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297

第297章 大林寺桃花①——白居易

题解

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农历)与元集虚等十七人游香炉峰和大林寺,眼看山下已是初夏季节,大林寺却桃花盛开,故写下此诗。诗中揭示了山上山下景物节候有别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正叹春已归去却无意地在山上觅到一片春光的意外喜悦的心情。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③。

注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牯岭西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②人间:指山下平原处。芳菲:原为形容花草芬芳美盛,此用如名词,指鲜花。③长恨:常感叹。

赏读

这首诗题为大林寺桃花,但却从人间四月写起。点明了时间的同时也写出春去花落的景象。以“芳菲”指春,不光是诗句格式的需要,同时也把春具体化了。“山寺桃花”也是春的具象代表,更是点题之笔。如此两句首尾相接,对比共生,“尽”与“盛开”同置,显得山寺春色之盛,春去的“人间”和“始盛开”的山寺桃花相比较,显得山寺像仙境。

经过对“人间”与“山寺”的不同春色描写,诗人道出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推论。春去难留,这是诗人的“长恨”,用在这里意在回顾上文,也是为和下句配合,制造一种突然醒悟的感觉。接下来诗人以“不知”做转,道出下文。一个“转”字把春拟人化了。这个转字读来让人感觉诗人的突悟那么幼稚、可笑却又可信。

这首诗以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地域在同一季节的景色作为描述内容,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再加上极似童稚之语的戏语来凑趣,而富有诗意,平中有奇,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