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社区领导
8018300000014

第14章 社区规划编制

一、社区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区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原则

社区是一个功能活动、空间环境、物质技术和经济社会的综合体,作为城市的一个子系统。社区规划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维程序,首先要对社区规划建立初步的模型,预测设计多种方案。其次要用系统方法对规划目标进行审核,对系统性能、系统效益进行评估,对系统与环境互相影响进行分析,使社区空间、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利用达到最优化。社区规划要通过合理选择和环境控制去影响未来,而不单是对未来蓝图的绘制。若将社区规划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实施的话,就需要遵循一定的系统的原则,综合考虑社区的经济生产与居民生活,以及交通、住房、文化娱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现行的社区规划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仅以最终状态为转移的思路,已愈来愈成为一个过程。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社区规划要从城市的全局和整个区域出发,使社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二,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任何社区都有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社区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或者片面强调近期建设服从远期发展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忽视长远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社区规划过程中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社区规划的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为提高社区的环境质量创造条件。不能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社区发展为代价,来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时间的经济发展,必须注意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

社区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社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民主决策,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尊重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价值,充分考虑居民的各种合理需要,确保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首先,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要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社区规划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注意搞好社区园林绿化的规划,社区中一些好的地段要规划建设成公园、公共绿地,确保社区空气的清新、环境的宁静,创造一个居民喜爱的、以步行为基本尺度、以公交系统为主的出行方式,建设适宜居住的社区空间,让居民有一个休息、娱乐、小憩、锻炼的好去处,使他们能够享受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引人入胜的公园和绿地。

其次,搞好社区各种公共设施的规划,方便居民的生活。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必须要考虑人的实际需求,要注意人文主义关怀。一方面,社区的各种公共设施要配套齐全,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兴趣的居民的需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和儿童等弱势人群的安全出行和使用便利,在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地铁车站、铁路车站和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要体现出社会的文明进步就要尽最大可能保障残疾者的生活条件。例如美国法律对公共厕所的面积都有严格规定,以保障残疾人的轮椅可以有周转行驶的充足空间;甚至还设置了方便父母为婴儿换尿布的婴儿床;所有的停车场都有用蓝色图标显示专供残疾人使用的汽车停车位。所有公共设施的设计,无论是其设计内容还是规模大小、使用功能与配套设施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拐杖者、视残者及老年人在通行和使用上的需求。所以,在社区规划中,必须考虑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安全、方便的条件。公共设施的入口、门、走廊、厕所、电梯等一系列设施都要按照国际建筑物无障碍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如从建筑入口到室内的走道、大厅的地面不应太光滑;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置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在建筑中设有电梯时,其规格及设施应符合轮椅者及视残者的使用要求;洗手间的入口、通道、残疾人的间隔空间及安全抓杆应符合轮椅进入、回转的使用要求;公共建筑的接待服务台、售票窗口、公用电话、营业台等,其高度应考虑轮椅者的使用要求;在无障碍设施醒目的地方悬挂轮椅标志,告知残疾人可以通行和使用;公共场所还要设置盲文站牌,主要路段人行横道口要安装盲人过街音响指示器,并铺设盲人专用通道,给失明人士提供人文主义的关怀和帮助。

再次,要满足居民居住的需要,注意社区居民住宅的规划。住宅设计除了要注意保证较大的实用面积外,还要注意确保室内的通风、采光、朝向,使住户感到轻松、方便和愉悦。现代住宅规划还要有前瞻性,适应已初露端倪的住宅“智能化”需要。数字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是对生活观念的更新,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各方面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可以在家中完成大部分办公、购物和娱乐等活动。信息高速公路已走进千家万户,智能化住宅这种数字化生活模式也已成为新的建筑时尚。未来的住宅是集住宅、工作、教育和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住宅。居民可以坐在家中通过计算机安排好每日的工作、生活,可以享受网上购物、网上娱乐和网上学习等不同的需求。社区规划在注重社区环境质量要求和生活设施完善的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居民信息交流的大众需求。一次性地将社区建筑物内和建筑群之间的综合布局系统规划好、建设好,最终将所有建筑物内和建筑物之间形成集成化的高速信息通道,使整个城市的公共信息干线进行连接,使整个社区变成一个智能社区。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心灵上的快慰。

(三)经济原则

社区规划要根据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进行,必须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绝不能不顾我国的国情和社区本身的经济实力,片面追求豪华、奢侈的“现代化”。

首先,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精神,珍惜社区的每一寸土地。土地作为一种稀有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社区规划要注意掌握空间布局的规律,在不影响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建筑层数,节约各类建设用地。做到好地好用、劣地巧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土地的潜力。

其次,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制定社区各项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应的定额指标。在编制社区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情况,不能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社区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作具体分析,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发展的指标体系。

再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关系到社区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要进行详细的、综合的论证,真正做到科学、民主,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各种损失。在社区规划中,坚决杜绝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社区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上。

(四)安全原则

编制社区规划必须遵循安全原则,要注意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等建设的要求,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各种灾害的发生。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城市社区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载体,活动空间相对狭小,人口、建筑物和车流高度密集,各种管道密布交错,更加大了各种灾害发生的概率。因此,安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那些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以确保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要将防灾措施和策略纳入社区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社区规划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历史和现实研究本地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对各项工程设施、生活建筑、道路桥梁、通信设备的影响,制定出相应的防灾救灾对策及方法,并对各种规划设计的可靠性进行风险分析,建立起有效的防灾规划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社区安全预案。

其次,要特别注意抗震防震设施的规划设计。对那些处于地壳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较强烈地震的城市社区,必须搞好抗震防震设施的规划。要尽量设法避开地质结构的断层,道路要设计成多出口的形式;适当扩大建筑物的间距;规划一些较大的活动场所,作为对付地震的避难场地;尽量减少一些不对称的公寓式高层建筑数量,特别是一层尽量不要设计成廊柱式或玻璃橱窗式商店,以增强其抗震能力。此外,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高层建筑规划不好,就容易形成局部龙卷风。

再次,注意社区规划中的犯罪控制问题。根据犯罪学的研究,城市社区中某些特定区域内的犯罪率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如城郊接合部、繁华商业区等都是犯罪高发区,这些地方都存在着某些有利于犯罪的场所或犯罪防范上的“盲点”。为了搞好社区治安,加强对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必须在编制社区规划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有意识地规划来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犯罪防范上的“盲点”。

最后,要注意搞好防空袭设施的规划设计。尽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社区规划中必须注意搞好防空设施的规划。特别是边防城市、沿海城市等,新建民用建筑都必须按规定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如果确实因为地质、地形、结构和施工条件等原因不能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必须经城市人防部门批准,按规定交纳人防易地建设费。

(五)美学原则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的建筑不美观、色彩不和谐、园林雕塑无美感、设置布局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单调乏味,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没有体现出城市的特色。社区规划一定要遵循艺术原则,社区规划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社区的各种要素。不仅要注意建筑外观色彩搭配的和谐,线条的简洁流畅,而且要注意形式多样,如采用工字型、风车型等,再配以落地玻璃墙等,以构成社区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先,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由于各个社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条件都各不相同,社区在规划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意创新,面向现代化。因此,社区规划要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力求体现社区的传统风貌、自然景观、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展现自己的个性。

再次,要注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社区规划要综合考虑安排各种景观,掌握环境连接和空间过渡的技巧和规律,讲究环境艺术。将各种文物古迹、雕塑小品、街心花园、灯光喷泉等人文景观,与江河湖海、茂林修竹、奇花异草、风雪云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社区变得美观有吸引力,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

最后,注意建筑格调和环境风貌的协调。建筑是不可移动的产品,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不合理的布局则后患无穷。所以,社区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改造,来体现社区的精神风貌,满足生态的要求,并力求使社区建筑做到造型新颖、格调清新、色彩明快、气氛和谐,与环境浑然天成。现代建筑科学作了许多探索和创新,如灵活空间的设计,植物、阳光的引进,这些共享空间的创造都体现了生态的思想,使建筑由不变的空间环境成了可变的、多变的环境。所以说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而且是环境的科学与艺术,需要满足生态的要求。

二、社区规划编制的程序和内容

编制社区规划是对整个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项事业所进行的一种综合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规划作为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按照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结合社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相对于城市总体规划而言,社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在社区中进一步具体化的体现,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城市总体规划则对社区规划起着指导作用。

目前尽管社区规划编制还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但还是应该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来进行。即社区规划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详细搜集基础资料,科学分析社区现状

对社区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不仅是社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编制社区规划的第一步。

首先,详细地搜集社区规划决策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资料,包括社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交通能源、土地利用、建筑设施、市政工程、社会历史、人口、环境、教育、科技、卫生、体育设施安排等方面的资料等,要通过深入的调查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其次,要对上述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以科学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全方位地把握社区的现状特点,科学地评估社区建设条件的利弊,找出社区发展、布局的主要问题。如果社区分析没有可靠的统计资料,没有科学的现状分析,社区规划和建设将难以进行。此外,还必须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包括采用航空遥感、计算机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来掌握大量翔实的一手材料,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指标体系。

(二)搞好社区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

社区发展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社区现状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对社区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把握好社区发展的方向。合理确定社区的发展目标不仅是社区规划的核心,也对编制科学的社区规划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定位社区的性质。社区的性质是指一个社区在整个城市中或者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所具有的主要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其反映了该社区的特点和所承担的任务。社区的不同性质,在人口构成、用地需要、规划布局和市政设施的标准等方面的规划要求也不一样。明确该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社区,还是一个商业社区;是一个文化社区,还是一个风景旅游区;是一般的工业社区,还是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确定好社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搞清楚其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例如对生活居住区的规划,尤其是要注意其区位结构的合理,同时注意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结构合理等方面的安排,尽量将其布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处于工业区的上风和上游地带。

其次,确定社区的规模。在规划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因为社区的发展规模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用地的大小、住房建设的规模、标准和密度、基础设施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社区规模通常由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方面组成。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社区居民的人口总数,社区规划必须科学地预测规划社区人口的规模及人群构成,作为计算社区各项建设用地和制定有关建设标准的依据。预测要尽量准确,不能过大或过小,造成土地和投资的浪费,社区布局的混乱,或者市政设施超负荷运行,给社区建设和管理带来恶果。社区的用地规模一般是根据社区的人口规模确定的,社区人口规模越大,其用地规模也越大,反之亦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城市常住人口人均建设用地的规划指标约为80~120平方米。社区用地规模应结合城市的实际,以此为依据。用社区人口发展规模乘以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即可得出社区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

再次,科学确定社区发展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衡量社区建设的成就,实现社区发展的目标,编制社区规划应该从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确定科学的社区发展指标,并使之形成一个指标体系。社区发展指标体系大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社区人口。包括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计划生育率、人口密度、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期望寿命等二级指标。

二是社区环境。具体包括的是二级指标,如绿化覆盖率、垃圾袋装化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噪声治理达标率、污水处理率、空气污染指数等。

三是社区安全。具体包括刑事案件发生率、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两劳”人员重新犯案率、火灾隐患整治率等二级指标。

四是社区服务。具体包括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社区服务专业队伍人数、提供服务项目的数量等二级指标。

五是社区保障。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参加率、失业保险发放率、医疗保险参加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优抚对象接受服务比率等二级指标。

六是社区卫生保健。具体包括医护人员数量在千人数量中的占有比率、医院床位拥有量、公共卫生设施拥有量、传染病控制率等二级指标。

七是社区文化教育。具体包括社区文体设施面积、图书馆(室)藏书量、有线电视覆盖率、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中小学入学率、文盲率等二级指标。

八是社区生活水平。具体包括人均住房面积、年人均收入水平、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恩格尔系数等二级指标。

九是社区基础设施。具体包括电话普及率、气化率、人均用电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等二级指标。

十是社区公众参与。具体包括社区共建活动参与面、志愿服务参与率、居民大会的参加率等二级指标。

当然,不同的社区应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适当作一些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社区的实际,适应社区发展体系目标。

(三)注意优化空间结构,搞好社区布局规划

社区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建设项目在空间上的安排和布置就是社区的布局。社区的布局分集中紧凑式的布局形式和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形式以及带状式的布局形式。道路的布局则既有环形放射性的布局形式,也有方格形的布局形式。由于这些布局形式各有利弊,采取哪种布局需要综合考虑社区的性质、规模、现状及其他各种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经过周密论证,反复比较之后,才可以确定一个综合效益较好、相对合理的布局结构。社区布局规划是社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布局能够正确体现社区的性质,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

合理的布局可以保护社区环境。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布局形态,致使市中心与郊区周围环境相隔越来越远,新鲜空气难以进入,污浊空气难以排出,不利于空气的自然调节;而多中心、放射状、组团式的布局,则有利于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大气污染与风速成反比,与风向频率成正比。所以工业区的选址和布局不仅要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运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而且还要注意风向,一定要将那些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布置在下风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市大都是采取“摊大饼”的模式,即以一个中心点为圆心,向四周无序地扩张蔓延。其结果就是市中心人口高密度聚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功能复杂,所以必须不停地开发周边区域土地,不停地拓宽马路,以疏散中心城区,优化空间结构。因此,社区规划应吸取之前城市规划的教训,改变那种单中心圈、“摊大饼”式的布局规划,不断探索社区规划布局的新模式,形成一种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布局格局。

(四)搞好社区工程规划,合理布置工程线路

社区内的各种管线工程种类很多,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供热管道、煤气管道、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一般都由各专业单位组织设计与施工。要想使各种管线工程在空间安排上和建造的时间顺序上做到互相配合并减少矛盾,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综合安排社区的地上和地下的管线,保证所有管线工程都可以符合社区规划的要求,避免“挖了建、建了挖”的现象发生。要尽量“一管多用”,缩短各种管线的线路,节约投资。同时,在安排管线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并预留将来埋设管线的位置。

此外,要根据社区规划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出几种不同的规划方案,绘制相应的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一个适合社区发展的最佳规划方案,努力实现社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要搞好社区的部门规划。社区部门规划是社区根据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具体情况在社区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一种专项规划,具体包括社区道路规划、社区环境规划、社区文化规划、社区教育规划、社区体育规划、社区卫生规划、社区服务规划等,这些通常由有关专业部门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