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22

第22章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戒奢倡俭之于治国兴邦意义重大,诚如唐代诗人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为个人,如果一味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奢侈豪靡,就会招致灾祸,败家丧身。从今天来说,奢侈之风如果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就会移志变节,腐化堕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对人的心志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磨练。为了实现伟大目标,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也必须经得起艰苦的磨练,清贫的考验。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引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句古话,借以告诫党员干部,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要艰苦奋斗,戒奢以俭,勤俭建国。

271.去奢去泰

“原典”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春秋《老子·二十九章》)

“注译”甚:极端的事物;奢:奢侈;泰:过分舒适。全句译意为:圣人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想法和追求。

“品读”老子认为,掌握国家权力的圣人必须代表国民的意志,不能以个人的意志来治理国家。因此圣人们治理国家,都是努力消除个人那些偏执、奢华、过分的欲望和行为。

272.侈亡之道

“原典”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中》)

“注译”全句译意为:做臣子的骄奢,国家的财政无法承受,这是一条亡国之路啊!

“品读”臣子奢侈,必沉湎于吃喝玩乐。沉湎于吃喝玩乐必掠夺民脂民膏。一旦民不堪命,必然揭竿而起。因此说奢侈必自取灭亡。

273.佚欲亡身失国

“原典”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殆。(战国《管子·枢言》)

“注译”佚:放荡、放纵;亡:通“忘”,即人主沉溺酒色;殆:危险。全句译意为:君主放纵自己的欲望,沉溺酒色不顾国事,就有亡国的危险。

“品读”这也是管子的治国“枢言”之一。管子警告君主不能纵欲无度,荒废政事,否则会导致国破身亡。

274.骄奢而死亡至

“原典”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梁肉期,而梁肉至;梁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

“注译”全句译意为:人尊贵了,不去追求富裕,富裕也会到来;人富裕了,不去追求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也会到来;享受了美味佳肴,不想骄奢,骄奢也会到来;人骄奢了,不想败亡,败亡也会到来。

“品读”这是战国时平原君对平阳君说的一个故事。魏国的公子牟在秦国游历后准备返回时,去向秦相应侯辞行。应侯说,你就要回国了,难道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公子牟就对应侯说了上面这番话。平原君说了这个故事以后,很感慨地对平阳君说,我听了这番话以后“不忘于心”,“愿君之亦勿忘也”(希望你也不要忘记)。平阳君说一定牢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是走向衰败的起点。平原君和平阳君“不忘于心”的就是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75.淫于奢侈,何以守国

“原典”若淫于奢侈,沉于文章,不能自反,何以守国?(西汉刘向《说苑·反质》)

“注译”全句译意为:如果沉迷于奢侈,爱好表面文章,以致不能自拔,这怎么能够守护国家呢?

“品读”春秋时,季文子为鲁国宰相,他的小妾不穿丝织品,饲养马不用粮食。仲孙它劝阻说:“你是鲁国高官,妾不穿丝织品,马不吃粮食,别人会认为你太吝啬,对国家也很不体面。”季文子说:“是这样吗?我看国中父老,都穿布衣,吃粗粮,我不敢不和他们一样。况且我听说君子是以德行使国家有体面的,并没有听说以妾和马的衣食情况使国家有体面的。德行将使我和别的人都有所得,所以是行得通的。”季文子反问仲孙它:“若淫于奢侈,沉于文章,不能自反,何以守国?”仲孙它听后很惭愧地走了。

276.成由勤俭破由奢

“原典”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注译”全句译意为:纵观古今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都是因勤俭而成功,因奢侈而衰败。

“品读”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千古名句。其典出自《韩非子·十过》所载:秦穆公问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余对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李商隐作《咏史》时用其意。这首《咏史》的全诗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77.逸豫可以亡身

“原典”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译”豫:安逸,安乐。全句译意为:忧患奋发可以兴国,骄奢淫逸只能丧权败国。

“品读”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伶官传》序言中的话语。伶官,即宫廷中的乐官。后唐庄宗李存勗曾承继父志,南北征战十余年,才得以建立后唐。但是立国后庄宗以享乐为事,沉湎歌舞,重用伶官,骄淫乱政,以致朝官争权,将士离心,后反被伶官郭从谦所杀,身死国灭。所以欧阳修作《伶官传》时发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感叹。

278.救奢必于俭约

“原典”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挽救奢侈必在于节俭,拯救浅薄无过于敦厚。

“品读”郎顗,字雅光。善观察星象,不愿为官。后汉顺帝时,灾异现象多次出现,阳嘉二年(133年)正月,征召郎顗,他进京向朝廷上拜章说:“我听说上天垂降妖异现象,地上看见灾符,是谴告帝王,要责备自己,修养德行,使得正机平衡,改善朝政。”郎顗是借天象提醒皇上:“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他还规谏皇上说,“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浊。”意思是戒奢以俭、去奢即俭,必自上而下,自近及远。

279.奢淫,危亡之机

“原典”夫为人君,不忧万姓而事奢淫,危亡之机可反掌而待也。(后晋刘昫等《旧唐书·褚遂良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作为人君,如果不担忧百姓的事,而沉迷奢侈淫乐,灭亡的危险很快就会到来。

“品读”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问大臣褚遂良:“虞舜制造漆器,夏禹雕刻木制礼器时,谏阻他们的有十多个人。食器这样的事,为什么要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奢淫一旦有所表现,便是危亡的开始。漆器制作未了,又要制作金器,金器未完,又要做玉器。所以诤臣谏阻必从有苗头之时开始,等到奢侈已不可止时,再谏阻也没有用了。”太宗听后心有所悟,就说了上面这句话。

280.不可纵奢

“原典”不可纵奢以忘俭,自安以忘危。(北齐魏收《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

“注译”纵:放纵;奢:奢侈,浪费。全句译意为:不能放纵奢侈而忘记勤俭,自图安乐而忘记了败亡的危险。

“品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来是中兴之主恪守的治国之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的出现,和汉武帝、唐太宗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相关联。而一些亡国之主如商纣王、秦二世等无不是忘记前代的训诫,贪图享乐,奢侈无度,导致政权腐败,终至国破身亡。

281.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原典”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等《晋书·傅玄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奢侈浪费的费用,比天灾还要厉害。

“品读”傅玄,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死后追封清泉侯。其子傅咸继承父志,多所执正,后为车骑司马(朝廷大臣)。傅咸看到时俗非常奢侈,给朝廷上书说:“我以为粮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对食肉衣帛,都有一定制度。我认为奢侈的浪费,比天灾还要厉害。如要俭朴,首先要整治奢侈,没有了奢侈,世风才能转为高尚。”房玄龄在任唐太宗宰相时常规谏唐太宗戒奢以俭。唐太宗在贞观时期,力倡俭约的政风,上行下效,从后宫到臣僚内室,节俭成为风尚,朝中大臣居所简陋,二十年间风俗简朴,百姓无饥寒之弊。

282.由奢入俭难

“原典”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译”全句译意为:从节俭变得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变为节俭就很难。

“品读”司马光认为节俭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而奢侈则是万恶之源,他为了告诫其子要坚持节俭,专门写下了《训俭示康》,明确地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283.玩物丧志

“原典”自古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元脱脱《宋史·徽宗本纪》)

“注译”度:法度。全句译意为:自古以来君主玩物丧志,纵欲无度,没有不灭亡的,而宋徽宗败亡得更惨。

“品读”宋徽宗,即赵佶,北宋第八个皇帝,在位统治二十五年(1101年至1125年)。他荒淫无度,所宠信的蔡京、童贯、高俅、朱勔等奸贼,一面贪污横暴,鱼肉百姓,大肆掠夺;一面狎近奸谀,以致徽宗骄奢淫逸,怠弃国政,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金朝入侵时宋徽宗百般忍让,丧权辱国,危难之际匆忙传位给钦宗后自己逃往南方。后二帝被金兵所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上面这段话是史官揭示徽宗国破身辱的根本原因,并“特著以为戒”。

284.抑奢侈

“原典”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明《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卷十四》)

“注译”全句译意为:抑制奢侈,倡导节俭,戒除嗜欲。

“品读”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大败在江西九江建都称帝的陈友谅。第二年的三月庚午日,江西行省把陈友谅镂造的金床送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看后对侍臣们说:“一张床就这样精心制造,其余物品更可想而知。陈氏父子穷奢极侈,怎能不招致死亡?”于是立即命令毁掉金床。明太祖借此告诫群臣“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并说“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285.侈以成贪

“原典”俭以成廉,侈以成贪。(清康熙《庭训格言》)

“注译”全句译意为:节俭成习惯,会使人廉洁,奢侈浪费,会使人贪婪。

“品读”这是清代康熙皇帝《庭训格言》中的话。康熙认为,人生一世所能享用的衣、食,财产和俸禄等等,都是有限的。如果他注意节俭而不贪心,那就可以颐养天年而增福气,也可以使自己延长寿命。如果他是官员,节俭还可帮助他保持并养成廉洁的作风。

286.骄纵生于奢侈

“原典”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清张廷玉《明史》)

“注译”全句译意为:骄傲放纵从奢侈中产生,危险败亡从细小的祸害开始。

“品读”这是太祖皇后规谏明太祖的话,意思是提醒明太祖小事当慎,注重小节。伤身之患往往起于一钱之疹;千里长堤常常溃于几处蚁穴。只有时刻警惕,从小处防骄去奢,才能将灾祸消灭在萌芽细小之时。太祖皇后这句话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值得记取。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党员干部只有在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从细微处培养自己的为官之德,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干大事,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