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7976200000059

第59章 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选二)——嵇康

题解

嵇康之兄稽喜曾举秀才,是个热衷名利的人。为了进一步投靠司马氏,取得功名富贵,而从军远征,嵇康为其写一组赠别诗,这是其中的两首。

原文

其一

良马既闲①,丽服有晖②。

左揽繁弱③,右接忘归④。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⑤。

凌厉中原,顾眄生姿⑥。

其二

息徒兰圃⑦,秣马华山⑧。

流磻平皋⑨,垂纶长川⑩。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①闲:同娴,熟习,驯练有素。②丽服:指美丽的戎装。③繁弱:良弓名。④接:搭上。忘归:箭名。⑤蹑景:追得上一掠即逝的影子。景,同影。追飞:能追赶飞鸟。⑥顾眄(miǎn):都是看、视的意思。顾,回视;眄,邪视。生姿:生色,生光。⑦息徙:让跟从的人众休息。兰圃:长满香草的田野。⑧秣马:畏马。华山:开满鲜花的山坡。华,古同花。⑨流碝:指射箭。碝(bō),拴在箭后长丝绳儿下面的石块,以防箭被禽兽带走。平皋:平旷的低地。⑩垂纶:即垂钓。纶,钓竿上系的小丝线。五弦:五弦琴。俯仰:指一举一动,随意的动作。自得:自得其乐。太玄:即道家所称的大道,或叫自然。游心太玄,谓心神合于大道。嘉:称赞。得鱼忘筌:筌(quán):捕鱼的笼子。

赏读

第一首诗运用想象,写秀才从军后的军旅生活,寄托了自己对纵横驰骋、自由无羁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的前四句是静态描写,从几个侧面烘托主人公的形象:骑着一匹训练有素的骏马,穿着华丽的服装,左手握弓,右手拿箭。这四句描写人物的身份高贵,气度不凡,洋溢着对诗中人物的高度赞美。

后面四句转入动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动作:像风一样飞驰,像闪电一样迅捷,追逐着日影和飞鸟,在中原上纵横,左顾右盼,风姿绝佳。这四句用敏捷的动作,矫健的身手,翩翩的风度,再从另一个方面来高度赞美从军的秀才。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对人物的想象刻画之中,流露出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兄长的高度赞美,是嵇康诗中的一篇佳作。

后一首诗人借想象秀才行军休息时的情景,表现自己乐于回归自然、忘怀人世的人生追求。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两句,描写军队在长满兰草的野地里休息,放马于开满花的山坡,点出了主人公活动的环境。“流碝平皋”以下八句描写诗中主人公在休息时的活动:他时而射鸟于草泽,时而在长河边垂钓,时而又弹起五弦琴,同时目光追随天际的鸿雁而投向远方。自然恬淡,物我两忘。俯仰之间,奥妙尽悟,神思漫然游乐于所谓的太玄境界。“嘉彼钓叟,得鱼忘筌”,是用《庄子》中的典故:筌用以捕鱼,得鱼则忘鉴;言用以表意,得意则忘言。这里指所领悟的道理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郢人逝矣,谁与尽言”两句,也是引用《庄子》中的故事:一个叫做匠石的人,能挥斧如风,削尽涂于他人鼻尖上的白粉,但只有郢地一人敢于让他用斧;郢人一死,匠石之技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里真正要表述的是人物独得于心而超然世外的妙悟,并不是无人对谈的遗憾。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行军中休息,想象人生。应该是领略山水之趣,体悟天地之理,获得人生真谛,追求洒脱一生的情怀。不能像凡夫俗子那样去追名逐利,诗人劝诫秀才之意明显流露出来,特别是最后几句,意图更为坦直。

这首诗恬淡洒脱地表现人生理想,引经据典地阐述道理,用语清新脱俗,音韵合谐自然,劝诫情真意切,是一首极佳的赠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