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464

第464章 有感①——谭嗣同

题解

这首诗表现了谭嗣同变法图存的急迫心情和热忱的爱国情怀。他曾在《兴算学议》中说:“中国不变法以期振作,使外洋入而代为变之,则养生送死之权一掉之外人,可使四百兆黄种之民胥为白种之奴役矣!”为全国同胞敲响警钟,提醒人们勿忘国耻。这首诗与丘逢甲的《春愁》堪称伯仲之间。

原文

世间无物抵春愁②,合向苍冥一哭休③。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天。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瓜分之中,民族危急日益加深。谭嗣同对此忧心如焚,“有感”即因此而作。②春愁:本指春天的忧愁,此指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和悲痛。③合:应当。苍冥:苍天。一哭休:指痛哭一场才肯罢休。

赏读

《有感一章》这首诗是一首写大忧和大痛的七言绝句。

首句“世间无物抵春愁”直抒胸臆,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抵得了自己的“春愁”,极言自己愁之大、愁之重。“抵”,抵不住的意思,这个动词使后面春愁一词一下子具体化形象化了,并给人无尽的想象。春天本来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来临时,这种亡国之恨当然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

“合向苍冥一哭休”,紧承首句,进一步写悲。只有面对苍天,放声痛哭一场才能罢休,然而这“哭”字又不仅仅写悲,因为是向着苍天去哭而不是向隅而泣,那悲必然是悲中有愤。

“四万万人齐下泪”,由个人悲转向亿万广大同胞悲,表现的是更大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思想情绪与亿万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末句“天涯何处是神州”,点明了以上三句所写忧愁和悲痛的原因。在苍茫的大地上,昔日的神州到底在何处呢?被帝国主义瓜分了,这怎能不使诗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痛哭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