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弘扬长征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80131400000014

第14章 西南交大的“长征”

刘祥荣 电气类8班

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漫漫长途,终于取得了胜利,使中国走向美好的未来。这漫漫的征途中,有数不尽的艰难险阻,有道不尽的心酸苦痛。在这征程中,人民军队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承受力,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长征”,短短的两个字包涵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不仅是一段特殊的时期,更是一个励志的历史故事。

在我看来,用长征来比喻我们共同的交大的发展史再好不过了。

“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西南交大自强不息,竢实创造。它为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发展。如今的交大正在努力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它引领世界铁路的发展方向,它走在人类的前沿。如今,它沐浴在春风中,它奋发拼搏,有着“复兴交大”的宏伟目标。在今年,它迎来了它的120岁生日,一段又一段的美好祝福飘浮在风中,飘到了全中国,飘出了全世界,交大的每一天都在认真地书写着。虽然交大是一所工科学校,但它也逐渐在发展体育、艺术等学科,并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交大有着见识长远的教师领导团队,他们精神抖擞,学富五车,旨在培养有远见、有作为、有知识、有勇气、有胆识、有道德,各方面均衡发展的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他们不辞辛劳,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着学校的未来、世界的未来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消磨着自己的容颜。他们是交大最有力量的团队,他们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是交大能够获得巨大荣誉的具体原因。

交大还有完善的设施配置,有国家实验室,这是交大的骄傲。高铁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科研者的不辞辛劳的努力付出。这就是“长征”过后的“尽开颜”!

虽然如今的交大为人称道,但它取得这些成就依旧走了许许多多的崎岖之路。

学校建校于1896年,刚开始招收学生时,它的要求极其苛刻。然而,在建校后不久,学校就被八国联军占领,后来又遭到日军的侵占。学校被迫南迁,并且教学中断长达数月。

后来在唐山恢复铁路学堂,那时已经是1905年。学校再次开始招生,虽然路途艰难,但交大培养的人才源源不断,为中国的成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世界公认的最难的铁路由我校的詹天佑修建,如今的中国大地上,很多大大小小的桥梁、隧道、铁道都能找到交大的影子。但好景不长,交大的“长征”之路还很长很长。就在唐山铁路学堂定校20多年后的30年代初,日军侵入我国的东三省,李春际的军队占领了我校。交大再次面临南迁的困境。这时交大属于交通大学,于是决定南迁至上海,在上海交大的帮助下恢复教学。后来,当唐山暂时安定后,我校师生立马北迁至北平,几经波折,交大在1933年顶住巨大的压力恢复上课。在这烽火连天的抗战期间,交大在大风大浪之中前行,培养了近200个人才。交大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而执着,我想这就是交大精神。

后来,我校又因为战争原因先后经过十几次的迁校,期间未免有太多的曲折磨练。这就是一场对交大彻彻底底的考验,也正是这场考验造就了交大魂,交大也在此期间茁壮成长。这并不是“乌蒙磅礴走泥丸”,却是“三军过后尽开颜”。

百廿交大,我为你自豪,我为你的明天祝福。“长征”之路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历史的厚重感,使我们对交大有着一份崇敬。交大总是给我们呈现出它最有吸引力的一面,它完完全全地接纳了我,因此我要作出我的一份贡献。努力积累知识,努力成为让交大引以为豪的学生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我要站在交大这片沃土上,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指导教师: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