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8013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中共教育部党组也将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这些问题,目前研究成果丰硕,各个高校也有自己比较好的做法。西南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在邓小平故里、朱德纪念馆、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建川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教育效果良好。2016年恰逢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件。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多地,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踏寻红军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将理论研究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将历史文献、影视资料、纪念场馆与高山峡谷等资源深度融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生动化和深刻化。2016年3—5月,面向西南交通大学全校学生,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撰写小论文。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中心准备了上百种与长征相关的历史文献、著作等资料,供学生查阅,目的是倡导学生读文献,做研究,写论文。最终共收到小论文2913篇,从中遴选出90余篇优秀小论文,结集出版。在论文入选的同学中,组织了30余人的团队“踏寻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2016年6月4—5日,西南交通大学师生一行39人,来到距成都200多公里的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回到历史现场,亲见亲历历史过程,感受和体会当年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然后,同学们前往大渡河畔,感受大渡河水的汹涌。再登上安顺场附近的马鞍山,“重走长征路”,踏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历史。

在参观体验之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理解,在晚上组织了讨论。1935年5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马鞍山,开赴安顺场时,蒋介石和四川军阀均抱有很大的幻想,想把红军当作“石达开第二”,消灭在大渡河畔。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没有重蹈覆辙,为什么?同学们饶有兴味地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在这典型案例的发生现场,进行精彩的案例剖析,使同学们加强了理论思考,坚定了信念,进一步了解长征的历史,深入理解长征胜利的原因,深切感悟长征精神。

本书集结的90余篇文章,是西南交通大学师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论文,以本次活动中评选出来的同学们的优秀小论文为主。同学们的文章描绘了他们眼中的长征,表达了同学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这些文章虽然文笔稚嫩,也不乏不准确或不妥之处,但代表了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红军长征的崇高敬意。为了真实地反映同学们的思想和感悟,指导教师仅稍加润色,做了个别修改。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编者

2016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