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409

第409章 第四百〇 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题解

这两首诗是写“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而全诗却只写景、议景,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蕴藉深远。

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③。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④。

注释

①鉴:镜子。这句诗把翻开了的书本比喻成半亩方方正正的池塘,进而又把池塘比喻成揭开布罩的镜子。徘徊:来回移动的样子。这句诗把书本中的内容比喻作池塘中映现的天光云彩,在一池清水中游移不定地运动着。②渠:它。指“方塘”——书本——脑海。为:因为。活水:经常流动的、源头不断的清新水流。以上两句写:为什么书本在人脑海中的境象如此清晰呢?原因是有活水——知识积累和经验为根底——作为源头。③蒙冲:一种巨大的战舰,也写作艨艟,这里形容古人用来书写的毛笔。④枉费:白白地浪费。推移力:推着船走动的力气。中流:江心。

赏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两句所展示的形象本身,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朗。而诗人的本意并不在这明媚澄澈的湖光山色之间,他是借此暗喻抒发自己的读书感受。诗人于第三句发问转折,然后自问自答。这两句的议论主要是针对“观书”而不是“观景”发的。诗人认为,一切事物要保持其新鲜旺盛的生命力,都离不开运动。“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景”,而且能反映它们“共徘徊”的细微情态。这就是这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思想意义。这首诗写景形象生动,议论深入浅出,不设一典,却能把真切的体验转变为深刻的哲理,且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首首联“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也对客观事物作了描写,形象鲜明。但诗人的目的不在单纯写景,而是因“观书有感”而联想到这些景象,从而揭示一种哲理。“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就是对这种哲理的注释。蒙冲巨舰,需要大江大海,才能不搁浅,才能轻快地、自在地航行,如果离开了这样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在水上航行的规律,硬是要用人力去“推移”,即使发挥了人们浑身干劲,也是白费力气。这就是这首小诗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客观意义。

朱熹的这二首诗历来备受称赞,他巧于设喻,语言趣味横生,充满诗情画意,引人思索,给人启迪。陈衍曾评论说“寓物说理而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