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总是忘了,压力才会奋进
7994500000037

第37章 让荣誉成为驰骋目标的接力棒

一位戏剧大师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作,深受观众的欢迎,他的每一部作品首演,他都要亲临现场观看,不光是为了观察观众的反应以检验剧本质量,同时,也是为了鞭策自己。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每一场演出都能收获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里,他是那样的喜上眉梢,那样的兴奋与激动,但是,有一个关于他的秘密鲜为人知,那就是每当他在台前看到别人给他鼓掌的时候,到了台后,他就要狠狠地抽自己几个耳光,台前的掌声越热烈,他台后的耳光抽得就越响亮。

一位报幕员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报幕员对剧作家的这一举动感到匪夷所思,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就问了剧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剧作家一句话让这位报幕员心悦诚服。剧作家说:“热烈的掌声容易烫伤一个人,而冷却掌声的最好法宝就是耳光,狠狠地抽自己几个耳光,时刻提醒自己,清醒点,别睡着!”

我不禁要为大师的这样一种智慧的耳光叫好!君报我以掌声,我回自己以耳光。同样是用手发生的撞击与声响。一个汹涌到足以冲垮人的心理防线,一个却如洪钟一般向人们发出警戒。这种耳光是一种对自己的何等清明与负责啊!

善察人者智,善戒己者明。喧嚣的掌声确实能令许多人在进取的道路上丢盔弃甲、缴械投降。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与纷争里,人们时常抱怨说:“看透一个人真难!”那么,我不禁要问,这样的“一个人”的范畴是什么呢?是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掂量自己远比掂量别人要重要得多!试想,在生命的度量衡上,有多少人能清醒地不把自己排除在外呢?一个人的伟大,有时候不光体现在能不能带给别人以“沸腾”,还体现在敢不敢给自己“泼冷水”上。

对于戏剧大师来讲,耳光就是他最好的冷却剂,也是下一次掌声的起点,这种耳光仿佛就是掌声的接力棒,借由它,戏剧大师一路驰骋,步步为营,收获了更多的欢呼与喝彩。

把荣誉当作鞭策,让压力成为动力。2006年12月10日,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京揭晓。洪战辉以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辅导员的身份当选,当选理由是:自强不息,历经艰难勇挑重担、刻苦求学。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洪战辉说,当初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他就感到担子很重,现在又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觉得压力更大了。“我很感谢大家,将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多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强者,压力从来就不是包袱。这不仅是源于逆境中的不屈,更出于荣誉下的奋起。面对荣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么说的:“奖赏永远不会成为我工作和斗争所追求的目标。”显得何等的理智!杰出青年洪战辉在荣誉面前倍感压力,愿意“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多为社会做贡献”的朴素话语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可谓异曲同工。

人们对于王安石《伤仲永》记载的故事一定耳熟能详,方仲永自幼聪明过人,五岁即能做诗,被誉为神童,其父亲面对“神童”的盛誉,高兴得忘乎所以,整天带了孩子在人们面前炫耀。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多的名人面对荣誉时,往往多了一种自知。培根就说过:“名誉犹如江河,它所漂起的是轻浮之物,而不是确有其实体的分量。”正是这种能够理性地对待社会的赞誉,我们的历史才避免了仲永悲剧的一再上演。

压力宣言

那些已经扬名立万的人物,把不断到来的荣誉看成压力,并把这种压力当成继续前进的动力,无疑上升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把荣誉当作鞭策,把压力变成动力,势必走得越来越远,站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