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7977300000223

第223章 阅江楼记——宋濂

题解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下诏在金陵狮子山建阅江楼。楼成,又命宋濂撰文以记,并“勒诸贞珉”。因此本文是一篇奉诏应制之作。按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本文似应归入“碑志”序列,但从文章内容看,实属“颂赞”之类。然透过颂赞的字面,我们还可咀嚼出作者隐含于其中的讽谏,表现了作者为国政着想的政治襟怀。

原文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蜓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政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絃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一般都偏据一方,和山川的王气很不相称。到了我们明朝皇帝建都在这里,才开始与它相称。从此,声威和教化所到之处,便不分北方和南方,都存在帝王的精神,和顺清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在都城的西北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逶迤延伸过来。长江像巨虹横贯,环绕在它的下面。皇上因为这个地方形势雄伟、景色秀丽,下诏令在山顶上修建一座楼,要在这里与百姓共同享受游玩观赏的乐趣。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名,叫做“阅江”。当登楼眺望之际,万千气象,纷然布列,千年的神秘,顿时全部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安排,等待出现统一天下的帝王的时候,显示它千百年来的奇观吗?当风清日丽的时候,御驾光临,登上高山之巅,凭栏远望,一定会悠然而生遐想。他看到长江东流入海,四方诸侯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塞严密坚牢,一定会说:“这是我做皇帝的风风雨雨,战胜敌人,攻城夺池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辽阔,更加想到要设法保住它。他看到波涛汹涌澎湃,风帆随水波上下起伏,外国船舶一只接一只地来到朝廷,南方民族一个接一个地以珍宝进贡,一定会说:“这是我做皇帝的以恩德安抚和威力慑服,力量延及国内外才达到的啊!”全国边境遥远,就更加想到要设法使那里的人得到安抚。看到两岸的土地上,四郊的田野里,耕田的男子有烈日晒伤皮肤、寒风冻裂两脚的痛苦,农家的妇女有采桑养蚕、田间送饭的劳累,一定会说:“这是我做皇帝的把他们从水火中解救出来,安顿在睡席上的啊。”对四面八方的百姓,就更加想到要设法使他们生活安宁。接触这件事,会联想到许多类似的事,而不只是一件两件。我知道这座楼的修建,是皇上用来开拓精神境界的。因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思想感情,无不寄托着治理好天下的愿望,哪里只是为了看看那长江的景色而已呢?

那临春楼和结绮楼,并不是不华丽;齐云楼和落星楼,也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是用来欣赏管弦淫靡之音,贮藏燕赵美丽的姬妾。没有多长时间,人们便为它发出感慨来。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道理。即使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逶迤七千多里而入大海,白浪汹涌,碧波翻腾。六朝的时候,往往靠它做天然鸿沟。如今南方北方,就是一家,把它看成平静的江流,不把它用在战争上了。那么,这究竟是谁的力量呢?穿长袍大袖的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观赏这条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就像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和神通广大的禹疏河凿山的业绩一样,都是没有穷尽的。这样,忠于君王、报效皇上的思想感情,哪有不自然而然产生的呢?

我很愚笨,奉圣旨写这篇楼记,是想探求皇上日夜操劳,谋取天下大治的功勋,把它刻勒在美玉般的石碑上。至于其他,如流连美景的言辞,一概略去不写,因为我害怕有所不敬。

赏读

本文既为“奉旨撰记”,就不能不带有浓烈的御用文学色彩;遣词造句,力求精致华丽;描景写情,唯念颂赞祝祷。然而于歌功颂德之外,仍然寄寓了作者劝勉人主“宵旰图治”,不忘“致治之思”的良苦用心。全文由叙述金陵的山川王气,引出阅江楼的兴建;然后由登此“天造地设”之“伟观”,转入阅江之思;继而由三阅三思,引出对历史陈迹的回顾、对安危系于一江的山川分合的感慨;最后归结到对君王的箴规。结构的严谨缜密和遣词造语的雍容华美,构成了作为应制文字的特色;而写城、山、楼、江所展示的开阔画面、恢宏气势,又体现出开国伊始的声势雄壮的时代特征。曾有人评价宋濂做官前文章写得素朴平实,做官后便转入雍容典雅。尽管不能机械地以做官前后来划分其文风变化,但读宋濂的文章确有两种不同观感。好在宋濂毕竟笔力老到,识见不凡,使得《阅江楼记》在颂赞体散文里,仍不失其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