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廉政箴言900句
8020200000041

第41章 贿随权集

587.贿随权集

“原典”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之往鉴也。(清赵翼《廿二史品读》)

“注译”全句译意为:贿赂围绕权力进行。权力在宦官手里,贿赂则在宦官那里;权力在大臣手里,贿赂则在大臣那里。这是以往权门贿赂的教训。

“品读”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历史学家昌言中国二十四史是一部相砍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是一部贪污史。”那么,中国贪污受贿的历史近三千年,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古往今来,那么多名家学者都在作刨根问底的研究,但还是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独具慧眼。他分析了明代查抄权贵家产的事件,从中发现豪富之家往往是两类人,一类是宦官,一类是权臣。赵翼从中悟出了门道:“凡势之所在,利即随之。”“是可知,贿随权集。”赵翼的这一结论,可谓一语中的。现在大量的贪污受贿案件一再警告当权者:为什么有人给你送钱?并不是他对你有什么感情,而是看中了你手中的权力。一旦你手中没有了权力,那些“贿者”便如苍蝇逐臭,集于另外的当权者。

588.爵以贿成

“原典”尔执政小子不图大艰,偷生苟安,爵以贿成。(战国《逸周书·芮良夫篇》)

“注译”尔:你;爵:爵位、官位。全句译意为:你们这些当权执政的小人,不图艰苦奋斗,只顾眼前,偷生偷安,用贿赂买得官位。

“品读”芮良夫,周厉王的卿士。周厉王暴政失道,芮良夫曾作《桑柔》(《诗经·大雅》)诗讽刺。在《逸周书·芮良夫篇》中芮良夫规劝周厉王“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德民仇”。同时,他也指责同僚“惟于贪谀事王,不勤德以备难,下民胥怨”。以上几句也是芮良夫指责同僚的话,警告他们如此贪财图利,以贿求爵,“后其危哉”!

589.货财行于国

“原典”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宫;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战国《管子·八观》)

“注译”全句译意为:贿赂财货风行于国内,法律政令就坏在官府;请托办事之风在上面通行,结党营私之事就在下面泛滥。

“品读”管子的《八观》,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从八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就可知道这个国家的治政和风尚。“货财行于国”和“请谒得于上”是败坏法令、结党营私的根源,也是导致官场腐败、国家败亡的祸根。这一点,管子在《八观》中就明确指出:“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

590.国家之败

“原典”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

“注译”官邪:官吏邪恶;宠赂:宠臣贪贿;章:“彰”的古字,昭彰,指公然而行。全句译意为:国家的败亡,是由于官吏邪恶;官吏邪恶,是因为宠臣公然贪贿。

“品读”这是春秋时鲁国大夫臧哀伯规劝鲁桓公之语。鲁桓公二年,宋国用大鼎贿赂鲁桓公,鲁桓公把大鼎安放在太庙里。臧哀伯批评鲁桓公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贿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又何诛焉?”其意是说:作为人君,应该发扬德义而阻止邪恶,以此监察各级官吏。官吏才能有所警戒和畏惧,不敢违反纪律。现在抛弃道德而树立邪恶,把别人贿赂的器物放在太庙里,公开展示给官吏看。官吏如果以此作榜样而公然接受贿赂,将怎样去惩处呢?臧哀伯还严肃地警告鲁桓公,“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上行下效,贿赂横行,官吏腐败,必然会导致国家败亡。

591.富贵则人争附

“原典”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却之,此理之固然也。(东汉王符《潜夫论·交际》)

“注译”全句译意为:富贵时人们都争着来攀附,这是世俗如此;贫贱时人们都纷纷避之,这是常理如此。

“品读”王符用一种倜侃的语言,对势利相交的世俗和小人爱富嫌贫、攀高却低的卑劣人格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以祈引起人们尤其是为官执政者的警惕。

592.权之所在,虽疏必重

“原典”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唐李延寿《南史·齐高帝诸子列传下》)

“注译”全句译意为:拥有权力时,即使关系很疏远的也会亲密往来;没有权势之后,虽然关系很亲密的也会变得疏远。

“品读”这是《南史》的作者李延寿对南齐高帝家族的宫廷权力之争的评论,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以权为亲疏重轻的势利心态。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势利心态在今天的社会并没有绝迹。

593.暴物残民,莫大于贿

“原典”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注译”全句译意为:败坏风气和道义的,没有比谋私更厉害的了;残害器物和民众的,没有比贿赂更厉害的了。

“品读”陆贽在唐德宗时曾任翰林学士,以勇于直陈弊政著称。这两句话是他对当时贿风盛行的官场的尖锐揭露和批判。陆贽指出,“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日久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固难中绝其意!是以涓涓不止,溪壑成灾;毫末既差,丘山聚衅。自昔国家败亡多矣,何尝有以约失之者乎?”行贿受贿,总是由小到大,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国家败亡。这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

594.廉耻之道

“原典”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注译”货:贿赂;柄:根本。全句译意为:在上位的人贿赂风行,就失去了奖赏罚的根本准则;在下面的人贪污成风,就丧失了廉耻的道德。

“品读”贪污受贿必然导致权力的腐败。为什么?陆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善恶不分,功过无辨,以货贿之多少,为课绩之重轻……此赏罚之柄失也。上好利,则下思聚敛;上求贿,则下肆侵蟊;不怀愧心,但逞私欲,递相企效,习以成风;闾阎日残,纪纲日坏,不可以礼义劝,不可以刑法惩;此由廉耻之道衰也”。

595.握权,则赴者鳞集

“原典”握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求利,则托刎颈之欢;争路,同构刻骨之隙。(唐房玄龄《晋书·列传·潘岳》)

“注译”全句译意为:你握有实权时人们向你聚拢,排列像鱼鳞一样紧密;你失宠无权时人们离你而去,像瓦片破碎时一样;有求于你时愿和你结刎颈之交;跟你有利益冲突时就翻脸不认人,对你怀有刻骨仇恨。

“品读”这是西晋时潘尼所著《安身论》中的警句。潘尼和他的父亲潘岳一样不计较仕途进退,以文章著名。他这几句话入木三分地刻划了那些官迷心窍、利欲薰心的小人攀权附贵、投机钻营的丑陋人格和卑劣伎俩,表达了他对此等势利小人的极度蔑视。潘尼还警告,这种势利之交,“大者倾国丧家,次则覆身灭祀”。可惜的是,古往今来,很多权贵者并没有警惕潘尼所鄙视的此等势利小人,反而迷迷糊糊地倒在此等势利小人的“迷魂汤”中。现今的多少党政干部的情为“人”所系,权为“人”所用,利为“人”所谋,其中一个沉痛的教训就是丧失警惕,被势利小人的“迷魂汤”灌得神魂颠倒了。

596.绝利己之欲

“原典”古人贤人,当大任、秉大政者,莫不卑以自牧,推之不有,廓自公之道,绝利己之欲,然后能保其身而脱其祸也。(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译”秉:掌握,主持;牧:治;廓:开括,扩大。全句译意为:古代的贤人凡是担当大任,握大权的,都是自谦自律,摈弃不好的习性,充实为公的德行,消除利己的私欲,所以能避免祸害,保全自身。

“品读”有道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以权为公,事业兴旺发达;以权谋私,招致祸害,身败名裂。因此,“当大任、秉大政者,莫不卑以自牧,推之不有,廓自公之道,绝利己之欲”。

597.不受鱼

“原典”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明李贽《初潭集·廉勤相》)

“注译”全句译意为: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而不免除丞相之职,尽管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我能经常自己供给鱼。

“品读”这是战国时鲁国宰相公仪休清廉自律的表白。公仪休特别爱好吃鱼,在鲁国担任宰相时,鲁国人争先恐后地给他送鱼。公仪休一概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你特别爱好吃鱼又不接受人家送来的鱼,是何原因呢?”公仪休回答道:“就是因为特别爱好吃鱼,所以不接受人家送来的鱼,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必然有比送鱼人更低下的脸色;而有了这种脸色,必将破坏或歪曲法律,法律被破坏或歪曲,宰相也就会被免除;丞相职位被免除了,那么尽管我特别爱好吃鱼,到那时候,必然不可能有人再来送鱼了,我又不可能自己供应鱼。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而不免除丞相之职,尽管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我能经常自己供给鱼。”这段故事以及公仪休的话很发人深省。一些人在你有权时给你送钱送物,他们并不是看上你这个人,而是看上你手中的权。如果你不清醒不警惕,接受了人家的钱物,你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不顾原则和法律地为人家办事谋利,一而再再而三,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到那时,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一切皆空。

598.交通赂遗

“原典”今内以外为府藏,外以内为窟穴,交通赂遗,比周为奸,欲仕路清,世运泰,不可得也。(清张廷玉等《明史·钟羽正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现在朝廷以地方上贡为府藏,地方上贡以朝廷为窟穴,互相交通贿赂,结党营私,狼狈为奸,要想使做官的道路清廉,国泰民安,是不可能得到的。

“品读”这是明万历年间,吏部都给事中(官名)钟羽正朝见皇帝时进谏之语。当时官场贪污贿赂成风,钟羽正对明神宗秉报说,现在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互相交通贿赂,“欲仕路清,世运泰”,必须惩贪禁贿。明神宗很赞赏钟羽正的建议,下令在有关衙门禁止贿赂,并且下令阁部大臣凡是公事都在朝廷议论,不得在私人住宅接待宾客。但是,在封建皇权的政体下,吏治腐败这一顽症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的。

599.贿而后荐,干戈之盗

“原典”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清张廷玉等《明史·谢杰传》)

“注译”全句译意为:接受贿赂然后推荐,这是拿着刀抢劫的强盗。而推荐人以后接受贿赂,这是衣冠楚楚的强盗。

“品读”明万历年间的谢杰为官清廉,不接受钱财贿赂而多次升迁,官至顺天府尹。任职期间,谢杰推荐的幕僚送金钱给他,以表感谢之情。谢杰就以上面的话婉而拒之。

600.揽权者市权

“原典”京师者,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势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面首,市颦笑;无非市者。(清沙张白《市声说》)

“注译”市:卖,做交易;面首:男宠,男妾,男妓,明清二代均有“好男风”的陋习;市颦:指妇女出卖色相。全句译意为:京师之地,就是一个交易的市场。在这里,有权力的出卖权力,有势力的出卖势力,以至于出卖文章学识,出卖技艺,出卖恩义,出卖谄媚,出卖机诈,出卖色相,无非都是做买卖交易。

“品读”这是一出官场权钱交易的闹剧,也是一出权力腐败的丑剧。官吏们为了达到个人升官发财的目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如此腐败的官场,沦丧败亡的日子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