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31

第31章 妻贤夫祸少

400.怀安实败

“原典”怀与安,实败名。(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译”怀:怀恋,指怀恋安逸的生活;安:安逸、享乐;败名:毁坏功名。全句译意为:留恋妻室和贪图享受安逸,是会毁坏功名的。

“品读”这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姜氏劝夫励志的千古佳话。重耳因家族之乱流亡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姜氏,还送给他二十辆马车。重耳一时安于逸乐,忘记了复国大志。重耳的随臣觉得这样住下去必坏了复国大业,设计将重耳劝回晋国。妻子姜氏知道此事后,就以上面的话劝重耳,并同重耳的随臣一起把重耳灌醉,送出齐国的都城,让重耳踏上复国之路。

401.志士廉节

“原典”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志士再渴也不饮盗泉之水,廉者再饿也不吃嗟来之食。

“品读”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有气节有操守的女子。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妻子。他妻子因此而批评乐羊子:“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乐羊子听了以后,惭愧不已,就把那块金子放回路上,并专心求学修德。

402.圣贤崇俭薄

“原典”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后晋刘昫《旧唐书·列传·后妃上》)

“注译”全句译意为:自古以来的圣主贤君,都能崇尚俭朴简约,只有无道的君王,才建造巨大的陵墓,耗费百姓们的劳力资财,被有见识的人所耻笑。

“品读”长孙皇后贤德且深明大义。她三十六岁染疾,病危之际对唐太宗说,“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只请求“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自古圣贤,皆崇俭薄”这段话就是长孙皇后请求“俭薄送终”的本意。她是以自己的“俭薄送终”,为唐太宗给世人留下“崇俭薄”的形象。

403.以逸逸人

“原典”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后晋刘昫《旧唐书·列传·后妃上》)

“注译”逸:安乐。全句译意为:贤明的君主,以民之安乐为自己的安乐;无道昏君才会贪图自己的安乐。

“品读”唐太宗的贤妃徐氏,贤慧聪颖,深通翰墨,且词章华美。徐妃经常上书规谏唐太宗戒奢以俭,慎终如始。上面的话就是她的规谏之一。她看见唐太宗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便上书规谏说“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告诫唐太宗不可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否则,只能是自掘坟墓。

404.丧国之斧

“原典”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后晋刘昫《旧唐书·列传·后妃上》)

“注译”鸩(zhěn诊):一种羽毛有毒的鸟。全句译意为:那些金银玉器,是败国的刀斧,珠玉锦绣,是迷心的毒物。

“品读”这也是徐妃上书唐太宗中的话。徐妃看见皇宫中,“服玩纤糜,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她认为这“实败素于淳风”。徐妃因此用“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非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的历史教训提醒唐太宗,“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侈丽之源,不可不遏”。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除了他的宏图大略,善纳忠言和有像魏徵一批名相贤臣的辅佐进谏之外,后妃们的贤明和规劝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05.糟糠之妻

“原典”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在贫贱时结交的朋友是决不能忘掉的;同甘共苦,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是不能休掉的。

“品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之后,想改嫁朝臣宋弘。刘秀得知后就把宋弘找来谈话。刘秀试探性地问宋弘,人尊贵后换朋友,人富有后换妻子是否合乎人情。宋弘便说了“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番话。光武帝听后,觉得没有希望说服宋弘,只好作罢。后来,这句话成为传世格言,以赞扬那种不忘故旧,忠诚不渝的品德。

406.勤勉治国

“原典”姜后贤而有德。(明张居正《帝鉴图说》引《尚书语》)

“注译”姜后:周宣王的王后,即宣王的正妻。全句译意为:王后姜氏贤惠而有德行。

“品读”此句出自于张居正所著《帝鉴图说》第13篇《感谏勤政》。其故事说:周宣王有一段时期曾贪图安逸,早睡晚起。为此,王后姜氏自己到幽禁女囚的永巷请罪,并通过她的傅母(皇帝后妃的老师)转告宣王说:“我没有才德,致使大王迷于女色,沉溺安乐,不按时上朝,从而失掉君臣之礼,请您惩罚我。”宣王听后说:“我没有按君臣之礼行事,是我自己的过错,并非夫人的过失。”于是,从此勤勉于治国政事,早上朝,晚退朝,继承祖宗文王、武王的大业,使周朝中兴,史称为世宗。张居正对此事评论说:“姜后之进谏,古礼也。宣王中兴周业,盖得之内助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