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上)
7953600000110

第110章 长江卷(43)

顾士琏【生卒年不详】,字殷熏,又号樊村,太仓人。浏河淤,三吴连困于水,当时议浚,以贵繁而阻。知州白登明用销圩法先疏朱泾,继疏浏河,用士琏议也。后吴中大潦,吏复议疏浏河,延士琏问策,士琏请仿海瑞折漕例,约以四万两浚淤段五千丈,建闸天妃镇,以利蓄泄,从之。

徐兆玮【1869—1940年】,字少逵,号虹隐,常熟何市人。光绪戊子【1888年】举人,庚寅【1890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曾奉派赴日本治法律。辛亥革命前,在上海识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常熟县民政局副局长,国会众议员。民国初年,首议设立太湖水利局。曾任常熟水利研究会研究员,后任常熟水利工程局主任。主持疏浚白茆塘、三丈浦、黄泗浦、奚浦等,制订邑境西北部新老沙区水利工程计划,对减少县境水害,卓有成效,为民称颂。

李庆云【生卒年不详】,字景卿,湖北监利县人。清同治十年【1870年】任吴江县候补知县,负责修建吴江震泽桥窦。同治十一年任震泽县知县,捐工费一千数百缗修震泽、八坼以南塘堤23公里。同治十二年八月候补直隶州知州,水利局观察使。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完成《续纂江苏水利全案》。

金松岑【1874—1947年】,又名天翮,吴江县同里镇人。曾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常驻苏州醋库巷。民国六年【1917年】任江苏水利协会筹备处筹备员。同年9月成立江苏水利协会,任常驻职员研究员。民国八年3月成立江浙水利联合会,为特别会员。民国十六年任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总务科长,时年55岁。他在《江苏水利协会什志》多次发表有关水利的文章,计有:《江南水道述》、《筹兴江南水利应从测量入手案》、《铁道与水利之关系》、《江南水利之商榷》、《致省长公署水利主任陈君书》、《江浙水患补救策》和《湖史甄微》等。对于治理太湖,他提出:“治水须有统系,统系者,含古今上下而通盘之计也。”他认为太湖流域的水利要全面规划,协同治理,不主张以省界为限。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向他们致敬!

“当我行路行得疲乏了,当我在孤独的散步中赶不走寂寞,当我为枯燥的日常生活感觉到沉闷,每当那种情绪低落的时刻,总会有亲切的湖明晃晃地在我眼前奇迹般地闪现出来。我就会一扫心中的失意和沮丧,在那种纯明里享受到天宽地阔的惬意,认识到世界毕竟有着清洁安宁的角落。”

“在苏州这片温情脉脉的乡土上,我并不用刻意寻访所有的湖荡。我们心有灵犀,往往会不期而遇。每当那时,我就以满腔的厚爱,注视这大地上的眼睛,得到心的抚慰。”

上面两段文字,摘自我的一篇名为《凝视这深情的眼睛》的散文。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代初,发表后入选苏州中学语文教材。我生于1960年,多少年来,我喝着甘甜的苏州水长大,水给了我多思的性格,让我爱生活,爱艺术。一年年我在家乡游荡,到处都会遇见明晃晃的一片湖泊。她们是那么的美丽,胜过世间一切风景。她们比少女的明眸更能打动我的心。无论我的内心多么茫然,多么烦躁,只要一看到清澈宽广的湖水,吹着湖面上拂过来的凉爽的风,就会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气和乐趣。

要是天堂没有水,还叫什么天堂?要是天堂的水失却了清澈和透明,那还叫什么天堂水?我爱苏州,我爱苏州的水。我希望这天堂之水,永远纯明如空气,甘甜如饴。她将带给苏州人永远的福!愿我们永远善待她,像爱我们爱人的眼睛一样爱护她,她的明眸将使我们永远不老,生生不息。

【荆歌:苏州作家协会副主席】

《天地英雄气赣鄱云水间--江西治水三章》

陈世旭

引言

大禹治水的传说是一部英雄史诗的开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治水史,因而也是一部英雄史。

在这部英雄史上,江西占有光辉的一页。

至今江西庐山顶的大汉阳峰上,还有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遗迹。《尚书·禹贡》记载:夏禹治水,“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大禹治水期间曾来到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大泽中数峰连绵,山势广博,形同岛屿,其中敷浅原,有民世居,后彭蠡水退,竟成巍峨一山,即为现在的庐山。大禹系舟登岸处,至今犹存于禹王崖。随同大禹治水的《山海经》作者伯益,将叙述治理彭蠡经过的文字,刻在石壁上。后人译为篆体另刻于石壁下的一间石室,以为保存。数千年过去,“洪荒漾予乃撵”6字依稀可识。

江西人民最早就参与了华夏民族规模极其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治水运动。治水是江西人民的宿命,也是江西人民伟大精神的写照。

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人民幻想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闽、浙、粤、湘、鄂、皖相邻,边缘山岭构成省际天然界线和分水岭。境内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1.8万多公里,长江流经江西北部边缘,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汇入鄱阳湖注入长江,形成鄱阳湖连接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入江出口湖口为长江中下游分界点。

这样完整的地区界划和自成体系的水系,他省少有。

作为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三山六水一分田,丰饶的水资源是优势,同时又常常是劣势;是斯土斯民之福,同时又常常是心腹之患。由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65亿立方米。特定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使全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干旱灾害频繁。赣北洪涝、赣中干旱、赣南水土流失是江西省的基本水情。

江西历代洪灾的可考记载,摘录到由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至1990年,共得692个水旱灾年,前后跨度1610年,其中大水年份310年、水旱同年年份226年,共发生大水年份为536年。

如何避害兴利、为民造福,千百年来,江西人民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创造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有学者指出,江西的治水治田规模与成就比相邻的农业省份大得多。尤其在宋代,江西水利与农田建设被称之为“飞跃”发展。文士丹先生在《东吴—南宋时期江西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文中写道:宋代的江西,水利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各类水利工程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期。唐代的江西总共兴修大、中型水利二十处,宋代却兴修了三百二十处,是唐代的十六倍。仅仅是王安石熙宁变法时期,江南西路【约当今江西】就兴建了各种水利997处,灌溉面积达4675顷。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江南西路共修陂塘沟洫2245所,可灌粮田44244顷【据《江西通志》】。宁宗时,江州【今九江】曾修陂塘数千个。天圣【1023—1032年】、明道【1032—1033年】年间在丰城筑有石堤,南宋时又多次修治并增筑子堤,加长石堤。范成大说:丰城“沿石堤甚宇,密如钱塘,不如是则颓啮不可保聚”。修筑石堤是水利工程技术较高的反映,能把石堤修得平坦宽阔,其密封度可与钱塘的堤岸相比,更能反映出修筑的水平。

江南亘古,峰峦岭岫,物产田畴,一片锦绣,一域婉约。曾几何时,江湖汹涌,昏昏暗暗,惊涛骇浪,冥冥蒙蒙。沧海横流中,无数豪杰之士挺身而出,跃上潮头,领袖群伦,抗恶治水,留下万世功德,也留下万世英名。其中影响最为深广也最具代表性者莫过于许逊。

许逊,晋代道士,字敬之,因曾任蜀郡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所以又称旌阳先生,汝南人,家南昌。道教《十二真君传》关于其家世的介绍很简约:“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言其诞辰之日是吴赤乌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母先梦金凤卸坠于怀中而有娠。生而颖悟,姿容秀伟。少小通束,与物无忤。《云及七签》说:许逊少年时,有一次去田猎,射中了一只母鹿,母鹿腹中的鹿胎堕地,它不顾自己的箭伤,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其子,不久死去。许逊见了,怅然感悟,遂折弓弃矢,锐意为学。以后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师事著名道士吴猛,号称大洞真君。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值42岁,又辟旌阳令,治政廉俭,吏民悦服,时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因之后人称为许旌阳。后来见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迹江湖、寻求至道。曾拜谌母为师,求得太上灵宝净明法,被尊为净明道派祖师。后乃归隐,精修不懈。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书。宋徽宗敕封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证位为天枢使相,为天府四相之一。后人将其尊为净明道始祖,与邱弘济、张道陵、葛洪同奉为道教四大天师。因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

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136岁的许逊仙逝。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在江西南昌西南30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人们为其建立道观,初名许仙洞,南北朝改游帷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升观为宫,皇帝亲书“玉隆万寿宫”赐额。“万寿”一词初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万寿无疆”,与“万岁”、“万万岁”同义,原是对帝王的颂词。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订下诏书,以西京崇福寺为蓝本重建万寿宫,兴建了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母殿、蓝公殿、玄宗殿和玉皇、紫微、三官、敕书、玉册五阁,以及12小殿、7楼、3廊、7门、36堂。规模之大,“埒于王者之居”,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又作了重大修葺,至清朝又增建了关帝阁、宫门。以后又历经废兴,至新中国成立时,仍存五殿和院墙、山门、仪门等。宫门之内,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绣金帷里,真君塑像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500斤。12真人分列两旁,吴猛、郭璞站立坛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相传最大一株为许逊亲手所植。宫门左侧的八角井,相传当年许逊铸铁为柱,链钩地脉,以绝水患。

南宋绍兴年间,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孝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

道教认为世上除了凡人居住的地方,还有神仙的处所36洞天、72福地。许真君栖身修炼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

在民间传说中,许逊得宝书符券、斩邪飞步之法。表忠孝,除烦苛,开谕善道,吏民化服。点石变金,代民输赋,标竹施水,病者以生。慈惠之政,流闻远迩,感慕之至,形诸歌谣:红云紫盖葳蕤,仙宫浑是阳春。玄鹤来时,青牛过处,太上老君曾经预言:“吾已知之。江西四百年后,有地名曰西山,龙盘虎踞,水绕山环,当出异人,姓许,名逊,可为群仙领袖,殄灭妖邪。”

许逊在西山修身炼丹时,江西水患严重,民间传说凶顽成性的孽龙经过火龙魔法驯化,诡计多端,变化莫测,或化为僧徒,或化为少年,或化作粟米,或化作冬瓜,或化作鸟兽,屡屡躲过许真君的追杀。但许真君最终仍以道法理念,神奇法术,仗剑布阵,惩巫治妖,征服孽龙,钩地八索,根治了水患,同时又精于医道,药到病除,妙手回春,造福于万民。

怀一块炼石,携一卷灵书,斩江湖蛟,息水患,川泽无罔象,山林绝魑魅;冶金作柱,镇昏垫,功大环千里,民物皆奠安。这是后人所描绘的许逊的艺术形象。

祀奉许逊的庙宇--万寿宫或称旌阳祠,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各地城乡,乃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可以说,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它是华人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即便云南这样的边陲之地亦然,其东北部的会泽县钟屏镇古城被称为“会馆之城”、“庙宇之都”。至今还云集着108座会馆、庙宇和祠堂。其中尤以江西会馆最为著名。江西会馆,俗称江西庙,即万寿宫,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已有280多年历史。

1600多年来,各地万寿宫香火旺盛,香落盈宫。万寿宫文化根植于许真君的伟大功绩及其崇高品格。各地的万寿宫或许大小不一、各具特点,但即便简陋到一间土屋,在当地百姓的心里都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每年农历八月伊始,为纪念许真君生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前来赶会进香和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每年春节,都会挂灯笼放鞭炮,热闹非常;而三年一次的许真君游神赛会,更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家家出动,人山人海,周边省份都有无数人前来朝拜。

纵观历史,凡为民众谋过利益的人,民众永远不会忘记,往往借助种种最能充分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甚至是神化的方式给予怀念。许逊就是这样一个被民众奉为神灵的华夏俊杰。万寿宫也成为江西历代教化民众的场所。历代客家人进入江西,也都很快认同万寿宫文化,纷纷在住地建起万寿宫,许真君成为江西原住民和客家人共同的偶像。

史实中的许逊,治水救民的“灵迹多著于修水”。据清代《义宁州志》和1988年版的《修水县地名志》记载,修水县有文字记载的许真君遗迹或地名多达30余处。

修水是江西五大水系之一,鄱阳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源于幕阜山脉主峰黄龙山。整个水系宛如一条叶状大动脉,溪河密布,沟壑相连。流域面积共达1400多平方公里。全境四周群山环绕,向中部依次低山起伏,丘陵广布,构成中间向东北开口的盆地。历史上水涝灾害频生。

渣津位于修水上游,渣津、东港、上衫三水在这里汇合,古为商周时期艾侯国的治所,是江西最早的文化古城。许真君最初于黄龙山“逐蛟”,就从这一带开始。百姓公认他为“修江砥柱”、“普天福主”。据地方志记载,当今修水县版图区域内万寿宫之多堪称全国之最。

由于江北地壳上升,长江主泓道南移,江北彭蠡泽【鄱阳湖前身】向南扩展,洪水泛滥,原来赣北湖汉平原上的海昏、枭阳等古城眼看将被湖水淹没;同时,湖边常有蛇蟒出没,危害生命。在古代传说中,“蛟”是一种头上无角、能兴风作浪的龙,被古人赋予种种超自然的神异力量,常与洪水、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神话往往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尤其是修水地处山区,山洪暴发,发洪水时,大量蛇蟒、鳄鱼之类的动物随波逐流,上岸伤人。以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把这种现象看做蛟龙作怪。至今,当地百姓还把山洪暴发称为“发蛟”。当地妖巫十分猖獗,装神弄鬼,勒索民财。一些奸巫鼓吹“蛟蜃兴洪要将豫章化为沧海”的谎言;还有的奸巫自称有变蛟的幻术,达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官民无不闻蛟丧胆,视水利、航运为禁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民生。许逊深知人祸甚于天灾,以其“道法”震慑“巫术”,这比空洞说教显然有更强的驱邪威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惩巫治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