美国的大熔炉。新来的家庭需要房子安家,因此每建造4栋新屋,就有一栋是为新移民盖造的。

华尔街意识到房屋市场热起来了。

2003年7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国庆节。房贷固定利率接近5%,浮动率下降到4%;就业市场经过911又重新好起来;当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似乎胜券在握。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率到1%,这是美联储直接控制的利率,这么低的利率是二战以来从未见过的。不久,各国央行全都紧跟其后开始降息。

如此大好的市场前景,房屋价格连续8年升温,丝毫都不影响放款银行和房贷机构看好房市,美国民众的购房能力依然非常强劲。所有人都存着这样一种假设,既然房价在过去几年一直朝上涨,将来也依旧会上涨,他们坚信:房地产永远不会往下跌。

众所周知,股票的基本价值是从企业未来的盈利中获得,住房的基本价值是源于未来住房或租金的收入。当一种资产的价格脱离了基本的价值,泡沫就形成了。如果说前8年的房市热是由供求关系生成的,诸如稳定的家庭收入、丰厚的储蓄和购买能力,那么当房市泡沫被吹起来的时候,购房就不是为了简单地居住,而是视买房为盈利丰厚的投资工具。因为房价在上涨,而且还会不断地朝上涨。这是投机心态。在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房价日日朝上涨、买卖房屋盈利巨大的背景下,投机客进场了,泡沫渐渐地越吹越大。

电视广告的大力宣传,好莱坞电影、小说对房子的着力渲染,使绝大多数美国人,无论富人、中产阶级和低收入人群,都以房子的大小和质量来衡量家庭的财务状况。一幢独立的大洋房无疑是家庭的最大资产,紧跟其后的房屋贷款,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美国家庭的最大债务。

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政府机构,则致力于确保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自住房。因为自上个世纪大萧条起,美国的经济政策就是以此目标来制定。譬如支付房贷的利息和土地税,都能从个人所得收入中加以抵税。另外,美国人一生中还享有一次机会:卖房利润不超过25万美元(结婚夫妇50万)完全可以免税,不加以利用绝对是大傻瓜。政府鼓励买房的政策,促使美国自二战前一直到2005年,房屋拥有率上升了25%。

当2008年泡沫被刺破时,房价下跌了超过35%,蒸发了7万亿美元!其可怕的后果,是全球经济危机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虽然经济逐渐改善,失业率不断下降,银行贷款政策放宽。这些利好的消息,本该有利于住房市场的复苏,并未出现令人惊喜的场景,房价不再上涨,现房销售量也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民众大批涌入美国投资买房,可能面临潜在的风险。

首先,即便中国人进入房市炒高了美国房价,出于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促使美国人不再对拥有自住房感兴趣,尽管他们付得起首付,并能获得银行贷款。他们认为购房是最糟的投资。

其次,许多二三十岁出头的年经人发现,在经济衰退期间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同时还要偿还繁重的学生债务,因此购房的大笔投资,将成为经济复苏后他们最后考虑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他们似乎更愿意租房。

此外,不管近几年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上升还是下降,仍远低于经济衰退前,同时认为美国正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美国人,比持有相反观点的要高出30%以上。而在购房时,消费者自身通常需要保持相对乐观的情绪,更广泛地说,需要对整体经济有所认可。但现在的美国人对整个经济前景不再乐观。

过去10年,美国房市历经了繁荣的泡沫期,而泡沫破灭之后的次贷危机,使人们意识到投资房市并非一本万利,就像股市那样存在着风险。全球许多地方房价震幅超过50%(日本东京的房价曾大跌90%),至今美国许多城市的房价较泡沫前低了1/3。而且,标普500指数平均每年上涨8.26%,但美国房价几乎不动,扣除通胀因素之后,甚至是下跌的!因为纵观欧美近百年的房价平均走势,基本上仅和通胀率持平,也就是说,房地产对普通百姓而言并非投资的选项,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

从所附的美国前100多年房价的走势图可以看出,美国房价仅仅和通涨呈正相关,而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股票收益一起上涨。

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投资美国房市必须计算巨大的持房成本,仅房产税平均每年就要支付2%以上,再加上其他费用。举例来说,刘小姐作为个人投资者,假如2010年7月在迈阿密花了16万美元,买了一栋独立大洋房,唯一不足之处是厨房太老旧,于是花费4万美元把厨房装修一新,跟丈夫一起定居迈阿密。

假设2012年9月,美国房价迅速反弹,经纪人以65万美元卖掉了洋楼,刘小姐净得40万美元收益:65万-买房成本20万-律师费2万-经纪人费3万=净得40万。而卖房所得的资本收益,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享受联邦免税:第一,刘小姐或者她丈夫是这栋洋楼的屋主;第二,刘小姐和她的丈夫在这栋洋楼里5年内居住超过24个月;第三,刘小姐或者她的丈夫并没有在两年之内出售过其他任何房子。否则,当他们获利回吐时,就不能享受免税优惠,炒房的资本收益就不如想象的丰厚了。而且,政府削减财政会影响房价。美国政府财政削减额度为850亿美元,这将影响房地产的复苏。财政削减、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无薪假期、减少失业金、以及减少军备开支等,都会导致失业和薪金收入降低,结果可能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减少一个百分点。

目前美国的按揭利率很低,30年期固定利率仅为4.1%,这个利率迟早会升的,一旦利率上升,人们购房的负担压力就会增加很多,那时很多家庭又会交不起按揭,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将重演!

所以从短期来看,美国楼市的真正回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长期而言,投资美国楼市更难有利可图。因此中国公民想投资美国楼市,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