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俞敏洪的说话之道
8034800000044

第44章 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当今社会,在科技的帮助下,人们学会了用胶囊、糖衣把苦口的良药包裹起来,这样药效不减,吃药的人却便于服用。同理,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如果言者讲究艺术,把忠言说得顺耳些,听者就不易反感,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0年3月11日9:00,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梅地亚新闻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促进就业”的记者见面会。在会议上,谈到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时候,俞敏洪说:

对于要不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认为要理性看待。人一辈子如果没有一次创业经历的话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现在的情况是,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家就拼命鼓励在校大学生都去创业,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力,对于行业的了解、容忍度等等都不成熟,在面对创业环境时,大学生的人生经验还不够。

我们常常一讲创业就说到比尔·盖茨,为什么呢?因为他大学都没有上完,在自己的车库里就研究出了微软。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天才,这样的天才在全世界是可以数得出来的。

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失败,我看到的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失败以后,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通常不会反思自己,重新静下心来认真琢磨怎么积累经验再次创业,而是会怨社会,觉得中国社会太黑暗,太不公平,认为这个社会的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然有部分事实是这样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他怨人心,比如他创业的时候一般要跟几个同学一起做,通常做着做着就打架了,最后的结果是,他不会总结自己作为领导人或者作为团队领袖自己凝聚团队的能力不够,往往把问题归结在跟他一起创业的团队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此以后对人失去信心。”

俞敏洪的这一番“忠言”,可谓是给那些想要创业,总怀着成功梦的人一记迎头重击,但是却没有惹人反感,原因就是他这番话有理有据,而且言辞真挚,让听者能够体会到当中的善意和苦心,从而愿意欣然接受。

“忠言”之所以难以让别人接受,原因就是因为那些被批评的人,没有意识到这是“忠言”,反而认为你的话对于他们是有害的。许多被批评的人在特定的对象面前容易受特殊的感情支配,这就促成了逆反情绪的产生,越是忠言越觉得逆耳。

如在某个企业里,一个职员因为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情,经理便批评她,还要扣发她的奖金,结果那位职员自杀了。在某小学里,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于是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在某个家庭里,儿子由于受不了父母的批评指责,挥刀将他们杀死了。其实,经理、老师、父母本来都是善意的。但是到了对方的眼里,就变成了侮辱,从而酿成了悲剧。

“忠言”作为真诚帮助他人的一种形式,它的初衷必然是善意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将自己的善意表达出来,那么善意再大也没有用。因此,我们向别人进献“忠言”的时候,说话的方式非常重要。

公元前266年,秦国举兵攻打赵国,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当时主持政务的赵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提出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往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请求见太后,太后猜测他是来劝自己的,于是满脸怒容地等着他。但触龙见了赵太后,只是拉家常,说些衣食住行的事,然后提出一个要求:想给自己十五岁的小儿子走个后门,让他到皇宫里当恃卫。

赵太后说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点头说是,而且自认为比太后还要疼爱自己的孩子,并说太后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女儿燕后,而不是长安君。太后辩解说最疼爱的是长安君。触龙举例说燕后出嫁的时候,虽然赵太后依依不舍,但是女儿出嫁后,却一直担心女儿被赶回来,这是为女儿的将来做打算,希望她的子孙能够世代做国君。

赵太后觉得触龙说得很对,触龙又劝赵太后说,为人父母的疼爱子女,就一定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现在长安君于国家社稷没有功劳,将来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赵太后爽快地答应让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赵国的围也就解了。

许多时候,我们劝阻对方,除了避免即将出现的损失和破坏外,还希望能够加深两个人之间的友情。所以,当我们决定给他人进“忠言”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对方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针对对方当时的心境,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才会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