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34

第34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

449.君子之交淡如水

“原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山木》)

“注译”全句译意为: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得像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却亲切,小人的交情甜蜜却易断绝。

“品读”无论为人为政,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提防小人之交。那种势利之交的小人,表面上看来与你私交深厚,实际上是在开发和利用你手中的权力资源,靠你的“恩惠”来捞取他个人的最大利益,是在把你推向违法乱纪的深渊。你一旦失去权力,失却了其原有的利用价值,他就会立刻撕破脸皮中断交情,冷漠无情地离你而去,甚至背叛和陷害你。

450.同情相成

“原典”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春秋吕尚《六韬·发启》)

“注译”全句译意为:能与人同疾苦就能互相救援,同理想就能互相成全,同憎恶就能互相帮助,同爱好就有共同的追求。

“品读”朋友对一个人的学习、修养、工作等影响很大,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重视交友。吕尚提出交友的“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交友原则,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从政为官者更应慎交友,交挚友,做到“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样,才能与有仁德的人相处,与有知识的人相处,与真正诚实的人相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才干,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

451.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典”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春秋《论语·卫灵公》)

“注译”全句译意为:孔子说:“根本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讨谋划事情。”

“品读”“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今人常用的至理名言。“志不同,道不合”则已失去了两者之间进一步来往的可能。“不通于论者难于言治,道不同者不相与谋。”(《孔子集语·卷十·论政第九》)

452.善人以人

“原典”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赞能》)

“注译”善人:与人亲善相好;以人:“人”通“仁”;事:治事、办事。全句译意为:贤明的人与人相好是看中这个人的仁德,一般人与人相好是看中这个人能为自己办事;不肖的人与人相好是看中这个人的钱财。

“品读”吕不韦把“善人”分为三等:第一是“贤者”,“贤者”“善人”以仁德为标准;其次是“中人”,“中人”“善人”以能为自己办事为标准;再次是“不肖者”,“不肖者”“善人”以财利为标准。如何“善人”,我们从中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453.以权利合者

“原典”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

“注译”权利:权势和利益;疏:疏远。全句译意为:凭着权势和利害而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利害关系没有了,交往关系也就疏远了。

“品读”春秋时郑厉公为了谋取权位与郑大夫甫瑕相互勾结,后来郑厉公得势后,因怀疑甫瑕有二心,诛杀了甫瑕。司马迁在《史记·郑世家》中对这一史实作了评论,说“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这句话,是司马迁对封建官场权利交合的深刻批判。

454.以财交者

“原典”以财交者,财尽而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注译”全句译意为:用钱财与别人结交,当钱财花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结交,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

“品读”这是战国时楚国大臣江乙劝安陵君和楚王加深交情时所作的比喻。这个比喻,告诫人们,交友不可以财交和以色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和爱情是不能用钱财来衡量的,也是用钱财买不到的。如果友情、爱情要靠金钱、靠美色维系,就不是真正的友情、爱情,而是成了一种交易。每一次交易似乎是情谊的加深,实质上是危险的加剧。

455.爱人以德

“原典”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

“注译”细人:小人。全句译意为:君子爱人是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人是苟且宽容以讨别人喜欢。

“品读”孔子说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曾子对老师的告诫是刻骨铭心的。曾子在临死时对其弟子、儿子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曾子的意思是不要以自己的欢逸而损害别人的道德修养,宁愿牺牲自己的欢逸来成全别人的美德。

456.君子淡以成

“原典”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西汉戴圣《礼记·表记》)

“注译”全句译意为: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浓如酒。君子之间的交情虽然很淡薄,但却能相辅相成;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很浓甜,但只能互相坏事。

“品读”这是孔子的话。孔子在论及君子之德时说到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君子之交表面上淡如水,但他们是以德相交,以心相交,他们能在修身立德中相互促进。小人之交表面上很浓烈甜蜜,但他们相交因利为利,一旦无利可交,他们间的交往就会变成勾心斗角,招致祸害。这正如《诗经·小雅》中说的:“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坏话虽然很甘甜,但祸害因此而招来了。)

457.送人以言

“原典”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注译”仁人:有德行的人。全句译意为:富贵的人送行时赠的是钱财,有仁德的人送行时赠的是良言。

“品读”孔子曾和鲁君一起去周室问礼仪方面的事,并拜访了老子。老子送孔子离开时说了上面的话。那么,老子送了什么良言给孔子呢?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思是说:聪明深察的人易遭杀身之祸,因为他好评论人;博学善辩的人易危害自身,因为他好揭人的短处;为人子、为人臣都不要突出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送人以财不如送人以言,将为人为官哲理性的金玉良言送给同志、朋友,则可使同志、朋友终身受用。

458.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原典”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看看生前怎样,死后怎样,才能知道交情真相。看看贫富怎样,才能知道交情真相。一时尊贵,一时卑贱,结交的真情于是显现。

“品读”这是司马迁写完《汲郑列传》之后,对官至九卿的汲黯、郑庄有权有势时,宾客盈门,无权无势时门可罗雀的境遇深有感触,又写了翟公的相同际遇。翟公开始做廷尉(掌刑狱之官)时,宾客盈门,等到被罢官,家门外冷落到可以张网捕雀。后来翟公又做了廷尉,许多宾客又跃跃欲试想去拜见,翟公对此颇为愤恨,于是在门上大书“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这几句话。这是对官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的鞭挞,也是对世风日薄,世态炎凉的抨击。

459.势利之交

“原典”势利之交,古人羞之。(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馀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势利之交,为古人所不齿。

“品读”秦朝时河南开封人张耳、陈馀感情甚笃,结为刎颈之交。后在楚汉相争中两人都拥有了权势,但却勾心斗角,争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陈馀要求刘邦杀掉张耳,张耳又与韩信杀掉了陈馀。班固记述了这一史实之后,作了如上的评论。小人之交,以权势与利益为上,势利在则交情在,势利亡则交情亡。如张耳与陈馀之交,古人羞之,今人亦应唾之。

460.廉夫惟重义

“原典”廉夫惟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唐李白《赠右人三首·其二》)

“注译”全句译意为:廉洁的人看重的是义气,骏马奔跑用不着马鞭。人生相交贵在相知,何必去论金钱有无与多少?

“品读”人生在世,不能无友。但怎样交友,交怎样的朋友,关系重大。“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真是交友的金玉良言。这种“相知”,就是人生选择上的志同道合,品德上的相互砥励,思想上的相互信任,学习上的相互促进,事业上的相互帮助等等。金钱相交,只能结小人,交邪友,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后患无穷。

461.同道为朋

“原典”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注译”同道:志同道合;同利:共同的利益。全句译意为:君子与君子以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信仰而结为朋友,小人与小人以共同的利益得失而结交为朋友。

“品读”这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朋党论》中的名句。欧阳修因直言利弊而屡次遭贬。宋仁宗康定元年他复职返京,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因而引来权臣的诬告,称范、欧等人为“朋党”。欧阳修写了有名的《朋党论》予以驳斥。欧阳修指出,“君子之朋”,是“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小人之朋”,是“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及其见利则争光,或利尽而反相贼害”。欧阳修之论,可谓入木三分。

462.友以义合

“原典”朋友,以义合者。(南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乡党六》)

“注译”义:道义。全句译意为:真正的朋友,是那些由于道义而走到一起的志同道合的人。

“品读”以义合者,是君子之交。以利合者,是小人之交。君子之交坦荡荡,小人之交常戚戚。君子之交如金石,小人之交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